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6 20:51:55marco
超越想像範圍的貧富差距問題
超越想像範圍的貧富差距問題
經建會日前根據內部最新完成「我國所得分配變動與對策分析」的結果表示,台灣最高與最低所得的「家庭所得」差距在亞洲四小龍中最小。以目前最新公佈的92年資料而言,台灣的家庭所得差距為6.07倍;而與國際社會相較,據經建會整理,台灣的家庭所得差距低於南韓的6.8倍(2000年)、美國的10.2倍(2002年)、香港的17.7倍(2001年),以及新加坡的20.9倍(2000年),在亞洲4小龍國家中表現佳。
這份最新資料似乎一反過去一段時期以來,人們所認知「台灣的貧富差距正在急速擴大」的印象,而予人一種「台灣表現還算不錯」的安慰感;然而,問題當然不是如此簡單。在民國80年代之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貧富差距控制,基本上就較其他國家或地區來得出色;所以,與其和其他國家或地區來進行這種簡單的比較,不如觀照台灣本身在這些年來,貧富差距的擴大速度。
在今年2月底,由家扶基金會所舉辦的「兒童貧窮與脫貧方案」國際研討會中,便有學者以一組驚人的數字變化,揭示台灣貧富差距急遽擴大的事實。在台灣家戶收入所得不均指數方面,由1980年的最低點4.17倍,逐漸成長到1990年的5.18倍,2000年的5.55倍,2003年更增至6.07倍;在台灣家戶儲蓄率方面,不均的現象更嚴重,富有和貧窮家庭的儲蓄率不均倍數,已從1980年14.69倍,到2003年暴增為428.18倍。
因此,和國際比較,經建會這個分析結果,並不能真正反映出此間人們的感受和真實狀況,也就很難不令人產生為政府自身塗脂抹粉的懷疑。而且,就在經建會所公布的數字中,更有兩組數字讓人不禁膽寒:在平均每戶就業人數方面,最低所得組的降低幅度遠超過最高所得組;在所得來源方面,最高所得組的收入成長,有2.09%來自於政府和社會保險,但最低所得組在這方面的表現,卻竟是負成長:負1.14%!這意味著原先扮演著一部份所得重分配效果的社會保險,竟背道而馳的反而有利於高所得者,這樣的社會保險其實已逐漸與商業保險無異。
台灣的貧富差距最令人擔憂與批評的,主要便是在於急速擴大的趨勢;然而,如今不僅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甚至原先具有社會平等、縮小貧富差距功能的制度──社會保險,不但其效果盡失,反而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幫兇之一,較諸各國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貧富差距問題在台灣不但日益嚴重,而且其問題惡化的量與質,也正在超出我們一般所能想像的範圍之外。
經建會日前根據內部最新完成「我國所得分配變動與對策分析」的結果表示,台灣最高與最低所得的「家庭所得」差距在亞洲四小龍中最小。以目前最新公佈的92年資料而言,台灣的家庭所得差距為6.07倍;而與國際社會相較,據經建會整理,台灣的家庭所得差距低於南韓的6.8倍(2000年)、美國的10.2倍(2002年)、香港的17.7倍(2001年),以及新加坡的20.9倍(2000年),在亞洲4小龍國家中表現佳。
這份最新資料似乎一反過去一段時期以來,人們所認知「台灣的貧富差距正在急速擴大」的印象,而予人一種「台灣表現還算不錯」的安慰感;然而,問題當然不是如此簡單。在民國80年代之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貧富差距控制,基本上就較其他國家或地區來得出色;所以,與其和其他國家或地區來進行這種簡單的比較,不如觀照台灣本身在這些年來,貧富差距的擴大速度。
在今年2月底,由家扶基金會所舉辦的「兒童貧窮與脫貧方案」國際研討會中,便有學者以一組驚人的數字變化,揭示台灣貧富差距急遽擴大的事實。在台灣家戶收入所得不均指數方面,由1980年的最低點4.17倍,逐漸成長到1990年的5.18倍,2000年的5.55倍,2003年更增至6.07倍;在台灣家戶儲蓄率方面,不均的現象更嚴重,富有和貧窮家庭的儲蓄率不均倍數,已從1980年14.69倍,到2003年暴增為428.18倍。
因此,和國際比較,經建會這個分析結果,並不能真正反映出此間人們的感受和真實狀況,也就很難不令人產生為政府自身塗脂抹粉的懷疑。而且,就在經建會所公布的數字中,更有兩組數字讓人不禁膽寒:在平均每戶就業人數方面,最低所得組的降低幅度遠超過最高所得組;在所得來源方面,最高所得組的收入成長,有2.09%來自於政府和社會保險,但最低所得組在這方面的表現,卻竟是負成長:負1.14%!這意味著原先扮演著一部份所得重分配效果的社會保險,竟背道而馳的反而有利於高所得者,這樣的社會保險其實已逐漸與商業保險無異。
台灣的貧富差距最令人擔憂與批評的,主要便是在於急速擴大的趨勢;然而,如今不僅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甚至原先具有社會平等、縮小貧富差距功能的制度──社會保險,不但其效果盡失,反而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幫兇之一,較諸各國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貧富差距問題在台灣不但日益嚴重,而且其問題惡化的量與質,也正在超出我們一般所能想像的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