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18 13:09:05肥力 felixism

華文戲劇節《取西經》-演藝學院教學雜耍

因見是陳淑儀導演,幕後其他陣容也大有來頭,便看了華文戲劇節的《取西經》,然而真的教人失望。感覺上這套戲就像要試盡學校一切的設備:大銀幕的幾何組合及堆切;「威也」的用法;吊景佈置的操作;電動地台的活動;中間圓形轉台的技巧及角度;字幕應用;紋身與衣服的配合;還有各種前燈側燈及佈景內置燈的效果。另有示範戲劇上可用上的各種表達方式:唱做唸打各式配合;拋接跳轉各式雜耍;打遊詩的各種速度;獨舞及群舞的不同。然而,著實眼花撩亂,很多很多的佈景甚至調度不單是多餘,更讓事件變得複雜及累贅,最討厭的是那隻在台上走來走去卻毫無意義的龍馬,簡直浪費資源。讓華文戲劇節成為演藝學院宣傳片,成為玩票性堆砌港式通俗宣傳佛教發夢故事。

演藝朋友自然看得有味道,只因他們陶醉在技巧應用,甚或嘲笑認識的朋友,然而這只是自娛之作,其他購票入場的為何要看你演藝學院如何教導學生?這是演出。

不過《取西經》的表達方式,還不及它本身劇本的失敗。原本在佛教或傳奇故事上加上港式俗語或表達方式,會令使人感到親切及有趣,然而著實太多。那些爛笑話爛得連如我和p如此無聊的人也發火,什麼「你要瓜時我未瓜」,不單俗不可耐,更破壞整體節奏。這些爛笑話充滿整個戲劇,不論敘事搞笑還是說理,也總非得插一下爛笑話不可,讓主旨不明,條理不清,像說爛笑話才是故事的主旨,令本來滿有劇情的故事變得毫無張力。

有關思考性的問題,也不得不說句太老套及太露骨了。本來借西遊記故事說明佛理,是頗有意思,而且該是頗有深度的一件事。然而表達卻毫無技巧,只是故弄玄虛的,只見玄奘被點來點去也不明,最後卻突然當頭捧喝的全部明白,變成另一個人。固然,當頭棒喝自然是禪宗的根本,但這樣舖出來卻完全破壞了之前的大量舖陳,觀眾只見一個呆子突然變身,身邊的人又突然滿意,什麼問題什麼危機也因一捧(或一個水樽)而解決。最恐怖的是武才人說玄奘竟毒不死,可見有神肋,皇上竟接說:「既然有神助,那一切也沒事了,我們開始討論。」在此我不是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概念有問題,而是可以表達得較為得體,而不是突兀。另外,既然已花了不少心思,利用具象人物來演繹七情六慾,何不對玄奘的唯識論多作研究,而不要總是沉溺在禪宗之上。佛學無限,而不單指為一捧,請不要低估觀眾對佛學的認識呢。

談及以人演繹七情六慾,甚至六識,其實概念不俗,擺位也見功架,只是技巧稚拙。玄奘與七情身心配合,本是不錯,只是那種生硬的動作,配上不是完全同步的同唸對白,只會是自暴其短。另外,七情六慾身上紋身,襯上剪裁凌亂的衣服,當然這是象徵一些衣衫不整的人,卻自得其樂的意義,然而著實累贅而沒有美感。既然說的是唐代,而又要表達妖媚及慾念姿態,何不盡脫衣服,只用人體彩繪?這才直接。不過演藝又豈能如此開放。

全戲最有看頭的是最後肥玄奘的獨舞(不計他利用體量壓其他演員的那段),那些動作讓人想起一幅滿出名的肥玄奘瀟灑自舞的水墨畫,頗有意境。那個玄奘的大肚兜,躍出片片瀟灑,段段風度,這才是表現明理,象徵得道的最住舞台語言。在此為之鼓掌。飾演玄奘的演員也頗不俗,演盡七情上臉,欲望澎湃的唐僧,讓人眼前一亮,只是被三個只有皮相的徒兒包圍,又給一堆形象亂七八糟的七情六慾之人擠壓,致光華失色。

讀書時寫了一篇玩弄傳統的論文,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又幾人可做到雅俗共嘗,而深度依然?這種所謂的黑色喜劇,要演得好實不是易事,而不是笑話加道理便可胡混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