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不是漢人的直接證據

台灣人不是漢人的直接證據
一、以荷日時期糧耗標準計算,
  若台灣人非閩即客,
   則墾地糧産只能養活一成人口。
満清人口一向「民」「番」合計,而漢化番也算「民」,視同漢人,故從人口去告無從知悉漢番各多少。
但台灣族譜、學者、文獻都説閩客是「來台開墾…若不開墾無以為生」,故人口和所開墾的土地甲數有必然的關係,以墾地的扶養力,就可算出閩客人數,進而分别漢番。
依此做成的「台灣人口成長模型」,其結論大大出乎一般意料之外,台灣閩客很少,多是原住民。
模型的作法是,以荷、日據台時期開墾總甲數,除以荷據、日據時的相關人口,得到每甲扶養力是3.3人。再以這3.3人乘以各期開墾總甲數,便得到閩客總人數。
可是這些人數都僅佔各时期總人口的一成多或者不到一成,推翻了台灣人非閩即客的説法。
台灣人口成長模型中的原住民數,係根據學者估計,荷據時平埔族30萬,高山族20萬,用371年間(荷至蔣1624~1995)各时期的人口成長率算出,依此做出模型,算出
1624~1995年平埔族、高山族、混血者,中國人在台各时期的人口,結果得到,
1995年时平埔族、高山族、混血者總共2006萬,佔總人口數的94.2%,
      純中國人124萬,佔5.8%,證明今日的台灣人只有5%不是原住民。
上例係以荷日標準計算,當时一甲地所生産者僅夠3.3人食用。
(本文取材自沈建德著「台灣血統」第二章第17、18頁)特此致謝。
「台灣人口成長模型」之詳細説明,請参閲沈著「台灣常識」第二章第二節,九成台灣人有平埔或山胞血統。
  
台灣人不是漢人的直接證據


以荷日時期糧耗標準計算,若台灣人非閩即客,則墾地糧産只能養活一成人口。



満清人口一向「民」「番」合計,而漢化番也算「民」,視同漢人,故從人口去告無從知悉漢番各多少。



但台灣族譜、學者、文獻都説閩客是「來台開墾…若不開墾無以為生」,故人口和所開墾的土地甲數有必然的關係,以墾地的扶養力,就可算出閩客人數,進而分别漢番。



依此做成的「台灣人口成長模型」,其結論大大出乎一般意料之外,台灣閩客很少,多是原住民。



模型的作法是,以荷、日據台時期開墾總甲數,除以荷據、日據時的相關人口,得到每甲扶養力是3.3人。再以這3.3人乘以各期開墾總甲數,便得到閩客總人數。



可是這些人數都僅佔各時期總人口的一成多或者不到一成,推翻了台灣人非閩即客的説法。



台灣人口成長模型中的原住民數,係根據學者估計,荷據時平埔族30萬,高山族20萬。


用371年間(荷至蔣1624~1995)各時期的人口成長率算出,依此做出模型,算出

1624~1995年平埔族、高山族、混血者,中國人在台各時期的人口,結果得到,1995年時平埔族、高山族、混血者總共2006萬,佔總人口數的94.2%, 


純中國人124萬,佔5.8%,證明今日的台灣人只有5%不是原住民。


上例係荷日標準計算,當時一甲地所生産僅夠3.3人食用。



《台灣血統》,荷據後人口成長模型





(本文取材自沈建德著《台灣血統》第二章第17、18頁)特此致謝。

「台灣人口成長模型」之詳細説明,請参閲沈建德著《台灣常識》第二章第二節,
九成台灣人有平埔或山胞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