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1 17:28:27ken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137750829087632013082617083110_70349.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孫多慈(1913-1975)安徽省壽縣人,她是隨國民政府遷臺的重要畫家之一。1931年,18歲時以素描「100分」的成績考進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之後校內術科成績皆在九十分以上,才華每每獲得其師徐悲鴻讚賞,且曾於孫多慈素描像上親題:「慈學畫三月,智慧絕倫,敏妙之才,吾所罕見。…」1935年,孫氏自中央大學畢業,同年中華書局為其出版《孫多慈描集》。1949年隨家人遷居臺灣,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任教,直至1971年退休。1963年應當時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先生之邀,籌組臺北陽明山的中國文化學院美術系,並出任第一屆系主任。
 

從現存作品中,可看出孫多慈稟賦深厚、中西繪畫兼長。求學期間專攻西畫,素描線條輪廓堅實、明暗處理質地細緻,於炭筆人像外,又嘗試毛筆水墨創作,而油彩風景寫生則代表了她向大自然取材的師承,如其自述「吾承悲鴻先生之教,尊崇自然,以造物為師;刊意寫實,惟恐不盡」,充分吸收了徐悲鴻的寫實繪畫主張。同時,在日後發展的水墨畫裡,運用西畫所掌握的觀念和技法,追求「引西潤中」的繪畫表現,試圖在紮實的寫實基礎下,發展出中畫新路。綜觀孫多慈的國畫,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無不工妙,畫鵝尤有獨擅,雖將中國畫引入寫實境界,卻仍保有文人畫裡富含詩意的高遠氣韻,故美學家宗白華曾讚譽「以西畫的立體質感,含咏於中畫的水暈墨章中,質實而空靈,別開生面」。
 

此外,孫多慈半生貢獻其藝術生涯於美術教育,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教學不囿於門戶,也不吝提攜後進,終身以追求藝術真理為職志,為臺灣藝術界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例如:劉國松、莊喆、謝里法等多人。孫氏除推動藝術教育外,亦熱心於國際文化交流。她曾二度獲得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Grant)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講學,並數度攜帶現代中國水墨作品赴各國展覽、演講,致力推廣中華文化和國際交流不遺餘力。因此孫多慈在美術與文化教育方面,有其不可抹滅的地位與貢獻。

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0|22|729&unkey=20

專訪孫多慈教授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9/3/n3362567.htm

http://www.ncu.edu.tw/ch/news/1260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9663

 

 



1109030340311454.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1109030340381454.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1308291201032378.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1308291223092378.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1308291225242378.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137750829087632013082617083110_70349.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2.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BXDA00_P_01_03.jpg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回眸有情- 孫多慈百年紀念展 2013.08.10~09.29


五月畫會

http://zh.wikipedia.org/zh/%E4%BA%94%E6%9C%88%E7%95%AB%E6%9C%83

東方畫會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85

http://blog.udn.com/andyyoung527/14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