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2 11:59:44肥力 felixism

戀愛夢遊中 Science of Sleep

看畢之後的第一感覺是,好像我也分不清虛實,步出戲院大堂,安頓良久才可移動。《戀人絮語》式的電影語言,讓沒多關連的視聽資訊直接打入腦中,讓觀眾感到暈眩,卻似刺激了腦中某些物質,帶點飄飄然。完場時聽到不少觀眾大叫混亂,最後很不明白,其實導演正用上羅蘭‧巴特的拼貼式語言表現情感。正如巴特所言,戀愛中的人並沒有任何邏輯可言,他們是隨意、不穩定、大起大落,而且感性。導演所表現的只是Stephane對愛情親情的不安、焦慮,為如何表白而煩躁,為表白之後得不到明確回應而不安,為一些小小的暗示而興奮,也為一點點的小事件而妒嫉不已。Stephane不斷的同時製造美滿的及失敗的幻想,以填補對感情不信任的那份寂寞。如果仍認為夢境與現實之間處理得不大有條理,或沒多關連,其實只要將夢境視為Stephane這戀人的「絮語」來看,便清晰明白了。

拍攝與夢有關的電影,最大難題莫過於如何在故事上混淆夢與真實,卻又要即時可讓觀眾分辨出來。導演選用大量兒時常作的紙藝或布藝,堆起主角Stephane的片片夢境,也讓Stephanie在如斯夢幻中遊走,同時也為故事加添一點童話味。夢裡不單有各式各樣的紙製立體建築,更有可愛粗糙的瓦楞紙房車,當然少不了玻璃紙流水,及主角之一的小金馬。這些紙藝不單讓觀眾知道那些是夢,同時對沒有紙藝陪襯的情節感到猶疑,而生出似夢非夢的效果,很有心思的佈局。

細心留意電影中的佈置的觀眾可會感到電影中的「真實」世界,其實有點虛幻而不大真實,總有點與我們正在生活的世界不同,重點不單止於那間仍用原始排版工具的月曆公司,而是整個電影中竟沒有任何電腦用品。其實在電影中沒有電腦並不為奇,然而導演卻不斷強調月曆公司的原始,以及以大量手工藝來建構男女主角的感情。導演似乎刻意回避電腦世界,乃至資訊世界,不然同事又怎會憤然掉了電視台下河。電腦代表著時代性、速度,與及隔膜,然而電影中的夢境卻正好相反,是脫離時代,以至脫離時間,虛幻,卻親切。

另外,也許對美國人來說(其實可能只是針對導演而言),法國與墨西哥同樣是浪漫而神秘的,在電影中,這兩個地方也象徵著「夢境」,同樣虛幻而不真實,浪漫而帶點混亂。導演經常強調法文對Stephane及Stephanie的影響,結尾時Stephane對Stephanie說:「我沒法在妳面對說法語。」這句話很有趣,Stephane難以面對法文,是基於他難以面對有新男友的母親這現實,繼而借拒絕法文,以代表拒絕真實(或女性)。他沒法和她說法文,是因他知道現實之間他們有著很大的距離,然而在夢中卻是如此的親密。Stephane選擇回避現實的鴻溝,而跳進玻璃紙河中,與自己想像的Stephanie騎上小金馬,浪漫地走走。至於墨西哥的奇情浪漫,則在Stephane的災難月曆中表露無遺。

童心未泯的Stephane總像個小孩一樣,沉溺手作工具,沉在夢境之中,以至被愛好手工藝而充滿幻想的Stephanie吸引。Stephane與Stephanie,名字相似,也同樣愛好幻想,然而Stephanie卻真的沉溺進夢境,而Stephanie只是想像,並以手藝將之化為現實。其實幻想與沈浸夢幻,只是一線之差,也許只是腦中的鄰門之隔。每個人的腦裡也是想像無限,只是又有多少人會化想像為現實,甚至相信夢幻為真?我們總對生活有不滿,喜歡別人卻任由機會流走,卻沒有勇氣夢想成真,常說「如果這樣那樣就好了」,其實又和Stephane有何分別?難道真的要七十歲才娶上Stephanie?

無可否認,《無痛失戀》在題材、佈局,以至思考性也完全抓住了現代人的需要,完美地滿足了我們對「緣份」的不確定及渴求,就像相仕說中你某些過去一樣,你只能猛然點頭說:「中!」。然而Science of sleep卻完全沒有如此的目標為本,為營合觀眾嘴臉而說好話,也沒有給予情人或渴求愛情的人一個窩心的結局。電影完全表現真實的愛情絮絲,表達愛情路上的各種不安定的感情,然而這樣的真相往往不大為大眾接受。電影耗資甚巨來精心佈置場景,請來知名演員,又特意在編劇佈局上花上無限心思,卻拍出一套頗實驗性的電影。縱然我相信將來電影定會朝這個多以表現情感多於故事的模式發展,但現在推出卻頗具風險。「現實」是殘酷的,似乎導演想用自己的名氣來賭一賭觀眾的胸襟。我很佩服,也喜歡此手法多於他以住的「寫實」片。我也願意和導演一起躲進夢境,相信大眾是有心有腦的來欣賞電影,而不只是為浪漫的愛情萬歲而鼓掌。

Ps:酷愛玻璃紙從水喉流出的片斷,就像小時候在電視中看的玩偶童話節目中的情節,那些不連貫的影格,粗糙卻極富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