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6 22:39:03marco

為什麼會宿醉?

為什麼會宿醉?


美國加州橘郡的布夏爾問︰
為什麼會宿醉?



美國芝加哥醫學院內分泌、糖尿病與代謝科教授兼主任辛赫提供下列答案:

酒醉的人之中,有75%的人會產生令人不舒服的宿醉。宿醉所產生的效應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口渴、嘴乾、發抖、暈眩、疲勞以及肌肉痙攣,還經常伴隨有認知與視覺空間感的下降。

人們認為宿醉是酒精戒斷(alcohol withdrawal)的早期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會輕微顫抖與流汗,有些人甚至還會產生幻覺。乙醛是酒精的有毒代謝產物,在酒精戒斷症候群中扮有一角。酒在製造與成熟的過程當中,會產生稱為「同類物」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也會增加宿醉的可能性與嚴重程度。一般而言,烈酒的顏色越深,所含的同類物越多。當肝臟分解酒精時,同類物所含的毒素便會散佈到全身各處,最後宿醉還會改變血液中多種激素的含量,造成宿醉的某些症狀,譬如酒精會抑制抗利尿激素,造成頻尿與脫水的現象。宿醉時,血液中的醛固酮與腎素含量也會增加,但其含量與宿醉的嚴重程度並無相關性,與抗利尿激素不同,因此上述兩種激素的角色尚不清楚。

喝酒速度過快、同時飲用不同的酒,以及空腹飲用烈酒,都比較容易宿醉。補充糖或流質可幫忙克服低血糖與脫水的情形,制酸劑則可減低噁心感。如果想減低頭痛,服用消炎藥時必須注意:阿斯匹靈可能會刺激胃,而酒精則會加強乙醯胺酚對肝臟的毒性。還有其他藥物曾用來治療宿醉,但效果大多值得懷疑。(黃榮棋 譯)


台北市的張淳玲問:
我們為什麼聞得到各種氣味?

長庚大學生理系副教授黃榮棋回答如下:

我們可以聞到氣味,是因為鼻腔上方的嗅皮層裡有嗅(覺)細胞,負責將氣味分子轉變成生物電流訊號。

嗅皮層含有三種細胞,支持細胞負責分泌黏液,嗅細胞負責偵測氣味分子,而基底細胞則會分化成嗅細胞,以取代平均壽命只有4~8週的嗅細胞。嗅細胞狀如釣魚浮標,中間膨大處為細胞本體,細胞的一端分出數條細長纖毛,突出於黏液層,而纖毛上有氣味分子受體,負責接收溶解於黏液中的氣味分子(氣味分子可能由黏液裡的蛋白質攜帶)。氣味分子與受體結合後,就會改變受體蛋白質的形狀,引發細胞內一連串的生化反應,終致嗅細胞產生神經衝動。衝動經由嗅細胞另一端的神經纖維上傳到嗅球,之後再由嗅球上傳到演化上相當古老的大腦區域,以及腦的其他部位。

嗅細胞約有1000種,每一種嗅細胞似乎只含一種氣味分子受體,但因每一種受體可對不同氣味分子產生反應,且反應大小不一,因此每種氣味分子可以刺激許多種不同的嗅細胞,那麼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氣味分子,就可以透過刺激各種嗅細胞的不同組合(稱為氣味分子的族群密碼)而分辨出來。此外,每2萬5000個同一種嗅細胞似乎只會投射到嗅球的同一區或兩區,因此不同的氣味分子也會在嗅球形成不同的「氣味分子神經活性圖譜」。

因此,藉著嗅細胞的「氣味分子族群密碼」以及嗅球的「氣味分子神經活性圖譜」,一般人可以利用這1000種不同的嗅細胞分辨出好幾萬種氣味,若經過訓練成為專業的聞香師(香水或酒),甚至還可以分辨出10萬種不同氣味呢。


印度普納市的康齊瓦拉問︰
搖晃咖啡罐時,較大的顆粒為什麼會留在上層?

芝加哥大學物理系教授葉格回答:

搖晃咖啡罐時產生的「大的咖啡顆粒往上、小的顆粒往下」的情形,稱為大小顆粒分離現象,或者一般稱為「巴西堅果效應」(Brazil nut effect),因為當你抖動混雜了各種堅果的罐頭時,也會有同樣的情形發生。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在一次搖晃週期中,罐中的東西都會從罐頭底部升起,然後落下撞擊罐底,此時大顆粒會暫時與小顆粒分離開來,大顆粒底下因而留出空隙,小顆粒便可乘隙而入。當搖晃週期結束之時,顆粒大的無法回到原來的位置,因此便會慢慢往上「提升」。

第二種作用稱為對流機制(convective mechanism)。搖晃咖啡罐時,咖啡顆粒會摩擦罐子的邊緣,摩擦力使得罐壁旁的咖啡顆粒往下移動,而這得由罐子中央的咖啡顆粒往上移動以達力平衡,於是形成一種對流般的滾動形式。往下的流動局限在只有幾個小顆粒直徑那麼寬的範圍內;一旦大的咖啡顆粒到達表面,便會往罐壁移動,而顆粒要是太大,就擠不進往下流動的窄小空間,所以幾次搖晃之後,就通通堆積在靠近上表面的地方。基本上這種對流機制十分顯著,除非能夠小心將咖啡顆粒與罐壁的摩擦力降到最低。(黃榮棋譯)【本文轉載自2003年7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