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30 17:58:14蔚藍海岸
一起走過的日子
年初時看了去年金馬獎頒獎典禮的重播,正巧是劉德華得到金馬影帝的片段;前陣子他的昔日戀人自資出了本書,宣稱這本書記錄了她與劉德華的那段情、描寫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劉德華,沒有得到他本人及影迷多大反應;前幾天整理凌亂已久的書桌,也赫然發現一疊錄音帶中,有一卷劉德華91年出的粵語專輯《不可不信‧‧緣》。之前早就想丟掉的,卻因為捨不得而放著。這幾天終於抽了空聽了一遍,歌詞即使已不熟,但旋律卻仍舊熟悉,因為那是年少時百聽不厭的專輯之一呀!在他的歌聲中,我也彷若乘著時光機,返回那段喜歡他的時期。
Andy Lau是我年少時的偶像。早在電影《法外情》、《最佳損友》以及他出第二張國語專輯《愛的連線》時就已經注意到這27歲左右的帥哥,直到1990年他來台灣宣傳他的第三張國語專輯《如果妳是我的傳說》以及他與周潤發合演的港片《賭神》,當時他瀟灑帥氣、笑起來一臉稚氣的模樣,風靡多少少女,我也毫無抵抗能力地臣服在他的魅力下﹝笑﹞。那時也經歷了「病症不輕」的「崇拜偶像症候群」:只要他來台灣,一定盡可能守住所有電視綜藝節目、廣播節目並且錄下來,一看再看、一聽再聽;知道那一家報紙有他的報導,一定去買來剪下收藏。如果意外沒看到節目或沒買到報紙,一定是哭天搶地、扼腕不已。還記得那時唸書時班上也有欣賞他的同學,這時就常會上演幾個女孩爭一張報紙的狀況,彷彿那就是他本人,每個人都拚了命要得到,搶不到就會難過一整天。那時影音產品也不發達,錄音帶還很普及、CD對小孩子來說也負擔不起,要買到一捲正版的粵語錄音帶更是困難重重。為了買到一張我很喜歡的粵語專輯《再會了》,我找遍市內的唱片行、甚至還央求要去香港的朋友務必幫我留意。之後獲得了那捲錄音帶時,就好像得到長生不老藥一樣,感動地快要哭出來。最難忘的回憶莫過於去看他在台灣的演唱會。那時我跟同學有幸擠進搖滾區的前面,離舞台只有幾十公尺的距離。親眼看見真實的Andy Lau在我眼前載歌載舞時,心悸動不已,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臉上清楚的一顰一笑,讓我努力克制不要昏倒,在心中不停按著快門,想將此時此刻紀錄下來,永遠記住與他共度的這一晚。之後他與人合資開了「天幕電影公司」,推出《神雕俠侶1991》、《戰神》、《天長地久》等等的戲,我都極力捧場,他的其他電影我也不錯過,連他以前年輕時演出的港片《鹿鼎記》、《神雕俠侶》、《楊家將》我都守在電視前按時收看;寫真集一出也省吃儉用去買;當時他為Pepsi代言,為了得到印有他照片的撲克牌,硬是灌了好多瓶百事可樂。只要人家一說到劉德華,就會豎起耳朵、睜大眼睛;那時有個好友也瘋狂地喜歡他,我們兩個更是通信通話都在談這個我們視為完美的男人﹝笑﹞。這些症狀的確不輕,可是卻是屬於那個時期的我很特別的回憶。
崇拜偶像並非總是愉快的,不理智地喜歡一個人時也會受自己情緒化所苦。我記得那時曾經歷兩件很大的衝擊。一件事就是傳出他在大陸拍戲車禍身亡的假消息。那時聽到這消息,晴天霹靂、欲哭無淚,整天失神,那時媒體也不是那麼發達,直到隔一天才確定是假消息,可是自己已經白傷心了一天﹝苦笑﹞,那是第一次感覺自己喜歡的人若不在世界上,自己會有多麼悲傷。另一件事就是他的秘密女友曝光的消息。那時失落感也很大,對一個信徒來說,即使知道自己的「偶像」有七情六慾很正常,卻仍舊不能坦然接受他身旁多了一個固定的女友這種事,這種另類的「佔有慾」真的很微妙。但也因經歷過這些事,我也多少有所成長,尤其是感情觀上。拜他所賜,讓年少的我因此學到了「死亡」以及「感情」的課程。
那時我在精神上虔誠地跟隨我的偶像,拜久了也彷彿真的可以感受到他賜予我力量。感謝他當時常鼓勵歌迷影迷要用功唸書,也會說些有道理的短語與人共勉,例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己心」、「守得雲開見月明」,所以那時我真的覺得這個「偶像」好靈,讓我能得到精神力量專心唸書﹝笑﹞。有關他的書,如「我要高飛」、「濃情愛不完」以及「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都一一買來閱讀收藏,渴望多了解自己喜歡的人一點,這是人共同的心理。從他的文字中知道他的喜好、他的個性、想法,想藉由這樣多貼近他一點。看他描述自己的幼年時期、初戀、進入演藝圈的過程,除了從他的話語獲得共鳴與勇氣外,也同樣希望他能繼續努力,拍出自己喜愛的電影,獲得肯定,擺脫「偶像」的形象,作一個自主的演員及歌手。
分享他的心情、欣賞他的作品、守候他在螢幕的演出,一過就是十年。在歲月流逝、我跨越人生另一階段後,漸漸地我不再在乎他的新聞,也不太注意他出專輯及推出電影的消息,那時才發現自己對他的情感竟已淡去。是因為他的作品無所突破,導致我一旦離開「崇拜偶像」階段後就無法再追隨他了嗎?還是因為自己喜好改變了?抑或是沒有什麼影音產品能持續我對他的注目,久而久之就沒有感覺了呢?「移情別戀」的答案無解,但是「劉德華」這個名字卻變成了一個既陌生且熟悉的名字。在2001年他赴日與常盤貴子宣傳電影《阿虎》,上了「SMAP*SMAP」,與木村拓哉握手交談那一幕,我內心有種很奇妙的感覺﹝笑﹞。因緣際會,我的「過去式」與「現在式」竟在同個空間相會,真是不可思議,也連帶想起自己的轉變。去年在電視上看了電影《無間道》,再次看見劉德華與梁朝偉的合作,以及劉德華飾演反派的演技,真有恍如隔世之感。我知道他一直努力嘗試新的角色磨練自己,直到《無間道》系列他才終於得到肯定,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獎項,證明自己是會演戲的。這個證明,他花了二十幾年才得到。
看著這位已42歲、仍舊單身的帥哥,捧著金馬獎座說著感言,我仍忍不住在電視前為他這光榮的一刻鼓掌。即使我已經不是華仔迷之一,但是他對我卻仍舊像個老朋友一樣,看見他獲獎,我也替他高興。在那段十年的歲月,雖然他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卻仍給我很多影響,構成我珍貴的一段年少回憶。此時聽著那時收藏的錄音帶,在他的熟悉的歌聲中,回憶著與他一起走過的日子;縱使有瘋狂的舉動、失控的情緒,但是如今回想起來絕不是幼稚無聊、不堪回首。不論跨越了多少人生階段,在我心中,Andy Lau在我年少時代所佔有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在任何時候回想起,總不禁會心一笑。
Andy Lau是我年少時的偶像。早在電影《法外情》、《最佳損友》以及他出第二張國語專輯《愛的連線》時就已經注意到這27歲左右的帥哥,直到1990年他來台灣宣傳他的第三張國語專輯《如果妳是我的傳說》以及他與周潤發合演的港片《賭神》,當時他瀟灑帥氣、笑起來一臉稚氣的模樣,風靡多少少女,我也毫無抵抗能力地臣服在他的魅力下﹝笑﹞。那時也經歷了「病症不輕」的「崇拜偶像症候群」:只要他來台灣,一定盡可能守住所有電視綜藝節目、廣播節目並且錄下來,一看再看、一聽再聽;知道那一家報紙有他的報導,一定去買來剪下收藏。如果意外沒看到節目或沒買到報紙,一定是哭天搶地、扼腕不已。還記得那時唸書時班上也有欣賞他的同學,這時就常會上演幾個女孩爭一張報紙的狀況,彷彿那就是他本人,每個人都拚了命要得到,搶不到就會難過一整天。那時影音產品也不發達,錄音帶還很普及、CD對小孩子來說也負擔不起,要買到一捲正版的粵語錄音帶更是困難重重。為了買到一張我很喜歡的粵語專輯《再會了》,我找遍市內的唱片行、甚至還央求要去香港的朋友務必幫我留意。之後獲得了那捲錄音帶時,就好像得到長生不老藥一樣,感動地快要哭出來。最難忘的回憶莫過於去看他在台灣的演唱會。那時我跟同學有幸擠進搖滾區的前面,離舞台只有幾十公尺的距離。親眼看見真實的Andy Lau在我眼前載歌載舞時,心悸動不已,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臉上清楚的一顰一笑,讓我努力克制不要昏倒,在心中不停按著快門,想將此時此刻紀錄下來,永遠記住與他共度的這一晚。之後他與人合資開了「天幕電影公司」,推出《神雕俠侶1991》、《戰神》、《天長地久》等等的戲,我都極力捧場,他的其他電影我也不錯過,連他以前年輕時演出的港片《鹿鼎記》、《神雕俠侶》、《楊家將》我都守在電視前按時收看;寫真集一出也省吃儉用去買;當時他為Pepsi代言,為了得到印有他照片的撲克牌,硬是灌了好多瓶百事可樂。只要人家一說到劉德華,就會豎起耳朵、睜大眼睛;那時有個好友也瘋狂地喜歡他,我們兩個更是通信通話都在談這個我們視為完美的男人﹝笑﹞。這些症狀的確不輕,可是卻是屬於那個時期的我很特別的回憶。
崇拜偶像並非總是愉快的,不理智地喜歡一個人時也會受自己情緒化所苦。我記得那時曾經歷兩件很大的衝擊。一件事就是傳出他在大陸拍戲車禍身亡的假消息。那時聽到這消息,晴天霹靂、欲哭無淚,整天失神,那時媒體也不是那麼發達,直到隔一天才確定是假消息,可是自己已經白傷心了一天﹝苦笑﹞,那是第一次感覺自己喜歡的人若不在世界上,自己會有多麼悲傷。另一件事就是他的秘密女友曝光的消息。那時失落感也很大,對一個信徒來說,即使知道自己的「偶像」有七情六慾很正常,卻仍舊不能坦然接受他身旁多了一個固定的女友這種事,這種另類的「佔有慾」真的很微妙。但也因經歷過這些事,我也多少有所成長,尤其是感情觀上。拜他所賜,讓年少的我因此學到了「死亡」以及「感情」的課程。
那時我在精神上虔誠地跟隨我的偶像,拜久了也彷彿真的可以感受到他賜予我力量。感謝他當時常鼓勵歌迷影迷要用功唸書,也會說些有道理的短語與人共勉,例如:「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己心」、「守得雲開見月明」,所以那時我真的覺得這個「偶像」好靈,讓我能得到精神力量專心唸書﹝笑﹞。有關他的書,如「我要高飛」、「濃情愛不完」以及「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都一一買來閱讀收藏,渴望多了解自己喜歡的人一點,這是人共同的心理。從他的文字中知道他的喜好、他的個性、想法,想藉由這樣多貼近他一點。看他描述自己的幼年時期、初戀、進入演藝圈的過程,除了從他的話語獲得共鳴與勇氣外,也同樣希望他能繼續努力,拍出自己喜愛的電影,獲得肯定,擺脫「偶像」的形象,作一個自主的演員及歌手。
分享他的心情、欣賞他的作品、守候他在螢幕的演出,一過就是十年。在歲月流逝、我跨越人生另一階段後,漸漸地我不再在乎他的新聞,也不太注意他出專輯及推出電影的消息,那時才發現自己對他的情感竟已淡去。是因為他的作品無所突破,導致我一旦離開「崇拜偶像」階段後就無法再追隨他了嗎?還是因為自己喜好改變了?抑或是沒有什麼影音產品能持續我對他的注目,久而久之就沒有感覺了呢?「移情別戀」的答案無解,但是「劉德華」這個名字卻變成了一個既陌生且熟悉的名字。在2001年他赴日與常盤貴子宣傳電影《阿虎》,上了「SMAP*SMAP」,與木村拓哉握手交談那一幕,我內心有種很奇妙的感覺﹝笑﹞。因緣際會,我的「過去式」與「現在式」竟在同個空間相會,真是不可思議,也連帶想起自己的轉變。去年在電視上看了電影《無間道》,再次看見劉德華與梁朝偉的合作,以及劉德華飾演反派的演技,真有恍如隔世之感。我知道他一直努力嘗試新的角色磨練自己,直到《無間道》系列他才終於得到肯定,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獎項,證明自己是會演戲的。這個證明,他花了二十幾年才得到。
看著這位已42歲、仍舊單身的帥哥,捧著金馬獎座說著感言,我仍忍不住在電視前為他這光榮的一刻鼓掌。即使我已經不是華仔迷之一,但是他對我卻仍舊像個老朋友一樣,看見他獲獎,我也替他高興。在那段十年的歲月,雖然他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偶像,卻仍給我很多影響,構成我珍貴的一段年少回憶。此時聽著那時收藏的錄音帶,在他的熟悉的歌聲中,回憶著與他一起走過的日子;縱使有瘋狂的舉動、失控的情緒,但是如今回想起來絕不是幼稚無聊、不堪回首。不論跨越了多少人生階段,在我心中,Andy Lau在我年少時代所佔有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在任何時候回想起,總不禁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