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0 11:42:20鬥 魚II

月圓人圓---中秋節

中秋的由來
  中秋正式為歲時節日,在早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直到唐代《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金風送爽,桂子飄香,居三秋之中,故名「中秋」。相傳我國古代有祭月、拜月之習俗。而民間在八月十五這天會舉行集會,行酒令,獻歌舞,熱鬧非常。經隨唐文人雅士大力提倡,亦為當政者重視,遂頒定為節日。漢魏以後,祭月拜月之習俗逐步演化為賞月之風,流傳至今。

傳說:

嫦娥奔月

傳說一:
相傳遠古時,大地有十個太陽,當時個太陽一起升空,烤焦了所有莊稼草木,人們生活非常困苦。玉帝特別派后羿下凡救助百姓,后羿用弓箭射下九個太陽,還除掉大地上的毒蛇猛獸,人們才得安居樂業。 不料,被射落九個的太陽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十分惱怒地將后羿和妻子嫦娥貶入凡間。西王母很同情羿的遭遇,就把長生不老藥送給他,但嫦娥起了私心,一個人偷偷吞服,身體竟輕飄上天。然而,嫦娥怕到天庭會受到眾仙取笑,只好奔往月亮,成了廣寒宮主--月神娘娘。嫦娥奔月的當天,據說就是八月十五日,於是後人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祭月。

傳說二:
傳說中堯的時後十日並出,大地乾旱,羿射下九個太陽為百姓平息災禍,同時也贏得美人嫦娥的芳心。但羿與嫦娥結合後,卻又愛上河伯的妻子宓妃,並射瞎河伯的左眼。這時羿已向西王母乞得長生不老藥,尚未服用。嫦娥不能忍受丈夫的不忠,趁羿不注意時,偷吃了他的仙藥,吃後翩然飛起,直奔月宮。


 

吳剛伐桂

傳說一:
相傳吳剛在凡間本為樵夫,醉心於仙道,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砍倒桂樹,就可獲仙術。」但吳剛每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傳說二:
《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蓋民間傳說裏,把月中陰影解為桂樹。而唐《酉陽雜俎》記載了一則吳剛伐桂的傳說:  

吳剛漢西河人,修仙道,有過被謫,因為犯了過失,而被罰到月宮砍桂樹。此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這樹不僅高大,且有神奇的自癒能力。桂樹被斧頭砍過之後,會立即癒合,所以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樹,雖然經過了那久的時間,桂樹仍然沒有被砍倒。他無法覆命,所以不得不留在月宮,永無休止地砍下去。


玉兔搗藥

傳說一: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 〈資料來源:行 政 院 新 聞 局〉

傳說二:
傳說中月宮裏有一隻白色的玉兔,牠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後,觸犯玉帝的旨意,於是將嫦娥變成玉兔,每到月圓時,就要在月宮裏為天神搗藥以示懲罰。


習俗:

月餅

月餅的由來,則是與朱元璋抗元有關。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治,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當時朱元璋在八月十五日起義,劉伯溫便想一計策,並在餅內及字條分贈同伴,裏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於是民眾紛紛響應,藉由吃月餅來通知起義,後來,流傳下來,就成為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了!

袖子

柚子與「佑子」的諧音,含有吉祥之意,中秋節前後又適逢盛產期,柚子便成了中秋節的應節食物。

賞月

中秋節時值秋高氣爽之際,又兼之明月當空,正適合到郊外進行賞月活動。中秋賞月由來已久,本為平日足不出戶的婦女們最佳的社交機會,現代人則因長期生活緊張忙碌,恰可藉著中秋夜到山嶺海濱,邊仰望明月邊與親朋好友促膝暢談,鬆弛心情。

 
--------------------------------------------------------------------------------

※可參考清蔚園--迎風賞月話中秋,內有更多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