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1 11:25:42Ivy

北京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距北京40多公里,初建于晋代(256--316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所以人们常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他的龍泉在後山..要爬好幾個小時...以我的腳力至少3小時..才可以飲用到清澈的龍泉喔.

那邊的人超利害的.看他們爬山爬的輕鬆..比猴子還行..

問了他們一下..他們說他們習慣了..爬山比走平路還輕鬆勒...

 

  古有“潭柘寺的和尚数不清”的说法。传说有名和尚三千,无名和尚无数。说明和尚多、势力大。过去潭柘寺周围有365个村庄,所产的粮食,供潭柘寺和尚吃用。据说潭柘寺一天用的粮食,为一个村庄所产粮食的总和。因此“有潭柘寺和尚一天吃一个村庄”的说法。

  潭柘寺天王殿东侧院院内地炉上有一口青铜铸的铜锅,直径1.85米,锅深1.1米,是昔日僧人做菜用的。以前共有三口锅,这是最小的。最大的一口锅直径3米,深2米,煮粥用的,煮一锅粥要用米一石二斗,一锅粥要煮16小时。还有一口锅是蒸馒头用的。

  周围方圆百余里,东至通州区、西至房册,南至良乡、北至延庆、都是潭柘寺的势力范围,潭柘寺不仅寺院历史久远,而且环境优美。寺内名木古树繁多。

  潭拓寺在晋代名叫嘉福寺,唐代改名龙泉寺,金代改成大万寿寺,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拓树,故民间一直称其为潭拓寺。

  潭拓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业四年(316年),距近已有1700年历史,北京民间素有“先有潭拓寺,后有幽州城”之说,是佛教传入燕地所修建的最早的一座寺庙。

  潭拓寺规模宏大,建筑整齐,整个建筑群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全寺,中轴线上以殿堂为主,计有牌楼、怀远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三圣殿遗址、毗卢阁等。东侧以庭院式建筑为主,如方丈院、行宫院、竹林院等以及部分殿堂。西路以法坛式建筑为主,如戒坛、大悲坛、楞严坛、华严坛以及观音殿、文殊殿等部分殿堂。

  潭拓寺现存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型式多样,有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阁楼式、八方圆顶攒尖式、四角攒尖式等,各具特色。潭拓寺内文物古迹甚多,镀金鸱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巨大的铜锅、神奇的石鱼、妙严公主拜砖都是难得一见的文物珍品。

  潭拓寺内古树名木众多,其中仅国家保护级古树就有186棵之多。最著名的有被乾隆封为“帝王树”和“配王树”的千年白果树、千年娑罗树、千年柏、“双凤舞塔松”、“清奇古怪”四松、“迎客松”、“指路松”、“盖塔松”、“百事如意树”等。

  在潭拓寺周围有许多附属于潭拓寺的建筑和景观。如东观音洞、明王殿、紫心禅院、歇心亭、少师静室、烟霞庵、雀儿庵、海蟾石、龙潭、西观音洞、老虎洞、安乐延寿堂、上下塔院等。其中的上下塔院现存有从金代到民国年间的75座僧塔,有密檐式、方形单层浮屠式、石经幢式、伏钵形藏式等多种佛塔,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数量和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塔林之一。

  康熙皇帝曾称这里是“名山胜景不次于五台山”。千百年来无数游人被谭拓美景所陶。醉著名的“潭拓十景”就是前人对潭拓美景的高度概括,这就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前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楠薰,御亭留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雨夜。

  在潭拓寺的历史上名僧辈出。唐代的华严和尚名列《高僧传》,金代的广慧通理禅师是当时临济宗的领袖。其弟子善照了奇、圆通、广温、觉本等人也是临济宗的名僧。政言禅师,相了禅师被公认为是临济宗的代表人物,达观真可大师名列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清代有震寰,洞初,恒实,静海,西峰,慈云等都是著名的律宗大师。潭拓寺历史上的怫事活动十分盛大,浴佛法会、莲池大会等在北京地区非常有名。每年四月的“游潭拓,观佛陀”早在明代就已经成为了北京市民的传统习俗。

   

上一篇:北京紅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