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 to Austria─【Taipei~Vienna】
每天重複的工作壓力,讓我又興起了職業倦怠。時至六月,天氣開始陰晴不定,也漸漸悶熱了起來。面對繁瑣的人事物、緊繃的生活空間,我不禁懷念歐洲的藍天、白雲。不知為何,我對歐洲國家情有獨鍾。去芬蘭、法國旅遊過,那裡的教堂、綠地、藍天、碧海,叫人難以忘懷。於是今年我又決定出國散心,暫停原本的生活步調,拋開我煩惱的、厭倦的、想遺忘的,飛過那條換日線到另一個時空,去探索、感受我未知的、嚮往的,藉以洗滌心靈。這次跟兩年前一樣,沒有很明確地想去哪裡,在德國、奧地利與捷克、瑞士當中游移不定。最後以價錢跟行程決定了遊奧、捷兩國的行程,這次依舊是一個人跟團。跟團的缺點就是得跟二、三十個陌生人一起相處多天,對於暫時不太想看到熟悉的華人臉孔的我來說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若要自助旅行,就得自己事先規劃行程、安排住宿、交通事宜,對我來說又是一項繁瑣的程序,權衡之後,我還是決定跟團,既可以省去自己規劃的時間、跟一群「同胞」出遊也比較安心,至少在旅遊時遇到危險有一群人會馬上知道。出乎意料地這次的團非常小,團員﹝加領隊﹞總共只有十人,加上這次的行程中個人自由活動的時間都挺長的,我心中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心情也興奮了起來。團員少、單飛時間多,這次的旅遊一定會相當自在、充實的吧?
這次的班機是晚上十一點從台北直飛維也納。猶記上次去加拿大時也是如此,這就表示這次亦跟上次一樣,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後,到了當地時間是早上,在睡不好、可能會有時差困擾之下,馬上就要做市區觀光。為了避免時差問題,我在出發當天不敢睡太晚,早早起來後,接著就開始忙東忙西,刻意把自己弄得很累,這樣到了晚上在飛機上才可以馬上睡著。夜晚,離開家前往機場途中,突然下起滂沱大雨,讓我迫不及待想趕快投入歐洲陽光的懷抱。到了機場跟整團人會合後,就是自由活動等待登機的時間。登機樓層的商店都已打烊,燈光昏暗,一切顯得寂靜。我坐在機場一隅,看書、記下出國前的心情。終於到了登機時刻,我入海關、檢查證件、隨身行李、進入機艙,每一個步驟完成的同時,覺得身心也漸漸輕了起來。當飛機起飛的同時,現實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也暫且卸下寄放在桃園機場,讓自己回復一身輕盈,前往陌生的國度載裝全新的生活體驗。或許是心情太過興奮、又或許是機艙狹窄的空間真的讓人難以入睡,已經累了一天沒闔眼的我,在飛機上竟然沒法馬上入睡,反而是坐沒多久馬上感覺臀部痠痛。接下來十三個小時的航程,就在半夢半醒之間流逝。終於,我們抵達了維也納機場。在降落之前,透過機窗外窺見那熟悉的紅頂建築一片,井然有序。光是這幕景象就足以讓我的精神振奮、整個人醒了過來。
一行人抵達機場是維也納當地早上快八點,天氣炎熱,陽光普照。領隊指引我們機場裡超商的方向,讓我們可以先去買礦泉水飲用,之後便帶我們前往旅館先寄放行李。這天住的旅館就位在機場對面,過了馬路就到了,非常方便,於是我們十個人在早晨八點多就拖著行李走向旅館。當時其實還沒到check-in的時間,但是因為我們團人數少,行李也不多,旅館人員就先讓我們將行李寄放在他們的小倉庫裡。將大行李找到暫時的「寄宿處」後,我們前往停車場找到我們的小巴士,接下來這幾天,我們就靠這台小巴士帶我們到處旅行。小巴士雖小整體配備頗新,看起挺穩固,我們一行十人就擠在這小型巴士,開始我們的「維也納之旅」。
第一站我們前往熊布朗宮﹝Schönbrunn Palace﹞。熊布朗宮位於維也納西南,根據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的資料,156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麥斯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在此處附近打獵時發現了泉水,水質甘美,四周風景也甚佳,遂買下此地作為打獵場所。德語Schönbrunn意指「美麗的泉」,因此熊布朗宮又名「麗泉宮」。Maximilian II是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一員,話說哈布斯堡家族是歐洲顯赫的王室,統治的哈布斯堡王朝,在奧地利及西班牙延續了長久的歷史。熊布朗皇宮建造之後成為哈布斯堡王朝時期的「夏宮」,﹝霍夫堡﹝Hofburg﹞是「冬宮」﹞之後奧地利女皇Maria Therasa下令將熊布朗宮原本巴洛克式﹝Baroque﹞的建築改造成洛可可式﹝Rococo﹞,並且從霍夫堡遷住至此,於是原本只是供皇族夏季狩獵、避暑之用的熊布朗宮,搖身一變為皇室寢宮,政治中心。
到了熊布朗宮我們有一位專業的導遊為我們解說。在等待入內的同時,宮殿華麗的金黃外表、偌大的廣場吸引人的目光。在現代艷陽藍天的襯托下,它百年歷史的古典美仍舊鮮明亮麗。因為來得太早,導遊還沒上班﹝九點才開始上班﹞,我們先來到了宮殿的御花園。花園外頭一條寬長的走道,兩旁濃密的樹木相間,盡頭遠不可見。進入了花園,彷若置身於凡爾賽宮。廣大的走道,遠處可見山坡上矗立一座外型類似凱旋門的觀景亭﹝Gloriette﹞,花園盡頭是一座池,名為海神泉,上有精美的雕塑。我往斜坡道上走去,草坪上有多隻松鼠聞聲走避。我發現這邊的松鼠長得跟台灣的不一樣。這邊的松鼠看外型可能是屬於歐亞紅松鼠,毛色接近紅色、耳朵較細長;在台灣看見的松鼠顏色比較接近灰褐色,耳朵也比較圓。從坡道上回身俯瞰整個花園,可感受熊布朗宮廣闊的氣勢。藍天、白雲、廣大的白砂地,我不禁想在上頭奔跑,但是天氣頗炎熱、加上想到這才是行程的第一站,沒睡飽的我不該在這麼任意消耗所剩不多的體力,於是抑制想要奔跑的念頭,在約定的集合時間前,漫步回到集合地點。
負責皇宮的導遊終於上班,她是台灣人,嫁給了奧地利人隨之移民定居於此,在這生活已經幾十年,自己努力求學,在幾年前終於拿到了導遊的執照。我們隨著導遊的腳步進入了皇宮內部走廊,到了入口處有面牆壁,上頭掛著哈布斯堡家族的族譜,主要是以Maria Theresa與丈夫Francis﹝洛林家族的公爵﹞為主往下延伸。我們對照著族譜上的人像與名字,開始聽著導遊上簡短的「歷史課」。對於已經遠離歷史課本很久的我來說,即使很認真地聽,但是一下子要吸收這整個家族的事蹟還真的不容易。只記得Maria Theresa的名字不停反覆出現,還有當時號稱歐洲最美的女子Sisi﹝全名是Elisabeth Amalie Eugenie,巴伐利亞公主,後來嫁給奧匈帝國皇帝Franz Joseph I﹞,她長得的確標緻,之後在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到她畫像出現在許多商品上。之後我們正式進入了皇宮內部參觀,大大小小的廳、畫像、塑像、水晶燈、瓷器、漆器、陶器、大理石,令人目不暇給。這些陳設讓我直接聯想到凡爾賽宮。據說熊布朗宮當時改造就是以凡爾賽宮為藍圖,想超越凡爾賽宮的華麗,但是後來因經費不足無法完成。宮內可見Maria Theresa的獨畫像、她與丈夫的畫像、她的塑像、以及她小女兒,也就是後來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年紀輕輕就上了斷頭台的瑪莉皇后Marie Antoinette的塑像。看了國王的畫像,導遊說畫家利用技術,使得畫中人物看起來好像不斷直視你,不論你走到哪裡,都會有被人盯著瞧的錯覺。印象中「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如此,但是這種效果其實怪可怕的不是嗎?還是這只是我們的視覺上的錯覺呢?女王與其丈夫的一幅畫像經導遊解說後讓人覺得頗有其趣。畫中女王手指著自己,丈夫則指著妻子。照導遊的說法,這畫中兩人的肢體動作就說明了夫妻之間的地位。妻子指著自己說:「我是一國之君」,丈夫也指著妻子好似說:「瞧,那才是當家做主的人啊!」沉默的圖畫,竟有如此豐富的語言,我不禁會心一笑。
牆壁上裝飾的各種珍貴礦石材早已移至隱密處珍藏,如今我們看到的都是膺品,但是內部擺設則都保持跟當時一致。裡頭有些大型壁畫描繪宮廷裡晚宴或是迎娶的盛大場面,其中年幼的莫札特也出現其中。據說那是畫家故意添加上去的,其實莫札特當時並沒有參加這些盛會,只是因為他後來變得很有名,於是女皇堅持要畫家將莫札特也加入畫中。宮內某個房間內也有Sisi的袖珍肖像。話說這位美女命運多舛,年紀輕輕出嫁到奧地利,但是無法接受宮廷束縛的生活,後來離開宮廷選擇過自己的生活,晚年不幸遭刺身亡。她被比喻是十九世紀的黛安娜王妃,想來她們的命運果真有幾分雷同。另外一個房間裡也可看見奧匈帝國與哈布斯堡皇朝的末代皇帝卡爾一世﹝Karl I﹞的半身塑像。他1916年即位,到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新共和國成立,他被迫退位並且離開維也納。1922年在海外病逝,當時才三十幾歲,他的妻子則比他多活了六十幾年。
行走宮內時,到處可見鑲以白色蠟燭的燈飾,現在都已改成燈泡,但是設計巧妙,燈泡本身不固定,會隨風任意擺動,看上去好似真的燭光搖曳。據說以前用真的蠟燭照明時,會依照女皇或皇帝的指示決定點的蠟燭的長短。如果希望晚宴早一點結束,就點短一點的蠟燭,當蠟燭熄滅時,客人就知道要回家了。另外,Maria Theresa跟她的丈夫一共生了16個孩子,幾乎是每年都在待產的狀況,女皇基本上都在床上處理國家大事;儘管如此,她卻是哈布斯堡家族裡最傑出的女政治家,統治奧地利有聲有色,實在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
走馬看花離開了宮殿內部,這時參觀的人潮湧現,各地的觀光客充斥入口:歐洲人、亞洲人,男女老少的嘈雜聲,讓我覺得一早就來是對的。只不過離開之前要上洗手間,就跟剛到時的情況大大不同。洗手間原本有兩處,設置較多間的那處因為正在封閉整修,導致全部的遊客只能使用另一處只設有兩間的洗手間。女性如廁的時間原本就比較久,加上只有兩間,門口一下子就大排長龍。眼見集合時間分秒迫近,我還是耐住性子等,快速解決生理需求後急忙跑向集合地點,發現幸好我還不是最後一個。在人潮開始塞爆熊布朗宮、破壞那份寧靜的優美前,我們離開了皇宮,準備前往市區。印象中,我們沿途經過了分離派會館、中央市場、以及國家歌劇院。「分離派」顧名思義,就是與當時傳統的藝術風格分離、自成一格,包括繪畫與建築都走向新興的風格,代表人物有建築師奧圖華格納﹝Otto Wagner﹞、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分離派會館屋頂上有一顆金色圓頂球,是由一片片金色月桂葉組成,曾被保守派譏為「像一顆大白菜」。中央市場據說除了周末休市以外,每天都相當熱鬧,類似我們的傳統市場,可以找到各種食材,連台灣的金蘭醬油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但不巧我們到的這天就是週日,於是我們只能看著那一格格小屋,想像它熱鬧時的情景。國家歌劇院外觀是一幢白牆綠頂的華麗建築,但是我們只是匆匆驅車經過,沒法仔細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