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 15:55:38肥力 felixism

《西線無戰事》- 特別送給當下和平一代 去沉思戰爭的寫實電影

遲來觀看《西線無戰事》(2022版本),看了不久才發現原來小時候有看過1930年的黑白版,但已不太記得內容了。我比較深刻的是德軍步兵主角Paul在戰壕刺傷法國兵後,再為他療傷的事。1930年版根據原著小說,寫Paul與法兵在壕中渡過了一整晚,但新版則改為只一小段時間。另外,也記得舊版最後Paul想伸手出去摸一下蝴蝶,就被對方看見及開鎗射死,但新版則是在與法兵對戰中,被法兵用配劍從後刺死。我覺得那樣的改動更好,原因是縱然故事本身就是談反戰,但舊版那些浪漫元素,包括Paul原本悲天憫人的描述,仍為戰爭或戰爭電影添加一層美麗的幻想(沒辦法,當時仍處於戰爭時期,浪漫能令將戰爭視為日常的人民抽離,思考什麼才對生命重要)。然而新版卻集中在Paul及他的同行面對戰爭的無情與死亡的恐懼,及他們如何渴求逃離戰火,回到日常的些微渴望上。

 

電影的戰爭場面拍得很逼真,也很緊湊,精緻,但那些殺來殺去的畫面,就好像配菜一樣,只是交代劇情,其實沒有刻意放太多心機上去。導演真正要處理的,反而是士兵等待的無聊,收信的喜悅,戰後在醫院的痛苦等。至少,比起在戰爭中士兵被炸死的壯大場面,我更覺得Tjaden沒法接受苟且生存而自殺一幕更震撼,那種沒辦法再面對未來的恐怖的心情,更絕望。當然,電影最好看還是Paul與Kat兩次去農場偷鴨的片段。前一次是在等待再去戰場前,在絕望中想尋求小小的希望,都集中在士兵的痛苦與及時行樂的對比上;然而第二次是得知停戰而產生希望後,想要愉快的滿足一下,卻集中在戰爭及士兵的野蠻,也令平民百姓催生仇恨與報復,最終小孩那憤怒的眼神,與Kat的死,這種側面描寫更顯出戰事的醜陋。

 

我覺得,1930年版的《西線無戰事》厲害在於,它在一戰之後十年出世,而且當時的人不知道將來會有更慘痛的二戰。電影中的浪漫主義,正好將觀眾從當時仍把戰爭等同國際政治日常的心理剝離,思考戰爭的恐怖及不人道,人性最終不應被民族主義與英雄主義掩蓋渴望和平的心願。然而,今天則不同,縱然世界戰爭仍不斷,其年更正遇上俄國入侵烏克蘭,但看2022年版電影的觀眾絕大部分都不曾經歷戰爭,卻被世代以來反戰就是正確的思維洗滌,但同時又不停觀賞極大量鼓吹英雄及民族主義的戰爭電影。坦白說,這樣的觀眾對反戰的反省必然沒有1930年時的深刻入肉,甚至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流於一個道德口號,並被那些戰爭及暴力影像洗刷,對戰爭有更多美麗的幻想。然而,新版正集中於個體面對人為災難的痛楚上的描寫,正好破壞一般戰爭片刻意塑造好國家與壞國家打仗的幻象,也沖走戰爭只有戰略,勝負,佔領,條約等刺激與玩味。最終戰爭只餘下痛苦,悲傷,及無助。《西》不同於現在大部分戰爭片的地方,正正是它微觀地描述停戰之後,不是只有勝利那一方快樂,戰敗士兵同樣為不用再上戰場而喜極而泣。

 

另一個電影令我感到驚喜的點是,作為德語電影,《西》有意打破一些當世的人因一二戰的結果及歷史問題,而只以為德軍一定是邪惡的刻板印象。電影很在意描寫到德國步兵團的脆弱(食物都比對方少),法兵的強悍,包括擁有大量不同武器去對付步兵,有毒氣,火焰鎗,坦克等(其實德國都有同樣的兵器,不過到1918年末已幾乎彈盡糧絕)。特別一場更交代法軍用毒氣殺死德國一整師少年團的畫面,更令我驚嘆,原因是坊間大部分的戰爭電影,都不太會描述盟軍用毒氣或其他殘忍手段,而偏向描述德軍的冷血。然而讀過歷史就知道,兩邊都有用大量非人道方式去殺人,戰爭就是殘忍的國家與殘忍的國家對碰,而非善與惡的國家角力。雖然電影沒有說,但那些描述法軍殺人手段的畫面,令我暗暗覺得,導演其實想觀眾同時清醒過來,反思二戰時納粹的暴行,及再深入一層去提問,是,納粹的暴行可恥,但在事實的底層裡,真的只有納粹在做殘忍的事嗎?或者說,在戰爭中,有辦法區分誰比較善良或邪惡嗎?這比人類面臨如此恐怖的災難重要嗎?可能是我想太多,但我在看到農場小孩盛怒的眼睛,以及電影最後的字幕時,確實有這樣強烈的想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