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8 05:38:42marco
慢活3之1 荷蘭步調 韓良憶
慢活3之1 荷蘭步調 韓良憶
荷蘭不是天堂,不是完美的社會,這裡也不乏粗暴無禮、鹵莽冒進的人,可是在這裡,緩慢並不是過錯,甚至是美德,我學會平心靜氣,凡事慢慢來,也逐漸拾回自己做為一個平凡人的尊嚴和價值。
我自認性子急,剛來荷蘭時,最受不了的就是這裡的人動作太慢。
頭一回來鹿特丹小住兩個月,有一天獨個兒去逛百貨公司,看見手錶專櫃有款女錶樣式不錯,就很客氣地用英語對櫃台後的售貨大嬸說:「勞駕拿這支錶給我看看好嗎?」
大嬸也用英語有禮地回答:「對不起,我這兒正在招呼一位客人,請稍待。」
這一稍待,可不是一兩分鐘喔,在大嬸和另一位女客之間的玻璃檯面上,擺了三、四支錶,那位中年太太指著其中一支,和大嬸兩人交頭接耳,討論得很熱烈,我當時還聽不懂荷語,但想也知道她們是在比較各款手錶的性能。
欸,我想看的那支錶不過就在大嬸的手邊,她不必移動腳步,一搆就拿得到,可她偏偏就不肯順手拿給我看看,我原想掉頭就走,可是這支錶實在好看,價錢又不貴,我滿心動的。
好不容易,兩人討論完畢,荷蘭太太終於挑好一款手錶,這還沒完呢,大嬸還得替客人結帳、包裝。於是,又等了一陣子,總算輪到我了。
我不愧是爽快的台灣人,錶交到我手上,我正面看了兩眼,翻過來背面瞧了一眼,就豪氣干雲地說:「買了!」前後費時三十鈔不到,可是為了這一支價錢折合成新台幣七、八百元的手錶,我前頭卻等了五、六分鐘,在時間上的投資報酬率是不是有點低呀?
買完錶,逛完百貨公司,到超市買了雜貨(收銀機很靈敏,算帳很快,稍稍彌補了收銀員找錢有點慢的缺點),準備打道回府了。
■荷蘭原則與台北原則
從市中心回家,搭地鐵僅三站,是最快捷的交通工貝,比叮叮噹噹的路面電車和凡碰到紅燈都得停車的公車快多了。然而,地鐵捷運車速快歸快,荷蘭人上下車的速度卻慢吞吞。在荷蘭,搭地鐵的規矩和在台北搭捷運相仿,乘客上下車的次序也是先下後上,不過台北人普遍很「靈活」,等候上車的乘客只要看到人下得差不多,車門口有了縫隙,就一定當仁不讓、勇往直上。畢竟,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能節省為什麼不節省?荷蘭人卻不一樣,「死腦筋」的很,上車的乘客非等到準備下車的人確實都下車了,否則絕不跨進車廂。
那天,緊靠車門邊而站的我,秉著台北原則,一看到門口出現空間,就準備上車。我蓄勢待發正欲前進,一腳才舉起,突然聽見身旁的歐巴桑提高嗓門,大喝一聲,我本能縮回腳,朝她看去,歐巴桑眼睛瞪著我,嘴裡齜齜咧咧,講的全是荷蘭話,我當然聽不懂,但見她疾言厲色,想來不是在稱讚我身手矯健,搞不好是在罵「這是哪裡來的冒失鬼」。
我並未反唇相譏,心裡卻忍不住直嘀咕:「我又沒有擋到下車乘客的路,幹嘛不能先上車?」話雖如此,我看周遭的人好像都站在歐巴桑那一方,還是識相點,閃開,就讓別人先下車,反正浪費的又不只我一人的時間。
回家後,我滿腹委屈地向約柏抱怨,天知道,他竟然不同情我,這傢伙不和我同仇敵慨一番倒也罷了,居然還說:「那得怪妳自己不守規矩,妳不等別人都下了車就急著上車,等於侵犯了別人的權利,會給正要下車的人心理壓力,要是對方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甚至會造成危險。妳設身處地想想,換做妳要下車時,車下的人卻毛毛躁躁的,硬要從妳身邊鑽進來,不是很討厭嗎?」
我氣歸氣,但冷靜想想,約柏說得有理,尊重別人先下車的權利,其實也是為自己換來好整以暇上車的待遇。我前幾天搭公車,不是還讚美這兒的司機總會等到上車的乘客都就座或找到站位了,這才慢條斯理地起動,作風斯文又很有人性嗎?怎麼會兒自己倒如此「猴急」,難怪被人家嫌棄!這一回算我不懂禮數,以後再搭地鐵,就不急著節省那幾秒鐘。
■買賣慢條斯理
可是,買錶的事又怎麼說?大嬸隨手拿支錶給我看,不但不會妨礙到另一位客人,說不定還可以快點再做成另一筆生意,這樣不是既有效率又利人利己嗎?
「賣東西的人一次只招呼一位客人,是對客人的禮貌,這是應當的。」約柏說:「你可以自己評估一下時間,再決定要不要等。在荷蘭買東西就是這樣,急不得的。」
「可是前面那個客人那麼囉嗦,不過買支錶,就挑了半天,她不煩,售貨員也得衡量狀況,趁空檔招呼其他已經等了很久的客人啊?」
「別人要挑多久,是別人的自由,妳不想等,就走。那售貨員並沒有錯,她本來就該一個個地替客人服務,既不能催促任何一位客人,也不能把原來的客人撇在一邊去招呼別人,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約柏的話自然有他的道理,可是當時我並不信服,還是覺得作生意總得講效率,總得像台灣人那麼能幹才對。在台灣,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也好,市場的攤販也好,哪位不都是像有三頭六臂,一次可以應付好幾位客人。比起來,荷蘭人實在太不機靈了,簡直「笨手笨腳」。
如今,我的想法卻改變了,不再嫌荷蘭人笨手笨腳。我發覺荷蘭人作買賣雖然有點慢,但是每位顧客不論想買的東西是貴是便宜,都會獲得銷售人員全副的注意和服務,顧客要是對商品有任何疑問,售貨員都會盡量解答,即使顧客到末了決定不買,只要維持禮貌,售貨員也不會生氣,不會給顧客衛生眼,有時反而會為了自家商店沒有合適的貨色,而向顧客道歉。售貨人員這麼盡責,氣氛又是這麼融洽,這位顧客下次如果再想買東西,應該還會再度上門。說到底,這不過是一次買賣,不成,下次還有機會,不傷情義才能永續經營,服務周到的商家終究會受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顧客來講,這種不求快的作風說不定也比較有「效率」呢。因為這麼一來,買方大可不慌不忙地檢查商品,和售方仔細討論,慢慢考慮這貨色到底合不合用,如此買到不合用的貨品而必須回店退貨的機率就大減,比起為了節省幾分鐘,而匆忙買下不合理想的貨色,甚或買錯東西,增添彼此的麻煩,荷蘭人慢慢來的買賣方式會不會反倒較符合雙方的經濟和時間效益?
■集體理性作風
這幾年下來,我逐漸領悟到,荷蘭人做事不快,並不是因為較懶或較蠢,而是因為這裡的人大多既理性又奉行個人主義,認為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人與人之間則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好比說,上下車遵守次序,就是為了避免侵擾到他人的權利和空間。
這樣看來,荷蘭人的慢,說不定是集體理性作風的必然結果,而這種不急切的生活態度,使得個人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自己和別人,平靜安穩過著日子,也使得這個社會井然有序,在穩健的步伐中不斷進步。
回想自己以前習慣了快、快、 快,以為快就是效率,快就是有幹勁,快就是不斷在前進、在成長,我從起跑點開始,一路都不敢放慢腳步,堅持衝呀擠呀,拼命攫取在城市上空滿天飛舞、瞬息萬變的資訊,因為我必須把握機會,讓自己永遠比別人快上一步,我生怕自己稍一鬆懈,立刻被打入冷宮,在這場追求快速與效率的大競技中變成「輸家」。
我不甘落於人後,就這樣隨著城市快速的節奏,悶著頭急急地向前衝,不知不覺,人竟變得橫眉豎目,不小心看到大樓玻璃帷幔反射出的自己,忍不住會懷疑,這個行色匆匆、蹙著眉頭的女人,真的是我嗎?
旅居荷蘭數年,我越來越習慣這個國家相對緩慢卻並不停滯的脈動,體會到快並不見得就好,快也不是社會進步的保證,快更不能使人成為「贏家」,況且話說回來,什麼叫做贏家呢?掌握的資訊比別人多?地位、成就比別人高?房子比別人豪華?車子比別人拉風?錢比別人多?有沒有可能在「贏」得這一切以後,心裡還是空空的,在鏡子裡看到的還是一張愁眉不展、緊繃著的臉?
我不再嫌荷蘭人慢,並隨之放緩了步伐,漸漸的,我常年深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臉上的線條變得柔和,整個人的神經也放鬆了。我當然明白,荷蘭不是天堂,不是完美的社會,這裡也不乏粗暴無禮、鹵莽冒進的人,可是在這裡,緩慢並不是過錯,甚至是美德,我學會平心靜氣,凡事慢慢來,也逐漸拾回自己做為一個平凡人的尊嚴和價值。
荷蘭不是天堂,不是完美的社會,這裡也不乏粗暴無禮、鹵莽冒進的人,可是在這裡,緩慢並不是過錯,甚至是美德,我學會平心靜氣,凡事慢慢來,也逐漸拾回自己做為一個平凡人的尊嚴和價值。
我自認性子急,剛來荷蘭時,最受不了的就是這裡的人動作太慢。
頭一回來鹿特丹小住兩個月,有一天獨個兒去逛百貨公司,看見手錶專櫃有款女錶樣式不錯,就很客氣地用英語對櫃台後的售貨大嬸說:「勞駕拿這支錶給我看看好嗎?」
大嬸也用英語有禮地回答:「對不起,我這兒正在招呼一位客人,請稍待。」
這一稍待,可不是一兩分鐘喔,在大嬸和另一位女客之間的玻璃檯面上,擺了三、四支錶,那位中年太太指著其中一支,和大嬸兩人交頭接耳,討論得很熱烈,我當時還聽不懂荷語,但想也知道她們是在比較各款手錶的性能。
欸,我想看的那支錶不過就在大嬸的手邊,她不必移動腳步,一搆就拿得到,可她偏偏就不肯順手拿給我看看,我原想掉頭就走,可是這支錶實在好看,價錢又不貴,我滿心動的。
好不容易,兩人討論完畢,荷蘭太太終於挑好一款手錶,這還沒完呢,大嬸還得替客人結帳、包裝。於是,又等了一陣子,總算輪到我了。
我不愧是爽快的台灣人,錶交到我手上,我正面看了兩眼,翻過來背面瞧了一眼,就豪氣干雲地說:「買了!」前後費時三十鈔不到,可是為了這一支價錢折合成新台幣七、八百元的手錶,我前頭卻等了五、六分鐘,在時間上的投資報酬率是不是有點低呀?
買完錶,逛完百貨公司,到超市買了雜貨(收銀機很靈敏,算帳很快,稍稍彌補了收銀員找錢有點慢的缺點),準備打道回府了。
■荷蘭原則與台北原則
從市中心回家,搭地鐵僅三站,是最快捷的交通工貝,比叮叮噹噹的路面電車和凡碰到紅燈都得停車的公車快多了。然而,地鐵捷運車速快歸快,荷蘭人上下車的速度卻慢吞吞。在荷蘭,搭地鐵的規矩和在台北搭捷運相仿,乘客上下車的次序也是先下後上,不過台北人普遍很「靈活」,等候上車的乘客只要看到人下得差不多,車門口有了縫隙,就一定當仁不讓、勇往直上。畢竟,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能節省為什麼不節省?荷蘭人卻不一樣,「死腦筋」的很,上車的乘客非等到準備下車的人確實都下車了,否則絕不跨進車廂。
那天,緊靠車門邊而站的我,秉著台北原則,一看到門口出現空間,就準備上車。我蓄勢待發正欲前進,一腳才舉起,突然聽見身旁的歐巴桑提高嗓門,大喝一聲,我本能縮回腳,朝她看去,歐巴桑眼睛瞪著我,嘴裡齜齜咧咧,講的全是荷蘭話,我當然聽不懂,但見她疾言厲色,想來不是在稱讚我身手矯健,搞不好是在罵「這是哪裡來的冒失鬼」。
我並未反唇相譏,心裡卻忍不住直嘀咕:「我又沒有擋到下車乘客的路,幹嘛不能先上車?」話雖如此,我看周遭的人好像都站在歐巴桑那一方,還是識相點,閃開,就讓別人先下車,反正浪費的又不只我一人的時間。
回家後,我滿腹委屈地向約柏抱怨,天知道,他竟然不同情我,這傢伙不和我同仇敵慨一番倒也罷了,居然還說:「那得怪妳自己不守規矩,妳不等別人都下了車就急著上車,等於侵犯了別人的權利,會給正要下車的人心理壓力,要是對方年紀大,行動不方便,甚至會造成危險。妳設身處地想想,換做妳要下車時,車下的人卻毛毛躁躁的,硬要從妳身邊鑽進來,不是很討厭嗎?」
我氣歸氣,但冷靜想想,約柏說得有理,尊重別人先下車的權利,其實也是為自己換來好整以暇上車的待遇。我前幾天搭公車,不是還讚美這兒的司機總會等到上車的乘客都就座或找到站位了,這才慢條斯理地起動,作風斯文又很有人性嗎?怎麼會兒自己倒如此「猴急」,難怪被人家嫌棄!這一回算我不懂禮數,以後再搭地鐵,就不急著節省那幾秒鐘。
■買賣慢條斯理
可是,買錶的事又怎麼說?大嬸隨手拿支錶給我看,不但不會妨礙到另一位客人,說不定還可以快點再做成另一筆生意,這樣不是既有效率又利人利己嗎?
「賣東西的人一次只招呼一位客人,是對客人的禮貌,這是應當的。」約柏說:「你可以自己評估一下時間,再決定要不要等。在荷蘭買東西就是這樣,急不得的。」
「可是前面那個客人那麼囉嗦,不過買支錶,就挑了半天,她不煩,售貨員也得衡量狀況,趁空檔招呼其他已經等了很久的客人啊?」
「別人要挑多久,是別人的自由,妳不想等,就走。那售貨員並沒有錯,她本來就該一個個地替客人服務,既不能催促任何一位客人,也不能把原來的客人撇在一邊去招呼別人,這是對人的基本尊重。」
約柏的話自然有他的道理,可是當時我並不信服,還是覺得作生意總得講效率,總得像台灣人那麼能幹才對。在台灣,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也好,市場的攤販也好,哪位不都是像有三頭六臂,一次可以應付好幾位客人。比起來,荷蘭人實在太不機靈了,簡直「笨手笨腳」。
如今,我的想法卻改變了,不再嫌荷蘭人笨手笨腳。我發覺荷蘭人作買賣雖然有點慢,但是每位顧客不論想買的東西是貴是便宜,都會獲得銷售人員全副的注意和服務,顧客要是對商品有任何疑問,售貨員都會盡量解答,即使顧客到末了決定不買,只要維持禮貌,售貨員也不會生氣,不會給顧客衛生眼,有時反而會為了自家商店沒有合適的貨色,而向顧客道歉。售貨人員這麼盡責,氣氛又是這麼融洽,這位顧客下次如果再想買東西,應該還會再度上門。說到底,這不過是一次買賣,不成,下次還有機會,不傷情義才能永續經營,服務周到的商家終究會受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顧客來講,這種不求快的作風說不定也比較有「效率」呢。因為這麼一來,買方大可不慌不忙地檢查商品,和售方仔細討論,慢慢考慮這貨色到底合不合用,如此買到不合用的貨品而必須回店退貨的機率就大減,比起為了節省幾分鐘,而匆忙買下不合理想的貨色,甚或買錯東西,增添彼此的麻煩,荷蘭人慢慢來的買賣方式會不會反倒較符合雙方的經濟和時間效益?
■集體理性作風
這幾年下來,我逐漸領悟到,荷蘭人做事不快,並不是因為較懶或較蠢,而是因為這裡的人大多既理性又奉行個人主義,認為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人與人之間則該保持適當的距離,好比說,上下車遵守次序,就是為了避免侵擾到他人的權利和空間。
這樣看來,荷蘭人的慢,說不定是集體理性作風的必然結果,而這種不急切的生活態度,使得個人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自己和別人,平靜安穩過著日子,也使得這個社會井然有序,在穩健的步伐中不斷進步。
回想自己以前習慣了快、快、 快,以為快就是效率,快就是有幹勁,快就是不斷在前進、在成長,我從起跑點開始,一路都不敢放慢腳步,堅持衝呀擠呀,拼命攫取在城市上空滿天飛舞、瞬息萬變的資訊,因為我必須把握機會,讓自己永遠比別人快上一步,我生怕自己稍一鬆懈,立刻被打入冷宮,在這場追求快速與效率的大競技中變成「輸家」。
我不甘落於人後,就這樣隨著城市快速的節奏,悶著頭急急地向前衝,不知不覺,人竟變得橫眉豎目,不小心看到大樓玻璃帷幔反射出的自己,忍不住會懷疑,這個行色匆匆、蹙著眉頭的女人,真的是我嗎?
旅居荷蘭數年,我越來越習慣這個國家相對緩慢卻並不停滯的脈動,體會到快並不見得就好,快也不是社會進步的保證,快更不能使人成為「贏家」,況且話說回來,什麼叫做贏家呢?掌握的資訊比別人多?地位、成就比別人高?房子比別人豪華?車子比別人拉風?錢比別人多?有沒有可能在「贏」得這一切以後,心裡還是空空的,在鏡子裡看到的還是一張愁眉不展、緊繃著的臉?
我不再嫌荷蘭人慢,並隨之放緩了步伐,漸漸的,我常年深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臉上的線條變得柔和,整個人的神經也放鬆了。我當然明白,荷蘭不是天堂,不是完美的社會,這裡也不乏粗暴無禮、鹵莽冒進的人,可是在這裡,緩慢並不是過錯,甚至是美德,我學會平心靜氣,凡事慢慢來,也逐漸拾回自己做為一個平凡人的尊嚴和價值。
上一篇:新竹基那吉山 楓紅山野部落巡禮
下一篇:布達拉宮的廁所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