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0 01:04:28sn

第一次做液體皂

  本來以為做液皂與CP皂差不多,買了氫氧化鉀之後,才在找不到書的狀況下,也在圖書館借書〈不是我想找的勉強借〉,問化工行、找網路又很少有做液皂的資訊,「但都要加熱,就有如熱製皂,我不喜歡加熱怕破壞成分」。

  查到了皂化價要《CP皂的皂化價*1.4》水量就找不到如何算「有人說隨便」後來我用了CP皂的算法,至於INS值聽說可以不用考慮〈可是害慘我了因為影響了皂化的時間→自我推測〉混合鹼液與油的溫度也找不到。傻傻的就開始做了。因為不大想加熱太久、太高溫也是影響皂化的時間。

材料:

紅棕櫚油10g   蓖麻油180g   橄欖油150g   葵花油50g   

米糠油10g  荷荷芭50g   椰子油50g   

氫氧化鉀91g   水150g

  混合溫度約油41.5度鹼液47度混合後攪拌很久約半小時以上感覺就像書上形容CP皂做失敗《油水分離一樣〈溫差太大〉但我的溫差沒有超過10度》就繼續攪約半小時,有一點點改善,但差距不大有一點放棄;就放著去找CP皂的書看失敗的原因《油水分離一樣〈溫差太大〉但我的溫差沒有超過10度》

  然後就一直找書看是否有改善的方法,最後找到去圖書館借的書「自然派SAP」裡面很簡單的介紹“熱聚法”不管溫差,就給她加熱就對了。

  這與我的理念不同不想用熱製法,所以隔水加熱一下稍有溫度就,離開攪拌,是有一點點改善,但還是一樣油水分離,表面有一點起泡的感覺,

  一直持續反覆的,做到沒有油水分離又有濃稠狀。

像CP皂Trace一樣。先倒 些起來試驗,是否可像冷製皂一樣。

  其餘再繼續重複隔水加熱、離開攪拌,最後變軟軟的固體狀,有一點透明黃。

  我快瘋了,一整天七八個小時都在做皂,其實中午有丟下去吃飯。

  隔天變的更透明,有一點泛油,再攪拌均勻。持續一星期,漸進式的改善。   

  放了三星期後加蒸餾水稀釋,

〈變乳黃色〉試用覺得還滿滋潤,沒什麼泡泡。

  又加了薰衣草花水,上面浮了一層白色,下面較清。搖勻後變乳白色。 

  至於試驗的那一部份,隔天就油水分離狀,放一星期後還是沒改善,我受不了拿起筷子攪拌後;就變固體。每隔一段時間再把她攪一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