從心所欲 奇變歸我---吳學讓水墨展
吳學讓是誰? 作品風格如何? 一路創作,畢生心力樂此不疲。
一口氣把畫家的年表列出,也算是完整介紹。罹癌經手術後還認真的創作,謙虛恭謹的生活態度很值得後輩學習。書畫大師張光賓曾以一首小詩來形容吳學讓:「學貴專精,當仁不讓;退思勵進,寧為笨伯。」在台灣的教學生涯長達近五十年,1997年後定居於美國洛杉磯。
別號退伯,畢業於國立杭州藝專,為席德進同學。師承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以及李可染等前輩大師,水墨功力扎實;1967年後受現代藝術潮流衝擊和中國書畫運動影響遂開始了現代水墨創作,汲取書法線條元素發展出富涵童趣以及天真浪漫的水墨風格,其作品探討當代人與社會、家庭的各種人際關係。1990年代後則以鐘鼎紋飾、銘文融入畫作,作品愈趨當代氛圍。曾任文化大學、東海大學美術系、北市立師範學院,並設「吳學讓教授獎學金」
東海美術~教學閒適 ‧ 人文觸發
從 1948 年受杭州藝專校長汪日章推薦來台任教,一直到 1997 年從東海大學美術系退休赴美,吳學讓在教育界整整奉獻了半個世紀。 50 年來對台灣水墨教育的貢獻,一直在其謙恭、溫良的個性中低調行進著;「學讓」、「退伯」是吳氏的名和字,他的學長張光賓以此作下「學貴專精,當仁不讓;退思勵進,寧為笨伯」的小詩一首,清楚而貼切地表現出吳學讓謙遜禮讓、虛懷若谷的性格。這樣的處世哲學,在幽微渺然的東海大學裡,感覺特別明晰而準確。
吳學讓教學足跡遍佈台灣各地,由中學、師範而大學的各級學校歷練中,摸索出一路結合了杭州藝專和自我磨勵的教學風格,最終體現在東海美術系的水墨教學中。藝壇耆老張光賓在史博館吳學讓的八十回顧展上看到吳氏的寫生花卉時,有感而發地憶及杭州藝專「實相摹寫」課裡的種種;「實相摹寫」即是寫生之意,中國美術史中無論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無一不是由寫生而入手,所以才會有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本質論之說,而吳學讓在東海的水墨教學,一切便均由寫生入手。
早年的東海美術系水墨課程系統其實很陽春,吳學讓一手包辦了含括「水墨基本技法」、「國畫山水」、「國畫花鳥」、「書法」和「篆刻」等大部分的水墨課,從大一到大四,年年都會與他相遇。創系主任蔣勳所導引出來的人文路線,明顯而有效地與吳學讓從生活取材的教學相契合。學生從對生活的體驗、對生命的理解,到藉由閱讀、觀照、體察的過程對藝術產生認知,以現下時代目光看來或許頗為落伍,但那確實是條回溯古典內質的絕佳途徑。老師的正確引導,加上學生的自主,東海美術系走出一條風格迥異、各有面貌,人文氣息極高的風格出來,尤其是水墨。受過吳學讓之教者必然都對他紮實的功底和親和的教學印象深刻:那握如筷般的兩枝筆迅速轉換的「千分之一秒」、在校園各處隨季節變換寫生花果、午 後到 老師家泡茶談畫 … ,學生 從吳 老師身上所學到的,非但只是課堂的言教,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相處言談, 和從 老師近期作品中所感染的身教,在不知覺間明白了水墨中所欲以傳遞的氣度與人格。
一如 和杭州的 老師們若即若離的關係,吳學讓與學生的互動建立在一種開明而自主的基礎上;儘管水墨畫風殊異,東海美術系學生沁染出了一種現代社會中已然極度缺乏的人的質感,同時也在人文氣息濃烈的東海校園中,找到契合傳統水墨精神的另一種新的現代詮釋。由杭州而東海,或許是巧合,但不能否認一位成功的藝術家從求學到教學,甚或自我的藝術創作,其精神的一致與貫徹,是個人意志和質地的整體投射的事實。吳學讓以傳統的硬底子,在晚年將積累一生的內在情感化作「故國神遊」的系列創作;或有他人在此系列中感受到強烈情感的迸發,但更重要的,還是他所欲以言說的自己對傳統的迷戀、對故國的想望、對藝術的態度,和對人生的看法,如輻射般由裡而外地傳衍、綿延 … 。
※ 本文刊載於 《 今藝術 ‧ 典藏 》 雜誌# 146 期, 2004 年 11 月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說,吳學讓「將水墨畫帶入另一個境界,同時流露出如宋畫般的優雅」。他相當受學生歡迎,「總是笑咪咪的,教學態度開放,不勉強也不干涉學生。但遇到對水墨有興趣的學生,他會很用力指導。」
上一篇:外子的作品---春耕插秧
下一篇:維納斯的誕生
從心所欲
是自立的主體
讓我看見他的涵養,以及畫中的品味,生活的哲學。佩服。 2016-03-13 19: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