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3 12:38:36marco
許芳宜從芭蕾考三分 到現代舞后
許芳宜從芭蕾考三分 到現代舞后
比王建民更早揚名美國的台灣之光
從小,她就對念書沒興趣,父親擔心她只能到工廠當女工;如今,她是美國最權威的現代舞團首席舞者,被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她的奮鬥故事,曾讓臨終前的陳定南深深感動……
文●吳修辰、王茜穎
一月十二日,宜蘭社區大學董事長許祈財,收到一塊送給女兒的木匾,上頭刻著:
「許芳宜──用生命跳舞」。
這塊匾額意義非凡,它是已過世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生前來不及送出的禮物。去年,陳定南因閱讀到許芳宜的故事大受鼓舞,於是請人製作了這塊匾額,陳定南過世後,家人最近才把這塊木匾送到許家。
許芳宜是誰?她如何讓病榻中的陳定南感動?
「這位來自台灣的漂亮女舞者……讓你不再遺憾葛蘭姆已不在人世!相信就連葛蘭姆本身,也未必能像許芳宜所詮釋的米蒂雅一樣,驚悚、畏懼、令人動容。」紐約《觀察家報》如此形容。
三十七歲,來自宜蘭的許芳宜,赴美十年,現在是美國最權威的現代舞團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獲得二○○五年《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選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舞蹈家,並獲陳水扁總統頒發的「五等景星勳章」。
從小,許芳宜就只是中段班學生,「不管書怎麼念,就是進不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父親甚至擔心,她以後只能到工廠當女工,現在許芳宜卻成為華人之光,比王建民早了兩年揚名美國。
轉捩點一:十一歲登台,找到自信
許芳宜的轉捩點出現在十一歲那年。她第一次參加民俗舞蹈比賽,原本在後台的她緊張得直發抖,然而當舞台燈一打亮,音樂響起,「我忽然覺得很安全,覺得我在扮演另外一個角色,已經不是功課很不好,而一直低著頭(的女孩)。」
這道光,讓許芳宜發現自己的「天才」,也慢慢愛上舞蹈。她隱約感覺,在舞蹈的路上,只要她肯付出,就可以有成果。只是,她並非從小學舞,因此,報考華岡藝校舞蹈班時,她的芭蕾只考了三分。
先天不足,許芳宜必須加倍努力才能趕上別人。當時,她的父親特別安排她住在華岡藝校旁的修道院裡,一個月零用錢只有四千元,每天除了上學、練舞,沒有其他的娛樂。果真,許芳宜後來保送進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
轉捩點二:恩師的期許,找到動力
國立藝術學院是她的第二個轉捩點。當時她的現代舞老師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一眼就看出她的潛力。「終於開始有人對我懷抱期待,那不只是一道光,而是很大的希望。」從小自卑的許芳宜,對這個鼓勵感受特別深刻。為了不讓老師失望,許芳宜每天都是第一個開教室的人,早上六點就到校,將昨天的功課重複練習。她聽著羅斯述說職業舞者的生涯而著迷,讓她決定當一個職業舞者。
羅斯說,許芳宜就像個「目中無人」的小孩。「上課的時候,許芳宜一直在拚命、一直在拚命,只專注自己的最好,眼中好像沒有別人。」
大學畢業,她是跳舞第一名畢業,但學業成績並不好,英文甚至在大一就被當掉。但為了成為職業舞者,一九九五年許芳宜申請到葛蘭姆學校全額獎學金與文建會獎助,毅然隻身赴美闖蕩。
轉捩點三:孤獨到極點,衝出極限
在紐約大街上,她拿著一本舞蹈雜誌,翻著後面舞蹈教室和舞團的資訊,學著坐地鐵,搭地鐵去每一間舞蹈教室,一間間慢慢找,不會英文,就比手畫腳,以最笨的方式,尋找每個機會。
九五年底,她在兩百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考入當年只招收兩名舞者的葛蘭姆舞團,開啟職業舞者的生涯。
「第一次拿到工作時,我很興奮,站在十字路口的電話亭旁邊,想找個人分享,往前走、往後走,往左看、往右瞧,卻找不到方向,那時候,我不斷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人!」
街頭的徘徊,很孤獨,可就是這份隨著孤獨而來的專注,讓許芳宜成為一個頂尖的職業舞者。
當時,她隻身在紐約,英文不通,沒有說話,靠著練舞來面對孤獨,連搭車、吃飯、睡覺,腦子裡也都在想著走位、轉身、動作銜接。她不知道世界的標準是什麼,只是不斷的跟自己的極限挑戰。「只要人孤獨到極點,你就一定能夠與你的身體對話,了解你的身體,衝出你的極限。」
她不斷思考葛蘭姆的技巧:以呼吸為原動力,肢體吸氣時挺直外揚,吐氣時縮腹內省,復以脊椎為軸,使身體作螺旋式旋轉。
然而,舞跳得再好,也只是一名舞匠。許芳宜的技巧,能否在葛蘭姆舞團脫穎而出的最後一關,必須掌握人性,才能舞出精髓。「葛蘭姆的作品,事實上就是在說她自己的故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解釋,葛蘭姆是一個只有高中畢業,靠著自我進修,改變世界的女人。她所有的劇碼,都是在形容她自己,一個好鬥又好強的女人。因此,葛蘭姆舞作的主人翁不是美國拓荒先民,就是希臘悲劇人物,貫穿她一百八十齣作品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奮鬥精神。
正如葛蘭姆在自傳《血的記憶》裡對自己的形容:「所謂『命定狂熱』是指天生注定要對某樣事物有不計代價不問辛苦的狂熱。」「葛蘭姆的故事,就是許芳宜的故事。」林懷民說,芳宜為了跳舞可以不吃、不喝,她是個不跳舞會死的人。
這位被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憑著對舞蹈的狂熱,舞出一片天,也扭轉了父親擔心她只能當工廠女工的命運。
比王建民更早揚名美國的台灣之光
從小,她就對念書沒興趣,父親擔心她只能到工廠當女工;如今,她是美國最權威的現代舞團首席舞者,被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她的奮鬥故事,曾讓臨終前的陳定南深深感動……
文●吳修辰、王茜穎
一月十二日,宜蘭社區大學董事長許祈財,收到一塊送給女兒的木匾,上頭刻著:
「許芳宜──用生命跳舞」。
這塊匾額意義非凡,它是已過世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生前來不及送出的禮物。去年,陳定南因閱讀到許芳宜的故事大受鼓舞,於是請人製作了這塊匾額,陳定南過世後,家人最近才把這塊木匾送到許家。
許芳宜是誰?她如何讓病榻中的陳定南感動?
「這位來自台灣的漂亮女舞者……讓你不再遺憾葛蘭姆已不在人世!相信就連葛蘭姆本身,也未必能像許芳宜所詮釋的米蒂雅一樣,驚悚、畏懼、令人動容。」紐約《觀察家報》如此形容。
三十七歲,來自宜蘭的許芳宜,赴美十年,現在是美國最權威的現代舞團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獲得二○○五年《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選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舞蹈家,並獲陳水扁總統頒發的「五等景星勳章」。
從小,許芳宜就只是中段班學生,「不管書怎麼念,就是進不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父親甚至擔心,她以後只能到工廠當女工,現在許芳宜卻成為華人之光,比王建民早了兩年揚名美國。
轉捩點一:十一歲登台,找到自信
許芳宜的轉捩點出現在十一歲那年。她第一次參加民俗舞蹈比賽,原本在後台的她緊張得直發抖,然而當舞台燈一打亮,音樂響起,「我忽然覺得很安全,覺得我在扮演另外一個角色,已經不是功課很不好,而一直低著頭(的女孩)。」
這道光,讓許芳宜發現自己的「天才」,也慢慢愛上舞蹈。她隱約感覺,在舞蹈的路上,只要她肯付出,就可以有成果。只是,她並非從小學舞,因此,報考華岡藝校舞蹈班時,她的芭蕾只考了三分。
先天不足,許芳宜必須加倍努力才能趕上別人。當時,她的父親特別安排她住在華岡藝校旁的修道院裡,一個月零用錢只有四千元,每天除了上學、練舞,沒有其他的娛樂。果真,許芳宜後來保送進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
轉捩點二:恩師的期許,找到動力
國立藝術學院是她的第二個轉捩點。當時她的現代舞老師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一眼就看出她的潛力。「終於開始有人對我懷抱期待,那不只是一道光,而是很大的希望。」從小自卑的許芳宜,對這個鼓勵感受特別深刻。為了不讓老師失望,許芳宜每天都是第一個開教室的人,早上六點就到校,將昨天的功課重複練習。她聽著羅斯述說職業舞者的生涯而著迷,讓她決定當一個職業舞者。
羅斯說,許芳宜就像個「目中無人」的小孩。「上課的時候,許芳宜一直在拚命、一直在拚命,只專注自己的最好,眼中好像沒有別人。」
大學畢業,她是跳舞第一名畢業,但學業成績並不好,英文甚至在大一就被當掉。但為了成為職業舞者,一九九五年許芳宜申請到葛蘭姆學校全額獎學金與文建會獎助,毅然隻身赴美闖蕩。
轉捩點三:孤獨到極點,衝出極限
在紐約大街上,她拿著一本舞蹈雜誌,翻著後面舞蹈教室和舞團的資訊,學著坐地鐵,搭地鐵去每一間舞蹈教室,一間間慢慢找,不會英文,就比手畫腳,以最笨的方式,尋找每個機會。
九五年底,她在兩百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考入當年只招收兩名舞者的葛蘭姆舞團,開啟職業舞者的生涯。
「第一次拿到工作時,我很興奮,站在十字路口的電話亭旁邊,想找個人分享,往前走、往後走,往左看、往右瞧,卻找不到方向,那時候,我不斷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人!」
街頭的徘徊,很孤獨,可就是這份隨著孤獨而來的專注,讓許芳宜成為一個頂尖的職業舞者。
當時,她隻身在紐約,英文不通,沒有說話,靠著練舞來面對孤獨,連搭車、吃飯、睡覺,腦子裡也都在想著走位、轉身、動作銜接。她不知道世界的標準是什麼,只是不斷的跟自己的極限挑戰。「只要人孤獨到極點,你就一定能夠與你的身體對話,了解你的身體,衝出你的極限。」
她不斷思考葛蘭姆的技巧:以呼吸為原動力,肢體吸氣時挺直外揚,吐氣時縮腹內省,復以脊椎為軸,使身體作螺旋式旋轉。
然而,舞跳得再好,也只是一名舞匠。許芳宜的技巧,能否在葛蘭姆舞團脫穎而出的最後一關,必須掌握人性,才能舞出精髓。「葛蘭姆的作品,事實上就是在說她自己的故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解釋,葛蘭姆是一個只有高中畢業,靠著自我進修,改變世界的女人。她所有的劇碼,都是在形容她自己,一個好鬥又好強的女人。因此,葛蘭姆舞作的主人翁不是美國拓荒先民,就是希臘悲劇人物,貫穿她一百八十齣作品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奮鬥精神。
正如葛蘭姆在自傳《血的記憶》裡對自己的形容:「所謂『命定狂熱』是指天生注定要對某樣事物有不計代價不問辛苦的狂熱。」「葛蘭姆的故事,就是許芳宜的故事。」林懷民說,芳宜為了跳舞可以不吃、不喝,她是個不跳舞會死的人。
這位被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憑著對舞蹈的狂熱,舞出一片天,也扭轉了父親擔心她只能當工廠女工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