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7 19:45:23ken

道德/法律的底線____

媒體前途??

近日有一位媒體業者出售了旗下在台所有媒體,留下房地產。該集團起初由香港跨海西來,大舉開業,在台灣橫跨報紙、雜誌、網路、電視等多種媒體,對輿論有極大的影響力,因此自這位業者宣布全面退出台灣媒體業,到數日前包裹售出在台所有媒體,一舉一動皆引起各界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這位業者在台灣樹立了好幾個里程碑。他創辦雜誌及報紙,領風氣之先,以羶腥色新聞為號召,用兒童不宜的方式呈現報導;他全面移植香港經營模式,以製造話題帶動銷售,但也導致白文正在澎湖跳海自殺;以爆料為主的報導方式在台灣報業一片哀鴻中異軍突起,更少見的營利頗豐;另一方面,他在台灣房地產交易中也有賺錢,這就顯示出該媒體大亨是一位標準的生意人,也就是經濟學上所謂「理性的玩家」。

所謂的理性,就是百分之百以營利為目的。但媒體完全在經濟學利潤極大的假設之下經營的話,將會發生以下的情形:首先,市場競爭會導致報導偏頗,媒體為討好目標銷售群罔顧新聞倫理,捏造新聞或將新聞娛樂化,以換取市占率上升,獲得更多的營利;其次不願從眾的媒體失去市場,和一些地方性小媒體一樣,漸漸消失;長久下來市場上只剩下幾家各執偏頗立場的媒體集團,形成媒體壟斷。

最好的例子就是梅鐸的新聞集團。梅鐸由澳洲起家,集團橫跨英、美、澳,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大老闆梅鐸更是全球最有權力者排行榜上的常客。一九六八年梅鐸入主英國最大周日報《世界新聞報》,以大量駭人聽聞的文章讓該報重振聲威,接下來又將《太陽報》、《泰晤士報》納入集團旗下,使得梅鐸近年被譽為主宰英國政壇三大勢力之一;在二○一一年,《世界新聞報》被爆出非法竊聽醜聞,匆匆關閉,前員工也因濫用司法、電話竊聽、賄賂公務人員等罪行持續被逮捕、調查。這樣聲譽上的重大打擊並沒有動搖集團地位,梅鐸的媒體王國仍然在世界各地擁有極大的市占率及影響力。

對社會大眾而言,媒體追求利潤極大也不是什麼好事。市場競爭之下,媒體傳遞正確訊息的功能降低,忙碌的社會大眾很難、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一一分辨資訊是否全面?或是被扭曲?取得正確資訊的成本增加,大眾花時間、精力去得知事件全貌的意願當然降低,只能或煩躁、或無可奈何地被片面誤導;也有些人被選擇過的資訊激化,變得愈來愈民粹。對那些但求市場、不問倫理的媒體來說,市占率再下一城;對政府而言,民粹導致的不效率以及公共決策惡質化,對國家長遠發展更是至為不利。

因此,我們希望不管是誰接手這些公司,一定要記得堅守媒體倫理,不能純粹把報紙、雜誌和員工當成是賺錢的工具,否則台灣將會陷入相當悲慘的境地。新聞媒體比其他各行各業,更需要有社會責任,有專業倫理。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79142

 

 

舉頭三尺有錢財

有句俗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代表人心中要有一把良知的尺,即使當下沒有人看到,不該做的事還是不能做。還有一句俗語:「人在做,天在看」,表達類似的意思。

如果人人有這樣的「信仰」,各行各業都會遵守基本的倫理。譬如說製造食品的商人,不會使用不合法的添加物製造出有毒的食品;律師會忠實於委託他的當事人;醫生會忠實地敘述病情,給予患者適當的藥劑。這些又稱為「專業倫理」,也就是李國鼎先生在生前所提倡的「第六倫」,或稱為「群己倫理」。

但在現今社會,另外有一套盛行的思想或信仰,叫作資本主義。這套思想尊重私人財產,尊重市場機制,人人都以追求私人最大利益作為行為的基準。就某些領域而言,這種追求營利的動機,達到了物資的充分供應、高效率的生產,不是完全沒有價值。但是,資本主義如果過於風行,會開始侵蝕到道德的領域,侵蝕到倫理的領域。談道德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道德一斤值多少錢?」就是這個意思。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比如說,專業倫理很難存在。以食品中是否要添加非法物品為例,一個純資本主義者的計算方式,與一個有道德的經營者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在純資本主義之下,食品製造商會先計算他製造黑心食品所創造的利潤有多少,這就是「效益」;「成本」則是「被抓到的機率」乘上「被抓到之後的懲罰」。兩者衡量之後,若是發現「效益」大於「成本」的話,就會去做。如果有一個行為是幾乎不可能被發現的,沒有人看得到,被抓到的機率幾乎等於零,為了營利,什麼壞事都可以做。正如這篇文章的標題所說,「舉頭三尺有錢財」,取代了「舉頭三尺有神明」。

資本主義如果更進一步擴張,還會侵蝕到傳統的家庭價值與朋友之間忠誠的價值。一言以蔽之,它會開始侵蝕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的五倫。五倫就是我們中學課本寫過、老師上課教過、聯考又考過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倫理。一旦五倫被侵蝕,則子女不一定要孝順父母,甚至可以趁父母老的時候,沒有力氣,或是眼睛看不到、頭腦不清楚的時候,趕快把父母的財產轉移到自己名下;也可以為了高額保險費,甚至毒害自己的父母,因為利潤的動機取代了親子之間的倫理。

我們的社會是否有往這個方向前進的跡象呢?目前看起來,似乎真有此趨勢。

我們的媒體為了市場占有率,不擇手段,完全不顧及新聞倫理,不控制自己的行為,唯有一個倫理是他們所顧及的,就是「鈔票倫理」。幸虧有傳統中華文化的底,現在開始矯正還來得及。看看現在民間有多少家庭每年清明節會去掃墓,可以感覺到絕大多數國民心中還是有道德的;就算犯了錯,也要趕快到廟裡點個香、捐個錢,以為這多少可以做些補償。

展望未來,我們期望這個社會上有更多的倫理和善意,至少先從專業倫理的維護開始。千萬不能事事都靠法律:司法沒有足夠的資源,法律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規定,作為倫理淪喪的有效救濟單位。各行各業都應當有民間非營利團體來處理專業倫理的案例:任何人看到倫理淪喪的現象,都可以到專業團體來申訴,由團體會給予調查,並發布報告。當然,這個團體也可以主動發掘崇尚專業倫理的模範,加以表揚。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59148

 

上一篇:閱讀 / 媒體 與文化

下一篇:善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