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05 06:09:36marco
美聯社眼中的花蓮=賞鳥天堂
美聯社眼中的花蓮=賞鳥天堂
2003/08/08 10:46
圖片來源:美聯社/朱鸝/Liu Chih-fen攝影提供
文/陳志東
對台灣政治人物來說,花蓮只是一塊政治版圖。但在美聯社記者眼中,花蓮卻是「賞鳥天堂」。整個花蓮縣長補選期間,美聯社不曾出現過相關的花蓮照片,讓花蓮登上這國際媒體的,不是政治、不是建設、更不是口水,而是自然生態與鳥類資源。(圖片來源:美聯社/朱鸝/Liu Chih-fen攝影提供)
2003年8月7日的美聯社新聞攝影網站中,突然出現3張花蓮的賞鳥照片。看慣美聯社的照片,突然驚見花蓮鳥類,確實讓人感覺錯愕!這樣的生態照片,通常是來自哥斯大黎加、來自中南美洲、來自非洲或新幾內亞。但這幾張照片,標題上卻大大寫著「Taiwan BirdWatching Paradise」。沒錯,它確實來自台灣。這3張照片,由台灣本地人拍攝,並提供美聯社搭配專題報導文章使用。
在這報導中,主要介紹花蓮富源森林遊樂區,文中提到,在這個70公頃大的森林遊樂區中,定居著將近50種鳥類,其中還有數種如「朱鸝」(maroon oriole)等罕見鳥類﹔此外,台灣總計擁有大約150種鳥類,包括15種台灣特有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文章中也提到台灣的蝴蝶、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並引用一位來自溫哥華的鳥類觀察家Peter Candido話語指出:「他很驚訝在台灣這島上見到這麼多種的鳥類,也對台灣的生態教育印象深刻。」這位在加拿大卑斯省的大學擔任分子生物學教授的Peter Candido回憶,「曾在曾文溪口巧遇上百名的學童,而這裡正是吸引曾被紀錄有300隻黑面琵鷺渡冬的溼地」。
整篇文章,主要透過花蓮一位當地解說員Huang Chia-fa(黃家發)為其導遊介紹,除了介紹富源的鳥類生態,也提到台灣與花蓮生態教育的發展、進步,也為富源的旅遊、交通提供簡單資訊,而文末則引用黃家發說法指出,「花蓮當地人已經發現,生態保育對促進地方經濟是一項利多」。
這文章寫得太正面了!
或許是不夠自信,或許是看到太多!我相信台灣的自然生態資源絕對具備國際水準,但卻無法相信,台灣的生態教育真的能讓人如此印象深刻,也不相信我們大家真的都已經了解「生態保育對促進地方經濟是一項利多」。
花蓮縣長補選,政客紛紛開出支票、釋放利多。大家都說,要幫花蓮發展、促進。以前,他們也都這樣說。而結果是,花東海岸這被葡萄牙人喚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土地,因為要發展,於是曲折美麗的海岸台11線被拉直拓寬、堆滿消波塊。結果是,他們想在水璉這美麗海岸蓋電廠。現在,說要協助發展觀光,他們想到的,還是要建馬路、作高速公路,他們想到的,都是建硬體。
一條高速公路的興建完成,除了讓政客增添一筆明顯易見的政績、利益了包商民代外,並不會讓花蓮登上國際媒體,也不會帶來多少觀光客,甚至還有反效果﹔但是,一個減少建設、維護完好生態、加強服務軟體與落實生態教育的做法,才是真正能幫花蓮這美麗土地登上國際媒體、帶來觀光客的好做法。
這個道理很簡單,今天的美聯社報導,也讓我們看到這個事實。這個我們都懂,但是,常常就是政客不懂,少部分利益團體不懂,或者是,他們不願意懂。
不論如何,還是很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從美聯社的新聞攝影圖片中,看到這屬於台灣生態之美的照片。只不過,在台灣這一切以政治為首的生態下,在這一方面說要發展觀光、一方面又盡作不利觀光發展,只為求短暫選票的政治承諾下,這個希望,能不能達成?(圖片來源:美聯社/black bubul/Annie Huang攝影提供)
2003/08/08 10:46
圖片來源:美聯社/朱鸝/Liu Chih-fen攝影提供
文/陳志東
對台灣政治人物來說,花蓮只是一塊政治版圖。但在美聯社記者眼中,花蓮卻是「賞鳥天堂」。整個花蓮縣長補選期間,美聯社不曾出現過相關的花蓮照片,讓花蓮登上這國際媒體的,不是政治、不是建設、更不是口水,而是自然生態與鳥類資源。(圖片來源:美聯社/朱鸝/Liu Chih-fen攝影提供)
2003年8月7日的美聯社新聞攝影網站中,突然出現3張花蓮的賞鳥照片。看慣美聯社的照片,突然驚見花蓮鳥類,確實讓人感覺錯愕!這樣的生態照片,通常是來自哥斯大黎加、來自中南美洲、來自非洲或新幾內亞。但這幾張照片,標題上卻大大寫著「Taiwan BirdWatching Paradise」。沒錯,它確實來自台灣。這3張照片,由台灣本地人拍攝,並提供美聯社搭配專題報導文章使用。
在這報導中,主要介紹花蓮富源森林遊樂區,文中提到,在這個70公頃大的森林遊樂區中,定居著將近50種鳥類,其中還有數種如「朱鸝」(maroon oriole)等罕見鳥類﹔此外,台灣總計擁有大約150種鳥類,包括15種台灣特有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文章中也提到台灣的蝴蝶、曾文溪口的黑面琵鷺,並引用一位來自溫哥華的鳥類觀察家Peter Candido話語指出:「他很驚訝在台灣這島上見到這麼多種的鳥類,也對台灣的生態教育印象深刻。」這位在加拿大卑斯省的大學擔任分子生物學教授的Peter Candido回憶,「曾在曾文溪口巧遇上百名的學童,而這裡正是吸引曾被紀錄有300隻黑面琵鷺渡冬的溼地」。
整篇文章,主要透過花蓮一位當地解說員Huang Chia-fa(黃家發)為其導遊介紹,除了介紹富源的鳥類生態,也提到台灣與花蓮生態教育的發展、進步,也為富源的旅遊、交通提供簡單資訊,而文末則引用黃家發說法指出,「花蓮當地人已經發現,生態保育對促進地方經濟是一項利多」。
這文章寫得太正面了!
或許是不夠自信,或許是看到太多!我相信台灣的自然生態資源絕對具備國際水準,但卻無法相信,台灣的生態教育真的能讓人如此印象深刻,也不相信我們大家真的都已經了解「生態保育對促進地方經濟是一項利多」。
花蓮縣長補選,政客紛紛開出支票、釋放利多。大家都說,要幫花蓮發展、促進。以前,他們也都這樣說。而結果是,花東海岸這被葡萄牙人喚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土地,因為要發展,於是曲折美麗的海岸台11線被拉直拓寬、堆滿消波塊。結果是,他們想在水璉這美麗海岸蓋電廠。現在,說要協助發展觀光,他們想到的,還是要建馬路、作高速公路,他們想到的,都是建硬體。
一條高速公路的興建完成,除了讓政客增添一筆明顯易見的政績、利益了包商民代外,並不會讓花蓮登上國際媒體,也不會帶來多少觀光客,甚至還有反效果﹔但是,一個減少建設、維護完好生態、加強服務軟體與落實生態教育的做法,才是真正能幫花蓮這美麗土地登上國際媒體、帶來觀光客的好做法。
這個道理很簡單,今天的美聯社報導,也讓我們看到這個事實。這個我們都懂,但是,常常就是政客不懂,少部分利益團體不懂,或者是,他們不願意懂。
不論如何,還是很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從美聯社的新聞攝影圖片中,看到這屬於台灣生態之美的照片。只不過,在台灣這一切以政治為首的生態下,在這一方面說要發展觀光、一方面又盡作不利觀光發展,只為求短暫選票的政治承諾下,這個希望,能不能達成?(圖片來源:美聯社/black bubul/Annie Huang攝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