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16 12:29:00借的

從未被悼念的網路禮儀──25.03.2004

最近刪信刪得手軟,3天來,統計原因有2:第一個,借的其中一個E-Mail信箱莫名流出,或者SeedNet方面的垃圾信過濾有問題,造成垃圾郵件大量湧入。第二個,最近接到許多關於總統大選的轉寄信,當然是好友們轉的,不過,當然是被借的以刪除做結束,借的從接觸網路以來,一直以轉寄終結站自居,但是最近轉寄的信似乎太過不夠理性(不是說信的內容,而是說轉寄這個動作),有感而發,再廢話一篇。

借的在1997年初次接觸網路時,當初最快的〝確定規格〞數據機是33.6k,是不是完全開放都還在爭議中;而當初發展出網際網路的美國國家實驗室對開放持支持的態度,也曾經提出所謂的網路禮儀(或稱網路倫理),但是在網路蓬勃發展的同時,這個名詞跟精神也跟著被埋葬,而且還愈埋愈深~現在大概也只剩借的抱著它的墓碑還懷有〝有一天會活過來〞的幻想。

首先就是E-Mail轉寄的問題,當E-Mail軟體出現,立即變成傳播資訊的新方法,可以迅速地傳遞訊息給其他人,只要名單裡有別人的E-Mail Address,真的是非常方便的工具,而轉寄(Forward)功能更是將資訊分享的重要功能,但是在大家享受這個便利性時,也不經意犯了自己或許不曉得的小毛病:
1‧對收信者的尊重:當轉寄時,往往直接就把整封信轉出去,自己一個字也沒有打;借的已經可以說是非常不拘小節的了,但是,轉寄給別人,至少應該在主題或是內文中提到轉寄給別人的原因,轉寄的內容即使是笑話,也可以在主題打上〝希望和朋友分享的笑話〞之類,而不是開頭就是〝FW〞,讓收信者完全沒有受到尊重的感覺。──借的的做法:除非有自己的話要說,不然還是不用轉了。
2‧可讀性的問題:有一些信件在網路上流傳了一段時間,重複收到還不是什麼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經過不斷不斷的轉寄,內容的可讀性已經消失。這樣的問題最常出現在主題變成〝FW:FW:FW:......〞的信件,一再地轉寄之後,當初的原始內容已經〝隱藏〞在信件深處,甚至根本已經遺失,不但浪費別人的時間,也失去了轉寄的意義。──借的的做法:除非有自己的話要說,不然還是不用轉了。
3‧直接暴露別人的E-Mail Address:這是一個大家可以稍微注意的問題,在轉寄時,或許可以先把之前的寄、收件者刪除,一來可以避免上述的第2點,也可以保護朋友的朋友的E-Mail Address不致到處流傳。──借的的做法:除非有自己的話要說,不然還是不用轉了,寄給所有朋友的信(沒有特定對象的信)一定是用密件副本,收件人是借的的免費E-Mail帳號。
4‧內容的問題:內容有沒有查證?是不是真實?合不合理?從以前開始就有包括自製保養品、電信或保險問題的錯誤訊息流傳,最近更是有許多政治相關的謠言,或許是激情影響,許多完全在邏輯上站不住腳,或者假借國外專家博士之類的信,用自己搞的亂七八糟只是把加減法複雜化的算式,是不是真的要轉寄出去?傳播一件消息即使不用負責法律責任,也該對自己的道德良知負責。──借的的做法:除非有自己的話要說,不然還是不用轉了,借的的信都有簽名檔和聯絡方法。

再者是網路隱蔽性的問題:在網路上只有BBS跟MUD在流行的時代,隱蔽性已經在網路的特性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個隱蔽性一直是把雙面刃,它是保護的工具,也可以是為非作歹的掩護,即使並沒有約束的作用,但是借的一直遵行所謂的網路倫理,在網路上,可以將自己的真實身分隱藏起來,可以不告訴別人自己的真實資料,但是一但自己願意說出來,所說的便要是真實的。以BBS或現在的交友而言,網路提供一個非直接的管道,為的就是提供一個保障,但是相反的也是成為有心人利用的煙霧,基本上,是沒有辦法積極地消除的。借的的消極做法,就是由自己做起,在任何社群、需要登入的網站,能以中文用暱稱的,都用〝借的〞,也不用多重的身分登入,即使無法不讓人做不法的事,先從自己做比較有〝格〞的行為。資料,人都有拒絕的權利,如果不願意給,網路提供了間接的環境,可以不用擔心〝不好意思〞的問題,既然要給,如果還給別人假的訊息,那麼真的是其心可議。

網路的應用,一定是愈來愈普遍,在這之中,該怎麼維持網路上的秩序,該如何有效地運用這個強有力的工具,絕對是每一個使用者的責任,如果每一個人把持好自己的乾淨園地,雖然不會把世界變好,至少避免自己的沉淪,任何事不都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