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白夫人》——被恐懼與後悔塞住了血液流動
《馬克白夫人》/攝:Fung Wai-sun(照片由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提供)
或因對莎士比亞劇本過於熟悉,故很留意鄧樹榮戲劇工作室舉辦的「香港國際莎劇節」,並對由imPerfect舞蹈團的編舞華特・馬泰尼及伊娜・布雷克斯以舞劇形式創作,香港舞蹈團舞者演出的《馬克白夫人》最感興趣。當然劇場與舞蹈不同,如果劇場是提問問題,觀察行動,舞蹈可能更為純粹在關心內容所盛載的情緒、動能、關係,以及人與空間(背景)的象徵與結構。舞劇《馬》正好在原著中抽取出馬克白、馬克白夫人、班柯、女巫等情態,不拘泥於表達大眾已認知的故事,而是塑造各人的內心風景,特別是馬克白伉儷由決定弒君殺友的恐懼、憤怒、殺人衝動、互相指責、惶恐,以致後悔。然而整個長達一小時的舞作,卻好像擠塞於恐懼與後悔之中。動作是華麗,結構是工整,但力量就是出不了來,那不是因劇本本身壓抑,而是動作與舞者不協調,力不從心的形狀。
比較之下,同為簡約舞台的設計,香港版在佈景設計上比歐洲版更為簡單,少了後舞台天幕的裝置,燈光運用也少了,甚至最為重要的,馬克白夫人手持的鐵桶,也不知為何沒有原版血的顏色。但我認為這些改動也不足以令作品力量下降,我還是相信真正原因是歐來的莎劇舞作水土不服。我並不知道兩位編舞與是次執行編舞黃磊之間的分工,但明顯是本地舞者沒辦法呈現多層次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或者今次版本有因應本地舞者的質地作調整,但沒有因此令作品提昇,或準確來說,未見香港舞蹈團的特色為此作品作深化厚度,例如上述的舉重若輕,倘若能量傳不出去時,輕得無聲的腳步只把情緒推得更內斂,與原作馬克白伉儷翻滾火燙的懊悔不在同一個維度上。
《馬克白夫人》
西九文化區 x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概念及編舞:華特・馬泰尼、伊娜・布雷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