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3 20:10:39marco

和孩子的情緒,一起探索成長

和孩子的情緒,一起探索成長

隨著孩子成長,我們要持續地調整自己的生活,去迎合他們最新的需要、恐懼、興趣與能力。不過,仍然有一件事是不變的:每個孩子都渴望與關愛、體貼的大人心靈相通、情緒相連。

在這一章裡,我們將針對孩子的五個成長階段一一進行探討,能夠預期孩子在不同年紀會發生什麼問題,將有助於你更能體會孩子的感受;這樣一來,你也會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情緒教練。

嬰兒期
發展心理學家形容嬰兒的眼睛會在這個時期開始「發亮」,意指嬰兒似乎是首度會確實地看見並凝視父母。即使只有三個月大,他已經開始藉由觀察與模仿,學習許多解讀與表達情緒的方法。這意味著父母只要善加回應與關注,甚至可以在這麼早的階段,就開始對嬰兒積極地實施情緒輔導。

六個月~八個月
這對嬰兒來說是一個大探索時期,他會不斷發現這個世界的各種人、事、地;也會找到和周遭的世界一起表達、分享歡樂、好奇、恐懼、失望等情緒的全新方式。這些逐漸萌芽、發展中的察覺認知,將繼續為情緒輔導開啟新的契機。

九個月~一歲
在這個階段裡,嬰兒開始瞭解人與人之間有可能分享彼此的思想與情感。當父母表現同理心,以聲調的變化、臉部的表情和肢體的語言來反映出孩子的感受時,孩子已經在學習關於情緒表達的課題;但是嬰兒並不知道,父母與孩子確實可能有相同的想法與感受。而現在他知道,這樣的分享是有可能發生的,而這一切將增強親子之間正在發展的情感連結。這種全新的理解,就情緒輔導的觀點來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造就了關於情緒的雙向對話。

幼童期(一~三歲)
幼童期是一個有趣又刺激的階段,因為你的孩子正在發展自我意識,並且開始探索他的自主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變得比較倔強,而且首度表現出不讓步的態度。不論在成長的哪個階段,父母都要永遠站在孩子的觀點來看待衝突和挑戰。在這個時期,幼童主要的發展任務就是將自己建立成一個獨立的幼小生命,所以要努力避免讓孩子感到無力、失控的狀況。

童年早期(四~七歲)
到了四歲時,孩子通常要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認識新朋友、生活在不同環境裡、學習許多新鮮刺激的事物;但伴隨這些經歷而來的也是新的挑戰—學校很好玩,但老師很快就要求你要安靜地坐在一群人中間,專心注意眼前的問題。

孩子與同儕的友誼關係,最有助於孩子發展調整自我情緒的技巧。他們會學到如何明確進行溝通、互相交換資訊,而且在不被瞭解時闡明自己的意見。他們會學到如何輪流說話和遊戲;如何分享、如何找出共同遊戲的方式、如何發生衝突並加以解決。他們也會學到如何體會別人的感受、願望與渴求。

童年中期(八~十二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開始接觸較大的社交團體,並且對社交影響力有所瞭解;他們可能也會開始注意,同儕中誰跟他們是一國、誰不在他們的小圈圈裡。此外,孩子也開始發展認知能力,學習以智力來控制情緒。

在此同時,這個年紀的孩子會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緒,而變得更能察覺到智識的力量。在十歲左右時,許多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將會急遽提升。

青春期
青春期是一個很關心身分認同問題的時期—我是誰?我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因此,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在某段時間似乎變得完全專注於自己的事務,也不必太過驚訝。青春期孩子對家庭事務的關注,會隨著他和朋友的關係成為生活重心而慢慢消退。畢竟,他必須要透過友誼的交往,才能在走出家庭的熟悉場域後,發現自己到底是誰。不過,就算身處於同儕團體,青春期孩子的焦點還是以自我為中心。

實施情緒輔導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都比較能成功地渡過難關。這些青少年的情緒智商比較高,對自己的感受也較能理解與接納。他們有更多單獨、或與別人一起解決問題的經驗,所以在學業與同儕關係上,也累積更多的成就。

因此,我極力主張父母要對孩子生活中的一切瞭若指掌。接受並肯定孩子的情緒經驗,當問題浮現時,發揮同理心仔細傾聽、而不要任意做出判斷。當孩子有困難向你求援時,做他的盟友。雖然這些步驟很簡單,但我們已經知道,這將是鞏固親子情感支援的恆久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