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11 17:08:54marco

黃浦江風情 瘋按摩 矛盾的運動哲學

黃浦江風情 瘋按摩 矛盾的運動哲學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中時電子報 】 廣 告



林克倫「腳摩、足浴、經絡按摩」充斥在上海各大街小巷,沿街放眼盡是各式大小按摩店,「按摩運動」不僅是上海本地人、台灣人、日本人的生活文化部分,也突顯出「東方人」不喜親身運動,卻又想藉運動「養身」的矛盾運動哲學。

按摩文化之緣起為何?問了幾位喜做按摩的上海本地人,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好似自幼一出生就有按摩…所以就跟著按摩了。文化的東西說不清,但經濟起飛帶動所得增長,讓按摩業大興其道是肯定的。

做個腳摩、足浴,便宜點也要二、三十元人民幣,對平均工資二千餘元的上海尚能接受。此外,大陸許多受教育不高的農村小姑娘常會到美容學校學習按摩、再到大城市謀生,亦令按摩店數量多到如過江之鯽。

「手工按摩」由來已久,近年上海還新興一種另類極品按摩─機器按摩,即大陸稱的「保健按摩椅」。「機器按摩」在九○年代曾盛行過,也就是放在椅背上的「電動按摩腰靠墊」,一個才幾塊錢、屬平民消費,但保健按摩椅可是「超高檔消費」。

看看售價,大陸業者仿自日本的本地產保健按摩椅一張索價七、八千元人民幣,日本原裝進口的高達四、五萬元一張。有市場嗎?有,且大得有點不可思議。

○三年開始在上海代理日本三洋保健按摩椅的督洋國際貿易公司方經理表示,一個貨櫃可裝四十張定價五萬元人民幣的大型保健按摩椅,現「每月竟賣掉一個貨櫃」。

送禮是最大的市場。其實,花得起大把鈔票買這類高價保健按摩椅的顧客,自用者甚少、多是送禮。當然,目的無非是希望馬屁拍到重點,能在領導腦海裡留下印象。更重要的,送禮乃中國官場固有文化,各地皆有,外地經銷商每月批售的數量即佔了一大半。

「保健」與「運動」的本質不同。前者是別人或機器「幫您動」,後者卻要自己親身勞動,差異極大。看著保健按摩店四處林立、保健按摩椅賣翻天,大陸官方也意識到「只光做保養、而不起而行」,遲早真成東亞病夫。

藉「○八年北京奧運」熱潮,大陸官方開始積極提倡「全民運(新聞、網站)動」,而鑑於城市運動空間不足,上海市政府還特地在各住宅小區設置「康健中心」,裝上各種「類似」洛克馬健身器材的運動裝置,希望市民們有空運動、隨手運動。

不知是否「保健、保養」等養生概念太深入人心,小區內「康健中心」僅在傍晚時刻、眾老太們閒聊時會「順便運動」,白天使用者甚少;倒是這些運動器材因有座椅,反成為年輕人約會等人、嬉戲的「好所在」,勉強起些功效。

按摩折射出「國情、地情」差異。大陸因人口眾多工資便宜而「手工按摩」興盛,日本因科技發達成為「機器按摩」的鼻祖,台灣因按摩院不若大陸興盛,許多人都是到大陸工作後,「按摩癮」才被喚醒。

高科技「保健按摩椅」倒是個有趣現象。「仿真人」按摩是設計這類按摩椅時希望達成的目標,但當機器越來越「像人」時,那何不乾脆去「真人按摩」;既然按摩是刺激經絡調養身體,親身運動就達不到療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