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5 21:46:11不再迷幻一直都是謊言

【東倫敦那綻放的火光:The Libertines】

走到CD櫃前,
挑出了The Libertines的首張專輯Up The Bracket,
不知是何種心態讓我想這麼做。

戴上耳機,再按播放,
耳旁所聽到的,
便是Vertigo開頭那熟悉的狂妄刷弦,
而歌曲大概進行到十秒,
也就是John奏下了Bass的下一秒時,
Carlos開始唱歌了:

「Koreema knows just what it is she does..it can’t be hard for her to get a buzz...」



唱到「Down in the street below」時,
Pete加入了合音,
有時會在一個句子尾巴裡合音,
像是由名詞加上動詞所構成的最簡句子「Prophet sings」,
或是個「Oh Everything」、
「From me」;
有些橋段則是一整句一起合音,
像剛剛提到的「Down in the street below」,
另外如「I know what’s on your mind my boy」、
「climb up to her window ledge or you’ll forever be...」也都是如此,
而最後那八句,
明顯都是一起唱了,
Carlos負責主部,
而Pete為第二部。



聽到最後,我滿難過的。


過去,
我看到TheLibertines緩緩地在東倫敦發芽,
在寂靜無聲的晨間裡,
隨著朝陽的升起而開始狂放不羈地綻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攝影機捕捉令自己為之一亮的畫面時,
是振奮的、驚喜的,
但結束完那個動作後,
美麗事物的瞬發逝去,
是令內心不斷著實感到恐懼的。


這與眼看The Libertines的呼之欲出,
與突然間消逝,
那股內心湧上來的激動、無力,
近乎相同;

他們與過去的某些樂團,
一樣在短時間擁有石破天驚的氣勢,
一樣具有吆喝全部鎂光燈的能力,
一樣讓人感到年輕不凡,
一樣把聽眾的耳朵徹底地打開,
一樣使人不覺得他們一點都不放縱、不囂張,
加上,一樣短命、曇花一現。



很多二十一世紀後崛起的新樂團,
有些的確十分成功,
且持續至今;
有些在最高點之時便盪到谷底,
至今仍一蹶不振;
有些是默默地崛起,
然後緩慢地獲得喝采;
有些是爆破性地出現,
爆破性地結束;
有些是剛開始出色至極,
但爾後的路程是跌跌撞撞、顛簸不平的;
有些則是毫無成績,至今仍處於思考期。



The Libertines綻放得極為美麗,
但瞬發瓦解後,
紛紛有了新局:

Carl與Gary找來Didz、Anthony重組了DPT,
Pete組了Baby Shambles,
John有自己的Yeti,
持續現今。




這是好事嗎?


我只知道放蕩的身影已成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