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 to Czech─【Prague~Karlovy Vary】
旅行第七天,早上到了餐廳用餐,看見天色陰暗,雲層濃厚,就知道雨神又來訪了。供應的食物、水果當然是一樣的,到了當地很難有機會買水果,因此總會趁早餐的時候多攝取一些。葡萄、杏桃、西瓜好吃,但是鳳梨就很酸了。前一天我喝了茶,今兒個我打算試試咖啡,於是挑了Latte Macchiato。哇!一喝不得了,真的好好喝啊!在台灣便利商店點過焦糖拿鐵,但是味道太甜,這裡供應的味道剛剛好,喝完後非常想續杯,但是咖啡利尿,怕等會兒開始市區觀光後頻頻想上廁所可就麻煩,於是我克制慾望,只能在腦海反覆回憶那咖啡的味道。
之後收拾行李走出大門,將行李交給司機,看著台階溼答答的,知道今天又會跟在薩爾茲堡那日一樣,在雨中漫步了。今天我們要前往布拉堡的城堡區,由一位自大陸來此定居的導遊為我們做導覽。細雨飄,我們途經布拉格另一個特別的景點─跳舞大樓﹝The Dancing House﹞。在雜誌上已經看過圖,實際看到這幢外型歪七扭八的的建築時覺得它在四周的建築物中一枝獨秀、極具喜感。回家查了維基的資料,才知道它其實是荷蘭保險公司大樓,在1992興建,96年完工,原來名稱為〝Fred and Ginger〞,分別是捷克兩位舞者的姓﹝因為大樓看來很像一對跳舞的舞者﹞,也有人稱它做「酒醉的大樓」。這名稱也很貼切可愛,因為它也很像一名醉漢。捷克前總統當初支持興建這幢結合新巴洛克式、新哥德式及新藝術風格的大樓,希望它能夠成為文化中心,但是卻無法如願。如今這幢大樓是商業大樓,樓頂是一間法國餐廳。回家我循著地圖,才知道我們從飯店出來走到了Resslova大道,到了路口在左手邊看見了跳舞大樓,右轉Masarykovo路之後直走,之後彎了一些路到了Narodni,途經國家劇院。一閃而過的建築,是我前一天下午涉足停留的地方。閉上眼,依稀看見站立在劇院斜對面望著四周的我的身影。
前往城堡區。根據維基資料,布拉格城堡在九世紀就已經存在,國王的宮殿、總統的辦公室都在這兒,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堡之一。根據金氏世界紀錄,它也是最大的古堡,長約570公尺,寬約130公尺。到了城堡區,當然要參觀人人皆會去朝聖的地方─聖維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導遊說捷克曾歷經三個王朝統治:普瑞米斯王朝﹝Přemyslids﹞、盧森堡王朝﹝Luxembourg﹞以及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其中在盧森堡家族統治期間出了一位有名的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創造了捷克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就是他在任期間下令興建聖維特大教堂,如今它仍是捷克最大的教堂。前往教堂途中,看到一座火藥塔﹝Powder Tower﹞,根據雜誌,這火藥塔跟舊城廣場附近的火藥塔一樣,原本都是護城門,後來才成為儲存火藥之地。這座火藥塔也曾是儲藏教堂聖器之地。之後我們走到入口,看見兩支聳天的尖塔不由得驚嘆。總統官邸就在附近,但是官邸屋頂卻不見國旗,表示總統不在出國去了。人潮尚不算多,導遊便領我們進去。一進去教堂就被廣闊、華麗的空間震懾。印象當中,這應該是我目前參觀過的教堂中最大的一間了!室內燈光昏黃,但是可以看見內部令人眼花撩亂的設計,以及那一排排肋形拱頂。彩繪玻璃﹝stained glass﹞是第一個會注意到的,接著就被帶到著名的「慕夏之窗」下﹝The Mucha Window﹞,顧名思義,這當然是慕夏設計的。當時忙著照相,沒仔細聽導遊的說明,事後查閱維基簡述,這幅畫是敘述兩位傳教士將基督教引入斯拉夫地區的故事。中間可以看見St. Wenceslas跪在他祖母St. Ludmila身邊。我們也看見了告解室。以前都是在電影裡頭才會看見告解室,今日親眼看見,覺得頗新奇。接著我們看見了哥德式建築的另一特徵:玫瑰花窗,花雕精美、光彩奪目。之後我們經過了一幅畫,描繪了聖者St. John of Nepomuk因為不從國王King Wenceslas對於修道院院長的人選任命、最後被國王下令派的人丟進伏爾塔瓦河裡淹死的經過。畫中出現王后以及一隻狗。根據維基的資料,國王因懷疑王后有外遇,詢問王后常常去告解的人,也就是St. John of Nepomuk,但是聖者不願透露任何訊息,因此在他被淹死之後,國王也下令處死王后。依照導遊所說,狗是王后的,所以也跟著受害了。接著我們繞到一處St. John of Nepomuk的墓,有一具棺,上頭一座他的雕像,整具棺是由純銀打造而成。之後我們來到了一座禮拜堂,裡頭金光閃閃,金碧輝煌,據說以前國王就是在此加冕的。在某個長廊上的牆壁還可以看見一面大徽章。人潮漸多、聲音嘈雜、導遊講解如同45轉的唱片快速,我們繞了一圈,聽得迷迷糊糊的就出來了,裡面的雕像擺飾,都沒法仔細觀賞。不過在人很多的情況之下,實在也很難讓人想在裡頭久待。我們出來之後,來到了教堂的南側,看到一方尖碑、接著來到中央,向上仰望,可以看見金色之窗﹝雜誌介紹是哈布斯堡王朝時的魯道夫二世所建﹞,上頭還有一個很奇特的時鐘,上頭只有一根針,兩端分別是太陽與月亮。沒有時針與分針的鐘,看來好像壞了,但是實際上卻是準的,不過當時導遊解說得很快,我也已經忘記這鐘到底要怎麼看了啊!附近也可以看到一座雕像上頭有五顆星,應該是St. John of Nepomuk,因為傳說他死後,有人看見了五顆星星從他淹死的地方浮了上來。隨後我們來到了舊皇宮以及它旁邊的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Basilica﹞。這幢建築看來融合了仿羅馬式﹝厚實外表﹞、哥德式﹝尖塔﹞及巴洛克式﹝蔥頂以及不規則曲線﹞的風格,加上紅色的外觀,非常顯眼明亮。教堂旁也有一個小小的劇院。天空仍下著雨,來到外圍步道,正巧看到三名衛兵步行前往崗哨,正要進行交接。他們衛兵的制服是暗藍色,但是身材似乎不平均,走在最前面的身材適中,走在後頭的兩位,一名有些臃腫,另一名則又過瘦,不知這衛兵篩選的機制究竟為何。三人走到崗哨,準備進行交接,原本走在前頭的那位負責發號施令,其餘兩位與在崗哨的兩名衛兵進行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交接儀式。崗哨前早已站了一群圍觀的小孩子,我們也加入觀看的行列。受到圍觀者的影響,四名衛兵在交接過程忍俊不住,竟然偷偷笑場,連同發號施令的衛兵也跟著偷笑,實在有趣。之後發號施令的衛兵帶著退下來的兩位衛兵又慢慢地踏步回去了,留下來的兩位衛兵則直挺挺地站在崗哨亭外,一動也不動,我將他們的英姿照了下來。雨勢轉大,他們仍舊站立原地,我看著他們,納悶他們為何不進去亭內躲雨。等到我們大家都走遠了,我回頭一望,發現他們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站進去了!好迅速的動作,果然是訓練有素的軍人啊!撐著傘,我們停在一處眺望伏爾塔瓦河上的橋以及對岸的布拉格。遠遠可以看見查理士橋﹝Charles Bridge﹞,那就是我們下一站要去的地方。
查理士橋是在十四世紀建造,同樣是在國王查理四世時期,建築師是Peter Parler,與聖維特教堂的設計者是同一人,同樣也是巴洛克式建築。當時興建橋是為了取代被洪水毀壞的朱迪士橋﹝Judith Bridge﹞。根據維基的資料,有關這座橋有個有趣的傳說。傳說這座橋的基石是在1357年9月7日的凌晨5點31分時由查理四世放置,因為他說這樣將來人們要記錄這座橋的開工時間,他們會發現這一串相連的數字正巧都是奇數:1-3-5-7-9-7-5-3-1。這座橋橫跨伏爾塔瓦河,連接小區與舊城區,兩端各有鐘塔。從十四世紀到現在,見證了洪水、歷史的戰役,在20世紀後期之後就禁止車輛進入,僅供行人徒步。橋上共有30座聖者雕像,其中最受注目的自然是葬生於此的St. John of Nepomuk。橋墩目前正在翻修,預計要到2010年完工。我們在一處空地下車,從一段連接橋的階梯爬上。施工的緣故,橋的一大半都被圍了起來。陰雨不斷,我們撐著傘,各自在橋的兩端自由活動。雖然下雨,橋上遊客仍很多,橋邊仍舊有幾處小販提供為客人素描的服務、販賣手工藝品及飾品。走到了一座雕像面前,他的頭上有一頂五顆星的光圈,下面人滿為患,那座就是St. John of Nepomuk的雕像。據說摸這座雕像會帶來好運,所以一堆人站在那兒輪流觸摸雕像。我看人潮眾多,索性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到橋的盡頭,這兒就是舊城區。過了鐘塔,眼前有一座教堂,根據維基介紹,它名稱是「救主堂」,是一作大學教堂,隸屬查理大學。眼前這條連接查理士橋的路叫查理路﹝Karlova﹞,跟查理士橋一起亦屬於以前國王前往城堡參加加冕典禮時必經的「皇家之路」的一部份。回頭仰望鐘塔,塔上有幾座乳白色小雕像,還有捷克的國徽,面對舊城這面的鐘塔,比面對河面的那面華麗。折返回橋上,要往另一頭走,途中又經過了St. John of Nepomuk的雕像,一樣很多人站在那兒。這次我也加入了行列,只是細看才知道,聖者本身的雕像高不可攀,他底下的兩幅浮雕,分別是被國王King Wenceslas處死的皇后跟她的狗,都被摸得發亮。之前導遊說摸的時候要默念自己的願望,願望就有可能實現,可是她說的可不是摸皇后跟狗啊!我最後選擇摸了皇后,但是沒多想什麼,狗我就沒有摸了,因為如果摸人像都很難許什麼願,對於狗狗就更不知許什麼了吧?橋另一頭有兩個鐘塔,連接小城區,礙於時間,我沒有再走下去觀看。
之後我們下了橋,走到一處等我們的巴士來。途中經過一處建築外頭有裝置藝術,是幾具巨大的嬰兒在地上爬的身形,其中有一具臀部朝向我們,模樣十分逗趣。接著我們走到了導遊跟司機約好的地方。站在樹下往右手邊看,遠方有一道白色的城牆。導遊說那叫「飢餓牆」,是國王King Wenceslas當初在遇到飢荒時,下令僱用民工修築此城牆,藉此讓人民付出勞力以換取糧食,故此牆名為「飢餓牆」。我們在樹下等了又等,雨又越下越大,但是遲遲不見司機到來。司機對這帶路其實不是很熟,之前看他跟導遊溝通路線時就顯得不是很清楚,果真到了這時候,可能還在找路。導遊用手機連絡後,又過了很久,我們一群人在樹下無言,總誤以為迎面而來的白色廂型房車是我們的車,最後都是認錯。終於,司機駕車從反方向開來,我們在對面看,車上竟然下來兩個陌生人。司機可能已經迷路,得載幾個當地人來幫他指路吧?不然這難道是沿路叫客賺外快嗎?不論如何,我們終於可以上車,不用在路邊喝雨水了。導遊的工作也到此告一段落,我們接著下來就要離開布拉格市區,前往另一個小城鎮─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想想這次行程地點的安排順序頗有趣,都是先到熱鬧的首都,再拜訪山中幽靜的小城鎮,有種從繁華回歸恬淡的感覺。這樣也挺好的,比起物質包裝充斥、生活步調急速的都市,我比較喜歡到自然風景環繞、氣氛緩和舒暢的鄉間觀光。
在奧地利時,哈布斯堡王朝的女王Maria Theresa的名字一直在耳邊響起;到了捷克,同樣地,出身盧森堡家族的國王查理四世的名號也不停聽到。卡羅維瓦利也跟他有直接關聯。在十四世紀後期,查理四世在這兒打獵,無意間發現這裡的泉水,並且以泉水浸泡他疼痛的腳,之後在此創建了城市,並且以自己的名字為此地命名。根據維基資料,Charles在捷克語是Karel,Karlovy Vary在德語是Karlsbad,而德語的bad就是溫泉之意,所以這麼說來,這地名直翻其實就是「查理的溫泉」,瞧瞧這位國王多愛這個地方啊!這裡大大小小的溫泉加在一起有三百多個;在十六世紀有醫生提出飲用此處泉水具有療效,就此吸引許多遊客至此「取水」。除了溫泉之外,這裡也是每年卡羅維瓦利影展的舉辦地,卡羅維瓦利影展是中歐與東歐電影界的一大盛事。
﹝聖維特大教堂﹞
﹝慕夏之窗﹞
﹝玫瑰花窗﹞
﹝金光閃閃的禮拜堂﹞
﹝站岡的衛兵﹞
﹝連接舊城區的查理士橋塔﹞
﹝連接小區的查理士橋塔﹞
﹝St. John of Nepom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