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1 21:48:02marco

香港漲停板!

香港漲停板!

未來5到10年最受惠的經濟體

香港靠著自由及健全制度,重新振作,轉而成為大型企業新故鄉;近日人民幣升值,預期更將推動香港新一波榮景。

文/劉承賢、林孟儀

「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一美元兌八‧一一元人民幣」,這是七月二十一日晚間七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發布的二○○五年第十六號公告中最重要的訊息。

短短四十個字,在半小時內,傳遍全球,各地外匯交易室立刻陷入一陣混亂。半小時內,日圓匯價急速升值,隔日,亞洲匯市一開盤,台幣、韓元等亞洲貨幣也立刻以升值回應。

「終於升值了!」交易員們不約而同的驚嘆。這是張兌現時間遲了的遠期支票,過去兩年,國際熱錢隨時盯住人民幣走勢,就等中國政府一聲令下,撤除這道封閉十年的匯率柵欄。

這次人民幣升值幅度不大,但卻讓香港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東方之珠。因為,它是「錢進中國」的最佳橋樑,也因此,未來兩岸三地的版圖中,香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暨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胡祖六就預言:「在人民幣升值趨勢下,未來五到十年內,香港都會是最受惠的經濟體。」

胡祖六分析,大陸有外資投資限制和匯率管制,但香港是金融中心,資金進出自由,是中國的「替代品」。因此許多無法或不敢直接錢進大陸的外資資金,就會流向香港。

儘管,香港當局強調港幣仍將與美元聯繫,港幣利率也亦步亦趨跟著美元調升,但國際熱錢卻已雲集香港,金融市場戰雲密布,一股長期布局、推升港幣、港股、香港房地產的多頭力道,正不斷的集結中。香港,這個面積約只有台北縣的一半,僅中國的萬分之一,台灣三十三分之一的彈丸之地,此刻正散發出懾人光芒。

調查結果一:香港進榜企業規模既大且賺錢

這點可以從《商業周刊》最新出爐的二○○四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上市櫃排行〉中證實:去年,香港是最大贏家。

以進榜的一千大家數來看,香港是唯一增加的地區,且增加家數高達四十八家。相對台灣、大陸都是衰退局面,大陸更是減少四十三家。再就「平均營業收入」、「平均總資產」、「平均稅後淨利率」與「獲利企業比率」四個指標來看,香港已經連續三年在兩岸三地間掄元。至於在香港註冊的匯豐控股.也再度蟬聯,穩居兩岸三地上市櫃企業的龍頭。

也就是說,不僅香港進榜企業激增,香港企業的規模與獲利能力也傲視三地,可說「規模既大,且賺錢」。根據這份調查,香港企業二○○四年的平均營收達四百九十五億元,較中、台兩地企業多出三七%以上;而香港企業的平均稅後淨利高達七十五億元,更是中、台企業的二‧三倍以上;在平均稅後淨利率方面,香港高達一五‧三%,是中、台企業的一‧七倍以上。

調查結果二:香港千億俱樂部成員增加六成

如果說,〈兩岸三地一千大上市櫃排行〉是一份巨人企業的排行榜,那麼且讓我們審視巨人排行榜上的「巨人」——上榜企業中的千億俱樂部成員。二○○四年排行中,營收破千億的企業數目已大幅增加到六十五家,且香港增加幅度高達六成。這雖低於大陸的一二○%,卻較台灣的二九%高出甚多。

一九九五年六月,《財星》(Fortune)雜誌以「香港之死」(The Death of Hong Kong)做為封面故事,預言香港經濟在九七主權移交後將往下墜落。回歸後,香港確實厄運連連,一九九八年經濟成長率為負五‧一%;恆生指數最低跌至六六四三點;房地產損失嚴重,整體樓價下降近五○%;失業率一度高達六‧三%,是十九年來空前水準。

但這一切已成為過去式。去年,香港經濟成長率高達八‧一%,今年第一季還維持六%的水準。七月二十二日,恆生指數創下二○○一年二月底以來新高。而房市也重現生機,瑞銀香港證券部甚至預估,香港房價在二○○四年至二○○六年間,累積升幅將達九○%。光去年一年,就有三四%的平均漲幅,總計有十萬件不動產成交案,是九七年以來最高紀錄。

香港優勢一:企業、人才、資金能自由進出

分析香港經濟能夠快速復甦,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先天體質好:開放自由的經濟體制。第二,後天有中國當靠山:二○○三年,中國祭出大陸人民赴港自由行與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政策,為香港經濟打了一劑強心針。

在自由體制方面,譬如,香港對於外資於當地設立辦事處或開立分支機構,沒有資金或政策限制;稅制單純,只對企業利潤、個人薪資及不動產收入等課稅,沒有醫療補助、銷售稅、增值稅、資本利得等隱藏稅負;勞動市場自由,沒有法定的最低工資;境外資金匯出入完全自由,不必擔心受到管制。

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度調查中,過去十年,香港一直是第一名,被評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SFB)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說:「香港的自由開放,是競爭上最大的優勢。」

這個競爭力反映出的具體數字就是:這個彈丸之地,卻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全球最大的貨櫃港、亞洲第二大股市、全球第七大外匯交易中心。而全球規模最大的一百家銀行,有七成半都在香港營業。

摩根富林明亞太區總裁許立慶指出,香港製造業早就移到大陸,若兩岸又三通,它要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在這個危機感下,香港找到自己的定位,守住金融中心的地位,彷彿是「亞洲的摩納哥」,成為亞洲有錢人管理資產、居住的聖地。

企業、人才、資金能隨意進出,盡顯香港做為一個自由港的國際開放角色。許立慶表示,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從港幣是國際通用貨幣就可以看出來。像他經常各國跑來跑去,總會帶港幣在身上,「港幣到哪都可以換,但台幣出了亞洲就不行了。」

而香港正是靠「制度」吸引、保障並留住有錢人與專業人才,進而使香港變成消費中心、財務管理中心。在香港設總部、上市的企業,不一定是土生土長的港資,但國際級企業卻選擇香港為第二故鄉,使香港以一個城市的規模,在兩岸三地千大企業排名中鋒芒畢露。

以二○○四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上市櫃排行〉中,第四百三十四名的中信資源控股為例。該公司在二○○三年還沒沒無名,二○○四年卻直接闖進了前五百名內,年營收成長一百四十七倍,是去年度兩岸三地千大企業榜上,進步幅度最為驚人的一家公司。

中信資源控股背後的大股東,是由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創辦的中信集團,橫跨銀行、通路及其他服務業,中信資源有六成以上股份由中信集團所持有,可說是家道地的中國企業,卻選擇在香港登記註冊,且捨上海及深圳股市,寧可赴香港掛牌上市。

中信資源控股原來只不過是家製造及銷售膠合板的公司,去年利用購併大舉跨入能源、資源等領域,在去年中國進口需求的推波助瀾下,成功轉型為一個原油、鋁及煤等資源供應者及進出口貿易商。其透過購併壯大的模式,與金融巨擘匯豐控股可謂如出一轍,如果不是香港自由的經營環境,靈活的商業策略將無從施展。

仔細觀察二○○四年兩岸三地一千大的前十名,更可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前十名中,雖然只有三家公司註冊在香港,包括匯豐控股、中國移動(香港)及和記黃埔,但卻另外有三家公司,他們雖然不是在香港註冊(總部),卻選擇在香港交易所掛牌,包括中國石油化工、中國石油天然氣及中國電信。

換言之,兩岸三地一千大的前十名企業中,就有六家公司是在香港註冊與掛牌,以香港做為國際營運、籌資平台。香港藉著良好制度,把境外大型企業納入自己版圖的特性,也在此展露無遺。

而在這次調查中,營收超過千億的新進榜成員裡,香港的部分包括富士康控股公司與冠捷科技,這兩家企業的進榜極具意義。富士康是台灣鴻海企業的子公司,主要業務為手機製造,其營收由二○○三年的新台幣三百七十一億,一舉跨過千億大關。而冠捷科技,是全球顯示器組裝霸主,市占率高達二六%,其由台灣人經營,中國生產、入資,但在香港掛牌。

富士康與冠捷,這兩個例子都是原生於台灣,卻在香港籌資的企業例子。

至於香港的第二個後天優勢,來自於中國加持。二○○三年九月,中國開放民眾赴港澳「自由行」,陶冬說,這是香港經濟連七年衰退後的一劑強心針,刺激了旅遊業與零售業成長,並降低失業率。

去年訪港旅客中,大陸客比重高達五六%,估計消費金額高達七十億美元。前香港寶來證券執行董事張漢明,經常陪太太到香港置地廣場的LV專賣店,每次去都是精挑細選後只買一件,但他看到,大陸觀光客常常一買就是五、六件,還拿麻布袋裝走!

香港優勢二:中國提供進大陸的快速通行證

他說,早幾年,大陸人到香港大多住三、四星級酒店,但現在半島酒店、香格里拉幾乎都是大陸人,「大陸民眾也許平均所得不高,但『灰色』收入往往比正常收入要高,如果在大陸這樣花錢太過刺眼,因此很多都跑到香港去消費!」

港府調查,開放自由行後,發現內地觀光客消費力第一,每人次赴港自由行約消費兩萬元,高於其他外來觀光客的一萬六千元。香港珠寶精品業者第一品牌周生生集團,去年珠寶事業營收八十億元,較前年增長二五%,副總周允成表示,其中三成營收便來自大陸據點及內地赴港遊客的貢獻。

許立慶回想兩年半前轉到香港工作,那時坐計程車都不用排隊,「曾遇到計程車司機說,一天只能吃兩饅頭,因為沒有生意嘛!」但現在自由行鼎盛,在路邊等著搭計程車的人大排長龍,九七年回歸前的景象再現,可見香港景氣顯著復甦了。

此外,二○○三年六月,中國更單方面給予香港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優惠,不僅不對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行關稅配額;且訂出二百七十三種進口「零關稅」貨物,而且最遲於二○○六年年初前全面實施不分貨物種類的全面零關稅措施;在服務業方面,從去年起,香港的管理諮詢服務業、會展服務、廣告公司、會計服務、房地產服務等十七項服務業被獲准優先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陶冬指出,CEPA表現看來好像是資金、人才外流的過程,但事實上,卻讓兩地經濟進一步融合,且因為香港有著自由的先天體質,更將從中獲利。因為,一方面,香港企業從大陸市場獲利,必將回饋到香港經濟;另方面,許多國際企業「借道」香港至大陸經營的誘因將更強。

在金融業的營運優惠上,香港銀行進入中國的資產門檻,只要六十億美元,相較於外資銀行兩百億美元規模低了許多;其次,CEPA降低了香港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早外商銀行一年開放。而在人民幣可完全自由兌換前,中國境內各大銀行普遍將外匯交易中心設於香港,也僅開放香港銀行承作人民幣兌換業務,不但為香港帶來大筆外匯存款資金,也大幅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樞紐地位。

香港,一個依附著大陸的港市,靠著健全的法制、自由的經濟,從一個破落的漁村,蛻變為世界級的都會。在中國快速崛起的陰影之中,許多人以為它終將被邊緣化;在主權移交的過程中,國際媒體為香港大敲喪鐘,但卻穩穩地重新站定腳步,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從人民幣踏出升值的第一步開始,在未來的兩岸三地競賽中,香港後勢可期。
▲TOP
熱門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