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2 03:03:24肥力 felixism

陰陽師

看過不少有關鬼神的故事,卻沒有一本如這《陰陽師》讓人醉心。《陰陽師》,透過怪異之事,展示日本的風雅之情。

早聞這暢銷小說大名,卻到今天才一睹其風采。現在只看了第一篇故事,但已為之而神往。雖談鬼神,卻無嘩眾取寵,沒有煽情及恐怖,縱有驚險情節,但總體上卻是輕描淡寫,如同看莫奈的畫,含蓄而憂怨。主角安倍晴明,就是在如此詩情畫意的世界中的一個翩翩起舞的陰陽師。

第一篇解釋所謂「咒」的真義,其內涵如同今天的所謂「真言」。「咒」,本身就是「語言」,正如「風」是所為風這物體的咒,風需要執著於「風」這個名字,若沒有了「風」這個名,便不再是「風」,當然它的本質沒有變,只是它不再是我們所認識的「風」了。主角晴明舉了「戀愛」為例,互相道出「戀愛」之詞的戀情和沒說出是「戀愛」的,是有分別的,也許後者的狀態,就是曖昧吧。很喜歡這段晴明與博雅討論「咒」的對話,簡單卻包含心思。

故事雖有血腥場面,也有鬼怪大開殺戒,然而這只是用來襯托出安倍晴明這個人的高雅與溫柔,收妖過程盡現日本「菊與刀」的文化-在血泊中淺出詩意,晴明只是說了一句:「這個琴的音色不錯呢」,鬼便附於琴中,沒再出來。武士源博雅問晴明,只是這樣一句話就可以了?晴明卻說

  溫柔的話,是最有效的咒。如果對方是女人,會更加有效……

故事結束。這種溫柔而不為了吐人淚水的鬼故事,還是頭一次看。「那個世界」,真的很吸引。

語言是有趣的,就像沒說出「愛你」,別人便不願承認那份愛意,沒說明是「追求」,別人便不敢肯定那份關心。然而在這個口不擇言的世界,語言卻是無力而不被信任的,我們總要為詞句加上「強烈」、「非常」、「極」、「太」之類的話,或者隨便說「做」、「好」,倒頭來只是空白話,讓「咒」泛濫,失去它原有的魔力。

中學時期初嚐戲劇滋味,直到現在依然樂在其中,只因享受著人與人深刻的情感交往。幾年之歷,便生出一個願望,至少希望一起工作的人會這樣想:把「我」這個咒放下一點。沒有「我只不過是」、「我只是想」、「我已經盡力」、「我只是幫你」、「我不同意」、「我不明白」、「我沒時間嘛」、「我只是業餘」、「我沒有經驗」、「我怕」、「我不理」、「我好辛苦」、「我覺得是這樣」、「我已經做了」……,細看身邊和自己一起奮鬥的伙伴,欣賞別人的努力,享受一起艱辛的過程,感受別人的情感,也許,我指也許,會看到更美麗的景色呢。至少在上次戲劇的最後演出之前,我讓那些演員做到了,這是我最值得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