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博物館
臺北水源地時期
西元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 日人據臺之初,以劉氏的建設為基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1896年(民前十六年 )八月,臺灣總督府特別聘請英國人威廉巴爾頓( William K. Burton )來臺,並派遣總督府技師濱野彌四郎協助,進行全臺衛生工程及臺北自來水建設之調查工作。
1907年,依巴爾頓先生之建議, 在公館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以引取原水;在觀音山麓設淨水場,進行淨水處理,再將處理過之清水,以抽水機抽送至觀音山上之配水池,藉由重力方式自然流下,供應住戶日常用水。
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唧筒室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創建迄今己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會勘,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構堪慮應予整修。因此,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供作本古績之調查研究報告經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調查研究」報告。
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
新店溪流域全區以公館為頂點,呈直角三角形狀,全長84.6公里,流域面積916平方公里,為淡水河系三大支流中流量最大者,於臺北盆地臺北市郊區江子翠附近注入主流。新店溪早期為經濟運輸動脈,上游的經濟作物茶、米、樟腦、木材,便沿著河運輸至下游的交換中心如艋舺、大稻埕等地,現其上游水流是翡翠水庫供水來源。
新店溪溪流短促,然幽美天然景色具備發展觀光事業之良好條件,例如烏來、碧潭等。新店溪平原狹小,農業發展受地形限制,惟若干寬廣的河階地,如屈尺、直潭、灣潭等地仍具農業開發價值。因其臨近臺北郊區,應發展小規模企業化園藝業,如花果、蔬菜等以供應臺北市日常消費之需,以提高其土地利用價值。
巴洛克建築風格格調古典高雅,不禁讓我駐足良久。
歲月浪打過來,迴廊蜿蜒而去。建築最能彰顯時代背景,最能紀錄歷史。人生不滿百,一棟建築往往屹立數百年,昂然不墜。
一扇窗,窗玻璃輝映著對面高聳大樓建築。
一個小孩,拉著鐘,噹噹作響。
這座椅 以前集集老車站看過。有些老醫院陳列過。跟祖母的圓桌嫁妝同等級。
運作的機器
一旁小得不能再小,淺得不能再淺的游泳池,萬頭鑽動。這時還不是最多人的,更早,簡直有如沙丁魚。
到處都是人,佔一席之地都這麼辛苦。玩水之樂樂如何?清涼消暑也。今年夏天,氣溫一路攀升,居高不下,讓人悶熱難耐。有水頓感清涼,舒服了身子,安撫了靈魂。人啊!這肉身,從來都是暫時借住,即便如此,卻也不能不好好善待之。游泳 戲水是方法之一。炎炎夏日,水的誘惑,從來不亞於口腹之慾。
自來水博物館我就有去過了
巴洛克風格的建築很有特色
也是拍婚紗的熱門地點呢
十分宏偉。
拍婚紗呀 應該是。我看到有些設施是為某些場景特別擺設的。
小地方 也很精緻。 2013-07-03 20:32:40
你對台北也許比我還熟悉
我沒去過這裡
其實 台北 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些地方沒刻意造訪,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走到那兒去。不是嗎? 2013-07-03 20:29:28
好多人喔
上星期也想去
但太熱~~~
時所見嘆為觀止呀。 2013-07-03 22: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