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26 13:55:57marco

中國開啟對台水果大門 另有政治企圖?

中國開啟對台水果大門 另有政治企圖?

台灣水果品質優良,除了內銷也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辛台元攝)
十二月一日起,台灣的十二項水果將可出口至中國,中國對台灣農民頻頻釋出善意,引發政治聯想。

文◎劉映蘭

由許信良率領的「農業交流訪問團」,近日為了立委選舉造勢,先後與中國對台工作小組副組長暨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國台辦主任陳雲林、農業部長杜青林,及中國主管農業的最高官員回良玉會面,交流農業訊息;中國也趁此機會,宣布十二月一日起將開放台灣十二項水果登陸。

◆接待農訪團 中國高官出動

此次許信良等人所組成的農訪團訪問中國,中國官方派出副總理級的高官和政治局常委,以高規格方式接待台灣訪問團,而台灣訪問團僅十幾位縣市或鄉鎮農會負責人出訪,代表性有限;中國何以在一個民間的訪問團拜訪之際,大費周章,連同中國對台事務和農業部門高層官員,全員出動來接待?而開放台灣十二項水果輸入中國,背後的意義又是什麼?

還原許信良等人訪問中國以及台灣出口十二項水果到中國的始末,其實在許信良等一行人抵達中國之前,十一月五日中國即宣布開放台灣可輸往中國的水果,包含香蕉、鳳梨、芒果、木瓜、蓮霧、楊桃、釋迦(番荔枝)、檳榔、棗子、桔類、柚類和番石榴等十二項。

根據農委會的說法,長期以來台灣積極促進農產品出口到世界各國,而今年八月原本預計開放十一項水果輸出中國,卻因為中國的一些作業疏失,使得實際上能進入中國的水果只有四、五項,而這個情形也是進出口業者向國貿局反映後,我方才得知。以今年九月十三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公告來看,當時允許台灣輸出至中國的水果只有蓮霧、芒果、楊桃、檳榔和柚類等五項。

後來在台灣外貿協會為協助台灣農民及進出口業者,在中國開發台灣農特產品的加工,布局中國,再開發全球華人地區市場,以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名義,發函給中國的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請求開放多項台灣熱帶水果進口,而中國也在十一月五日宣布,新增其他七項水果,總計十二項水果可出口中國。

◆拉攏中南部 優惠待遇頻釋

許信良等人到中國訪問,純屬民間及個人行為,雖說促進兩岸農業交流,但從時間點來看,其實中國開放十二項水果和其農訪團拜訪中國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另一方面,對於中國大張旗鼓的接待台灣的農訪團,除日前剛宣布的十二項水果可進口中國外,並宣布日後台灣農產品進口中國,將考慮循免關稅、簡化檢疫程序的「泰國模式」給予優惠待遇;這是自中國五一七談話要求加強兩岸農業交流的指示後,中國官方對台灣所釋出的「政治性農業善意」,深耕台灣農民民心的意味濃厚。

由於台灣農業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南部,而這些地方的農民又多是民進黨的基本支持群眾,在面臨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因開放大量國外農產品進口對內部農業的衝擊,此時中國宣布對台灣水果開放登陸的措施,拉攏台灣中南部農民,進而期待削弱民進黨在中南部的支持度的企圖心十分明顯。

◆台灣精緻水果 中國消費有限

現今中國消費水準普遍不高,而台灣早在幾年前即轉型發展精緻農業,因此台灣所生產的水果價格,相較於中國一般民眾的收入,是屬於高級的貴重水果,根據農委會行銷科的統計發現,台灣水果銷往中國的主要消費者是台商和中國的高階幹部,拓展中國市場雖然對台灣農業有幫助,但實質助益並不大。據農委會統計,今年一到十月台灣水果出口到中國的排行榜,前五名分別是葡萄柚、楊桃、芒果、木瓜和番石榴,總計五一五公噸,近五億六千萬美元。

目前台灣農產品的出口前三大地區為日本、香港和美國,中國並未在此列;若單就台灣輸出到中國的所有農產品來看,各項水果的加總出口值也僅排名第十一、十二位,顯示台灣水果出口到中國的量並不大,對台灣一向超量生產的果農來說,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技術好,每年農產品超量生產,除了台灣內銷市場,當然也尋求拓展其他國家市場,而中國若能開放,我們當然也很樂意進去。」農委會行銷科的蔡技正說道。

◆走私農產品 台灣SAY NO

至於中國農產品有無相對進口?農委會表示,中國農產品在衛生和安全上常常不合乎台灣防疫局標準,屢屢檢測出含超量農藥,或是含有重金屬的蔬果;在市面上所看到的一些中國水果,則是以虛報產地,經第三地間接進口的方式輸入台灣。

十一月十日財政部公布防止大蒜、菇、筍、梅、李、茶、米及花生等八項中國農產品以此種方式走私進口,而農委會等相關單位也正研擬在農產品上標示原產地等措施,以保障台灣民眾買到安全的進口蔬果。

中國十二月起開放台灣十二項水果登陸,表面上看來是對台灣農民開啟了中國市場,實際上開放對台灣農業產銷的助益並不大,中國又沒有相對要求我方進口中國的農產品,其背後的運作思維不免給人政治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