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4 17:31:36肥力 felixism

電影節08:《水母人間》jellyfish-水母看海的日子

導演說我們以為可以主宰命運,然而到頭來卻不過是條軟巴巴的水母,隨水飄盪,身不由己。無獨有偶,電影中演員女兒上演的正正是《哈母雷特的機器》,一齣道盡人面對命運而軟弱無力的後現代反戰戲劇。故事簡單明瞭,沒多造作,當然也沒多美化或醜化,透過說說幾個存於同一時空的故事,單純地剖開生活,頓然發現,生活是如此無可奈何,卻因為身邊還有家人、朋友,甚至傭人及自己,而仍可在大海茫茫的浮華世代,找上一份窩心,一絲溫暖。

甫一開場,男女站在海洋圖畫背景前(之後才知是貨車車身),男的要走,女的留不住他,男乘貨車離去,餘下女主角一個人,看天。以為一切如常,卻在此時此刻,在電影一開場,就要分手。父親想和個比自己還年青的愛哭美女再婚,母親又變成名人,租主又突然來說要加租,卻要在婚禮這樣的喜慶中工作,惹得一臉無奈,卻不得渲泄。偶爾來海灘,遇個不知從何出來,總要架上個水泡的小女孩,便突然要當上個臨時監護人,為之張羅,卻發現,在小女孩身上,找到的,是一段埋藏已久,卻沒無尋回的童年快樂時光。

其他人也一樣,總遇上不如人意的事:新婚夫婦結婚,新娘跌傷了腿,到酒店渡蜜月,還遇著問題房間,就連升降機也壞了;婚禮攝影師以為自己正拍出婚禮百態,卻不為人欣賞而掉失工作;演員女兒以為請個傭人可照顧母親,卻不知道母親最想要的是女兒的關懷;菲傭千里迢迢到他方,以為可賺個錢,誰知因語言不通而處處碰壁。

比較女主角的故事,我更愛演員母親及菲傭的一段:演員女兒請來不懂本土語言的菲傭照顧火爆的母親,母親不單每次也是雞同鴨講,還要看見菲傭女總是愁眉不展,更是無名火起,然而後來少知道,菲傭不過是牽掛家鄉的兒子,不過是因為掉失了兒子的照片而悲傷。菲傭回家時經過玩具店,很想買下大帆船回鄉作為兒子的禮物。憤怒母親從不讓人觸碰她的身體,卻為菲傭掛子而心生感動,只因她又何曾為女兒付出什麼?一次菲傭勸她看女兒的劇,以為可更了解女兒,誰知艱深的《哈母雷特的機器》讓母親摸不著頭腦,還要和女兒吵架。女兒出走,從窗外回望母親。也許是時間日久,也許是面子問題,母親最終也沒法修補與女兒的關係,她始終沒法擁抱女兒,唯有抱著菲傭,看著回望的女兒低泣;菲傭儲夠錢到玩具店,帆船卻不見了,回家暗哭,卻被這位暴燥母親抱著,側著頭,才發現原來母親為她買下帆船,感動不已。橋段陳腐,卻因感情真摰,而讓人看得會心微笑。人的嘴巴總要為面子而吵吵嚷嚷,然而當閉上嘴巴,用身體擁抱時,我們卻可知道,對方的溫暖,以及溫柔。沒有多餘的對白,一切也從脫下怒氣而變得慈祥的母親,及從愁懷轉為喜悅而乘車到機場回鄉的菲傭臉上看出直誠。這正是電影的精彩,也是老套橋段不死的原因。

導演說他想拍出不同於一般人所理解的以色列模樣,不是暴力處處,不是戰爭(甚至是反戰的),不是擠迫得令人人火起,而是一個寧靜的海邊國家,在這個唯一平等的水面上,各人浮沉。彼此同樣有面對大海的一份孤寂,也很想很想和與親人情人互相了解,及溝通,卻總是適得其反,如新娘以為丈夫與別的酒店女主客有染,丈夫突然憶起二人的初相識的既胡塗又浪漫的場面,如同現在一樣,也是不盡人意,卻令人回味,但新娘仍然問那一句:「你有沒有和她上床?」,讓彼此沒法溝通。然而,縱然生活不同,思想各異,不過是擦身而過的陌路人,但仍同在特拉維夫,身在海邊,聽著海浪的翻湧,如同無可避免的命運一樣,一浪一浪的靠過來。然而,大家依然願意仰首看海,在海中心努力的游呀游,像女主角一樣,最終也會在沙灘上遇見那位小時候遇過的和藹糕雪伯伯,以笑閉幕。
AA 2008-04-07 12:25:50

以笑閉幕
閉幕完又再哭過

版主回應
why 2008-04-07 23: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