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2 02:07:48肥力 felixism

《觸不可及》 —— 改變雜技的距離


從去年已座落中環新填海海旁空地的「歐陸嘉年華」,其大型而又五彩繽紛的機動遊戲,及當中很有歐洲嘉年華節日氣氛的攤位活動,吸引了不少本地人進場娛樂。然而聳立於嘉年華盡頭,大會堂對出一隻倒轉深洋紫色的牛,比對之下這個被刻意區間出來的場域便顯得冷清,即使場內有很多酒吧小吃,但圍著這座紫色的牛而坐的,仍以洋人為多。誠然從小教育起這種「嘉年華」在我們香港人眼人只停留在荔園式遊戲雜燴,一些可供即時娛樂及競逐毛公仔獎品的付費攤位,總之是走一圈可看可玩可取的活動。似乎只有歐美或認識嘉年華文化的朋友才深明所謂「Festival」,包含節慶氛圍的聚首一堂,喝幾盤大啤酒及小吃,更重要是一家大小去觀看帳篷表演,才算完滿。「紫色牛牛綜藝合家歡」正是每年於愛丁堡藝穗節展出,今年來港的大型表演節目群,藝團架起紫牛帳篷,從十二月到二月幾乎每天也有一至兩個節目。誠然,為配合嘉年華的氣氛及華洋夾雜的一家大小觀眾,表演節目大多以雜技、街舞、流行音樂、兒童劇、楝篤笑等以娛樂大眾為目的之演出為主。然而這並非代表節目只有娛樂級數,至少由當代雜技團Circa藝術總監創作的《觸不可及》(Close up),這個同是標榜為雜技的小型演出,其實力真的不容小覷,當中娛樂與藝術並置,雜技加上多種影像,點到即止的戲劇元素,近距離觀看難度很高的技藝,真的令場內大人小孩不斷狂呼,卻同時盛載幾重表演的華麗,成就了肢體與空間的精彩配合。

 

四位演者的雜技表演不時令觀眾不呼小叫,如甫開場男表演者在與觀眾不足兩米的距離,徒手攀上架在舞台中央十多米高的樑柱,再順勢俯衝直下,頭臚差點碰及地板而止,觸目驚心。其他的有四人如體操一樣組合式的動作,一人拋接六個小皮球,配合椅子或呼拉圈的跳躍與盤旋,也有女演者攀游繩索而上,做出不同於男演者爬柱子那種力量美學,而是以女性身體與繩子融合,奏出呈環狀的幾何旋律。然而,即使動作如何精準及吸引,說實也不過是「普通」的雜技,不是說難度不高或沒有表演性,而是面對當下娛樂與刺激過盛的觀眾,現場雜技有時還不及電影虛假的震憾,以致純動作的演出往往很快令觀眾失去焦點,開始覺得無聊。藝團深明此理,故它在技藝之上每每滲入一些間單的人物關係,甚至情節,如簡單的有如男女肢體上表情上的調情,更有一場配以英文老歌的雜技為底的愛情相遇,四人擁擠在一起的友情等。導演沒有老套地去做出一整個劇情,他需要的只是當中的情緒,畫龍點睛的令純肢體動作也能變得帶有人情味的質感。表演強調的,是節奏,更多是氣氛及感覺,以使演者縱是雜技員,但還可駕馭少量戲劇部分。而不似好些藝團自以為更吸引觀眾,而貪心要動作演者去演劣拙的肥皂劇。

 

更要一提,除了觀眾以超近距離觀看表演,甚至聞到他們的汗味,以配合「Close up」主題外,表演更有一場在大型背景布幕近焦播出演者跳躍翻騰的動作,在黑色的背景前以慢鏡展示其中肌肉的流動,如同宣傳單張那些畫面,演者的髮絲乃至肌理下的血脈,也異常清晰可見,以致我們竟然可以透過畫面,以比窄小現場更近的角度觀看到雜技人員的身體,配合四位演者在影像之前不斷跨過舞台的動作,觀眾所看到的,已不是一場一般的技藝,而是視覺上的,對真實及虛構,對所謂「Close up」概念的多層錯亂及想像。

 

整體演出沒有也沒必要觀眾思考視覺的虛像,空間及表演性的意義,卻僅加插一兩個重要訊息及理念來貫穿整個演出,以氣氛為重,令動作變得更有份量,才是它過人之處,亦是當代表演的特性。這也是為何我很討厭中國不同省市雜技團表演的原因,那些務求要表演者扭曲身體去做出不似人形的狀態,一堆肉球堆疊組成幾層寶塔,毫不與觀眾交流,卻以為觀眾會欣賞當中難度,真的很醜陋。雜技美學不只在乎難度,更重要是如何與觀眾互動,而《觸不可及》的互動並不只限於邀請觀眾參與其中部分,更重要是在節奏中提取出愉悅的氣氛,以致即使演者一時失手(該場其實失手好多),也會再接再厲,甚至羸得掌聲。演出永遠是一個「簡單」動作,也配合一種情緒,令畫面豐富,觀眾能憑藉視覺觀摩肌肉線條,又以感覺欣賞表演者作為人的本身。

 

觀賞場次︰2016129 7:15pm,紫色牛牛

文章已刊於《Art Plus》2016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