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18:17:56荷塘詩韻 二

中橫布洛彎

 

 由長春祠西行4公里,就可以看到溪畔隧道旁有一叉路蜿蜒而上,約2公里車程可抵達布洛灣。這兒以前為合歡越嶺古道起點,曾是太魯閣族據守要塞,亦曾挖掘出史前文化遺跡,現規劃為「太魯閣族人文遊憩區」。布洛灣三面蒼山環抱,四周遍植百合,南依塔山,北臨立霧溪,環境清幽秀麗。來此,時間的腳步頓時和緩了下來,四周是蟲鳴鳥叫的自然音籟,天空幾抹微雲飄過,是旅人最想望的桃花源。

趕上簡報室播放的影片,山林幽谷布洛彎,介紹這兒地形的形成及族群遷移來此落腳經過。隨後到最裡頭的伊達斯廳觀賞「山水雲天太魯閣」,片子介紹十分詳細完整。一片大約二十二分鐘。歇腳,順便深入瞭解太魯閣族。他們面臨了文化傳承斷層的危機,還有經濟層面的生活問題。音樂舞蹈幾乎是慶典祭祀必要的活動。而發展部落生態旅遊也是開闢另一財源的嘗試。我們除了祝福,也希望他們能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園區環境幽雅,還有好多旅客開著休旅車全家來此野餐。也有三三兩兩的旅人來此覓得一方詩意,且走且聊,看天看地,樹梢好多烏鶖聒噪得可以,似乎敞開喉嚨,歡迎到訪者。除了烏鶖,還有好美麗的鳥兒,車剛停,靠得好近,完全無視於陌生人就在一旁。這樣別開生面的相見歡讓我好生歡喜。

查半天,對半天,應該是   黃尾鴝。體長15公分,雄鳥頭頂至後頸銀灰色,臉、腮、喉尾羽黑色,胸、腹、腰、尾下覆羽醒目耀眼之澄黃色,翼亦有白斑。出現於平地至中海拔1500公尺左右稀疏林間或空曠地帶。常單獨行動,喜停棲開闊地的突出物,枝頭瞭望,常不斷擺尾或追捕昆蟲,為台灣不普遍的冬候鳥

 

昂首高唱,歌詠這一片青山。好的環境,鳥兒最清楚。生態保護讓人鳥共處,各自營生。其實地球是個村落,沒有誰比誰高人一等,尊重與愛護才是上策。

 

 

 大名鼎鼎  黃尾鴝。
 

 

一隻鳥可以讓我從各個角度捕捉它的美,鳥兒知道嗎?

 

 前面是放映中心,有志工服務。很多志工都是從各個單位退下來,奉獻一點時間心力來此服務大眾。

 圖騰

 

服飾:太魯閣族人手藝精湛,其中尤以織布和藤編兩項手藝最引以為傲,織布是太魯閣族女性的主要工作,傳統服飾布料的花紋有條紋、人字紋、方格紋、三角形紋和複雜的小菱形為主,顏色則多為白色、紅色、藍色,圖案精緻美麗。

 魚筌----裡頭有特殊倒叉裝置,魚進得去出不來。

上山做事的背筐。

 

 煙草袋及濾酒器

 

 拿來除草的手鋤

籐罐

 籐帽

 

 地上 磁磚 藝術裝置

 

男女有別的藝術裝置

園區狀元紅喜氣洋洋地綻放著,讓人感受到冬日的和煦。

 

 牆上的圖騰正是狩獵的武士。獵犬忠心耿耿緊跟在後。部落裡,狗的地位一如家人。

 

 

 

 

 狩獵對象,不是鹿就是大鳥。

 

 爬牆虎(地錦)

 

紅葉

 

季節知道如何妝扮自己。

 

 

豬(諸)四(事)如意

 

 

你好嗎?

 

 

 

蝸牛雕刻,栩栩如生。

 

山月邨的蜘蛛。這兒提供住宿,但不便宜。我發現告示牌上有好幾個文教單位來此開會。經典文學是其中之一。會議室裡傳出熱烈的掌聲,顯然活動正在進行著。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
(悄悄話) 2010-12-06 21:52:39
(悄悄話) 2010-12-06 21:01:06
(悄悄話) 2010-12-06 20: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