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01 22:41:54ken

威廉波特少棒

威廉波特少棒/沒讓對手喘息 台灣小將認真贏球

贏了在威廉波特的最後一場比賽,復興小將以大勝收場,小朋友們賽後全部跑到投手丘上,抓一把威廉波特的紅土帶走。(中央社)
台灣隊捕手石勛皓遭觸身球伺候,他在對德州之役2打數2安打,並帶有3分打點,是致勝大功臣。(法新社)

〔特派記者鄭又嘉/美國威廉波特市報導〕日本隊以4:1,光榮地擊敗夏威夷,稱霸本屆威廉波特。台灣隊在交流戰中以14:2輕取德州拿下季軍,小將們終於笑開懷。

輕取德州拿第三 孩子笑開懷

賽後記者會上,隊長洪濬毅說:「這次到美國比賽,能夠在大聯盟等級一流水準的球場比賽,很開心,也很光榮。」一向率直的「貝克漢」石勛皓,昨天敲了全壘打,當著總教練何通宇的面說,想當教練再到威廉波特比賽,他會告訴球員:「認真練習就好,輸贏不重要。」

國際組冠軍戰對日本比賽出現暴傳關鍵失誤的石勛皓還說:「那天不該丟的球丟了,今天該丟的球,沒有丟。」又引起一片笑聲。

遙遙領先還出招 打出火藥味

不過比賽出現一些小插曲,台灣隊為確保勝利打得很認真,讓德州隊非常難堪,場邊突然變得嚴肅。從對加拿大23:0大勝的比賽開始,就有人質疑台灣隊,在大幅領先的情況下還在盜壘、短打,對於對手太不尊重,沒有同情弱者的同理心。

何通宇:對手強 不敢鬆懈

昨天碰上一開始就棄械投降的德州隊,台灣隊依舊極盡所能搶攻,讓原本歡樂的場面,頓時火爆起來。賽後記者會上,美國媒體採訪完德州隊總教練後,就集體退席抗議,某個記者臨走前,很不解地問台灣媒體:「你們的總教練真的懂棒球嗎?」台灣隊總教練何通宇在記者會上解釋,「德州隊實力不錯,也有可能一局打5、6分,所以我們才不敢鬆懈。」

國外媒體認為,爭議在於領先10分時,台灣隊教練團仍然下達各種戰術,絲毫不給德州小將喘息的空間,違背棒球給對手台階下的不成文規定,德州隊家長愈看愈火大,最後兩局甚至出現兩邊加油團相互叫囂的場面,德州隊總教練也一改輕鬆玩球的態度,兩度要求看重播改判。

 

轉貼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ug/31/today-sp1.htm

上一篇:童年

下一篇:家庭與生活

ken 2014-01-19 22:49:01

甲子園大賽 日本棒運基石

中國時報【黃國洲】

無論過去轟動一時的金龍旗,或最近的黑豹旗,甚至是目前仍續辦的玉山盃或菁英大賽,台灣的青棒總以甲子園為目標,試圖營造出如同日本高校野球的蓬勃景象。

日本高校野球源遠流長,早在19世紀之交即有不少球隊,連海外殖民地亦不例外,1906年台灣史上首支棒球隊即是支中學球隊(建國中學前身)。

1915年8月中旬,第一屆「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在大阪豐中球場開打。1924年歲次甲子,比賽場地遷往新建的甲子園球場,該年春季首屆「選拔中等學校野球大會」在名古屋山本球場開打,隔年移至甲子園,此後甲子園每年均有春夏兩季的全國大賽。

1948年日本實施學制改革,舊制中等學校改為新制高等學校,甲子園兩大賽分別更名為「全國高等學校野球選手權大會」及「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除二戰期間停打數年,目前夏季已舉辦過95屆,春季則是85屆。

兩季甲子園的主辦單位均是「高野連」(高等學校野球連盟),夏季是由全國數千支球隊先舉行地區預賽,以單淘汰方式決定49隊赴甲子園進行決賽;春季不辦地區賽,主辦單位根據去年成績挑選32支優秀隊伍,直接進入甲子園開打。(和夏季一樣,遇特定屆數有時會增加數隊)

由於參賽勁旅眾多,春夏甲子園賽制皆採單敗淘汰,拚至最後一戰產生優勝隊伍,落敗的一方稱為「準優勝」。1931年台灣嘉農即是在冠軍戰以0比4輸給中京商,而拿到準優勝殊榮。

高校甲子園為何受到日本社會重視與歡迎?最主要原因正是高校野球標榜的精神-熱血青春,年輕只有一回,能在甲子園球場上揮灑青春燃燒熱血,成為每一位高中球員畢生的夢想。只有極少數球員能達成願望,但絕大多數的人奮戰過後也無悔於青春,轉而將夢想寄託在未來的年輕人,特別是家鄉的子弟兵。

全國數量驚人的高校球員是日本棒球發展承先啟後的樞紐,遍地開花的社區野球少年(國中小)進入高中開始建制化為校內棒球社,而這群球員幾年後成為社會人、大學及職棒的生力軍。日本棒球的強盛其來有自,從來不用「振興」與「強棒」等計畫,整體架構如同金字塔般持久穩固。

我國少棒奪得首座世界冠軍是在1969年,台灣職棒也即將邁入第25年,但為何棒球發展的腳步仍跌跌撞撞?關鍵或許在我們始終沒有自己的「甲子園」。

http://tw.sports.yahoo.com/news/甲子園大賽-日本棒運基石-213000474--mlb.html

ken 2014-01-19 22:47:47

可惜的是各地升學名校如師大附中、台中一中、台南一中…,這些學校都有棒球社團,為何不能像以往金龍旗一樣參加黑豹旗?更離譜的是,曾在1937及1939年兩度代表台灣遠征甲子園的嘉義高中,竟因作業疏失而在首屆黑豹旗缺席,這支隊伍不是「社團」而是「校隊」,已連續5年參與高中棒聯木棒組的比賽。

教育部籌辦這項「三高」(最高榮譽、最高級盃賽、高中棒球)賽事,只要熱愛棒球應該無人反對,但在現行教育體制「棒球體育班」及「棒球社團」二元分立的態勢下,最大的問題是資源只挹注在少數的菁英球隊,對其餘的棒球社不聞不問,甚至放任校方打壓。

學生棒球「兩極化」惡性循環的情形,短期內似乎難以改善。道理很簡單,過去4年的「振興棒球計畫」及未來4年的「強棒計畫」,在預算的配置完全看不到任何扶植高中棒球社團的項目,而對設有「體育班」的高中校隊,每年每隊的補助幾乎都超過百萬台幣。

負責研擬棒球政策的官員及專家學者,難道你們不知道發展高中棒球最大的困境不在於有多少「強隊」,而是我們的「弱隊」數目實在少得可憐!

http://tw.sports.yahoo.com/news/扶強不管弱-高中棒球最大困境-213000559--mlb.html

ken 2014-01-19 22:47:23

中國時報【黃國洲】
早在甲子園落成前一年(1923年),台灣代表隊就曾赴日遠征當時第9屆的「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但自脫離日本殖民後,除1995至2003年8屆金龍旗及首屆黑豹旗稍具雛形外,真正的台灣甲子園始終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台灣的基層棒運為在國際賽事爭取佳績,國家傾全力培養少數在「集中營」斯巴達訓練的學生球員,畸形發展導致高中球賽的參與者總是那幾支菁英球隊。絕大多數在一般體制內的高中生,接觸棒球的機會極少,能經學校許可組織社團,參加地區性賽事已是萬幸。

棒球校隊與社團在台灣的學生棒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是兩條平行線,直到金龍旗的開打才首次交會。日本的少年棒球如同美國,高校以前的小學與中學很少有所謂的「校隊」,幾乎全為社區化的球隊,即便進入高校也均為「社團」性質的「棒球部」,不但沒體育班,更嚴禁在正規上課期間練球。

日本野球健全發展成果豐碩,全國5千餘所高校將近8成設有棒球社團,約有4千支球隊超過10萬名的高校球兒投入這項運動。單敗淘汰過關斬將,全國只有49校能踩進甲子園的黑土球場,難度之高無怪乎人人為之痴狂。傳統強校是甲子園的常客,但也不時出現名不見經傳的黑馬隊伍,讓球迷津津樂道,尤其是升學率特高的名校,經甲子園加持後文武雙全,傳媒無不口碑稱頌。

金龍旗的極盛時期是1997、99這兩年,報名隊伍均超過百隊,當時全國的高中職合計不到500所。目前的台灣高校數(含綜合高中)已超過600所,但黑豹旗的參賽隊伍只有51隊,與上屆高中棒聯3組的隊數相去不遠(分別是木棒組37、鋁棒組49、軟式組51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