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由中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無意間在圖書館借到一本書:「種籽手記」,記錄的是一個母親為了孩子的教育,竟然辭掉工作自己開辦學校的事。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學,就在烏來娃娃谷;這個與體制內不同的教育理念,稱之為:自主學習。

學習是主動的行為,這句話對我一點也不陌生。然而,小學階段的孩子,有多少人相信他們會主動學習?有幾個老師會讓他們完全自主學習?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不強迫;牛渴了,就自動挨近河邊喝水?

從小父母親對我們的教育,就是放牛吃草式的,他們忙於工作謀生,印象中似乎無暇過問我們的功課。但是,我們總還是每天「按時要被圈入」體制內的學校,上課、補習、考試、升學,日復一日,重複多年。從小到大,再怎麼不情願,也無可奈何這樣走過來,走入社會。有什麼機會能讓你選擇,讓你有空間「自主學習」,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探索,一件心智的成長的機會?

這樣一本書震撼了我,再度開放了我的心靈,重新審視人性,重新思考所謂教育、學習、成長的本質。

我推荐這本書。遠流出版心理學叢書,李雅卿著;種籽手記。

同時,我在網上找到的,節錄作者另一本書《乖孩子的傷,最重》的序言中一篇孩子的文章供品嚐,有興趣可以連結上網去看多篇其他孩子的心聲。

所謂「在自由中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種籽學苑的寫照。這是文章中孩子寫的話,想想在這社會上有多少人能有真正的體會,自由才是民主的種籽吧。



序二 在自主學習中成長  唐宗浩(13歲)
  
我是種籽學苑的創校學生,在種籽讀了三年半,從種籽畢業後,在一般體制內的國民中學就讀。
  說起我和自主學習的緣分,要從小時候開始。
  從小,我母親就很開明,只要不讓他太為難,他總是隨我做自己的事。因此從小就習慣自己安排生活的我,進了幼稚園,頗難適應。覺得幼稚園佔掉我太多的時間,老師們蠻不講理,總要我們照他的意思活動。所以三年的幼稚園我唸了四所學校。如果不是母親堅持我得學習與他人和平共存,我一定早就退學回家了。
  小學一年級,我在德國體驗了另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他們雖然也是照課表上課,可是上課的時間很短,可以和老師講道理,這樣的上學經驗,讓我不再覺得上學是可怕的事。
  回台灣,在體制內的小學就讀,我又有窒息的感覺,於是我開始爭取自己的學習空間。並促成種籽學苑的創校。
  到種籽學苑,我們學生和老師共同設計了這個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它和其他學校不同的是:
  一、師生皆可以透過生活會議,創立、修改校規。
  二、學苑教師不會用體罰、辱罵或其他傷害學生身心的方式,強迫我們聽話。
  三、犯錯的學生,是依據生活會議討論出來的法庭制度,予以教導或限制。而非由老師任憑己意,要打便打、要罵便罵。
  四、學生可以自由選課,沒課的時間,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也不妨礙規範的事。
  五、課程內容都由學生參與討論,並且按照每個人不同的學習速度有所差別。除了語文、數學兩個必備的科目外,全部選修。
  六、學苑不會有事沒事就叫全校的人集合。
  總之,學苑的一切,不論是制度或教材,都可以改、都可以變、都可以談,當然,你得提出你要求改變的理由,說服大多數的人,並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達到你的目的。
  
所謂「在自由中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就是種籽學苑的寫照。
  
我覺得自己在種籽,有許多的成長。例如我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知道人生是有意義的。也從許多同學的改變中,體會到「有教無類、朽木可雕」的深意。
  當我從種籽畢業,進入一般體制內的國中,我重新對照其中的差異,也有能力來面對它們。雖然我的功課很好,和老師、同學都處得不錯,不過我還是希望種籽這種自主學習的精神,能夠在台灣發揚光大。如果台灣能有個自主學習中學,我相信我可以學得比現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