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5 18:57:47蔚藍海岸
探尋
一向不喜歡八卦新聞。每每看見誰被報導跟誰在一起、誰跟誰分手的消息,我總是一瞥而過、姑且聽之,不太注意細節;對認識的人也是如此,誰跟戀人怎麼了,誰的工作發生了什麼事,我也都不太感興趣,因為覺得那是別人的隱私,沒有必要拿來大作文章、甚至成為口耳相傳的話題。可是有些人卻很喜歡聽這些事情。「快快快告訴我,我要聽!」、「我告訴你/妳,你/妳不要告訴別人喔!」等等的這種開場白只要一出現,我就有想逃之夭夭的念頭,或許是潛意識裡不喜歡被這種八卦新聞轟炸到,反倒讓自己惹了一身腥。我也不太了解人們為何很喜歡知道這些跟自己其實沒太大關聯的事,或者喜歡四處去傳遞消息讓別人知道。就像「我無所謂」那首歌副歌的歌詞所言:「當感情是唯一解不開的結,而人愛聽誰傷了誰‧‧」,有人愛聽別人的是是非非,有人愛公開談論自己的想法,並且要別人注意到他/她,於是很多流言蜚語就此產生。別人的私事有這麼重要、有趣嗎?自己的生活為什麼就一定非要讓別人知道不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前陣子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某個節目邀請作家侯文詠來談他的新書,訪談間談到人的心理時才重新思考人的想法。
他舉例說在一間滿是小孩子的房間裡,亂哄哄的一片讓人不知如何讓小孩子安靜下來,如果只是一昧地喊叫根本不會有小朋友理會,可是如果這時開始對他們說:「我跟你們說一個故事喔,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話,現場不久就會一片寂靜,小朋友全部都會圍坐過來,全神貫注聽你說故事。為什麼會這樣呢?侯文詠邊沉思邊說著,可能是因為人是很寂寞的動物吧!在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喜歡旁敲側擊知道別人的故事,藉以抹去人與人之間那條無形的界線,從別人跟自己相似的故事裡感覺找到同伴,知道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這麼想來,人們為何喜歡談論別人的事的心理就不難理解。藉由探查別人的事情,知道別人也跟自己一樣脆弱時,就會覺得心安,因為自己不是一個人。想藉別人的際遇來感覺自己的存在,所以就算談論的人事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人們還是喜歡說長道短。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在做什麼事變得很重要,因為知道了這一切就感覺跟這個世界產生連結,自己不是脫序的,而是一個群體的一份子。所以為什麼有些人很喜歡擠進人家的話題中,就是因為怕被排擠、怕被忽略吧?在茶餘飯後的話題中、在親朋好友的八卦裡,找尋有趣的故事慰藉自己。
除了藉由探索別人的事以排遣自己的孤單外,也有人是會到處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藉由別人的肯定以得到自我認同感。語言學家Thompson & Hopper(2001)分析人類日常對話時就發現我們說話的內容大部分不是在於描述事情的發展過程,而是在表達自己對某事的看法或自己的價值觀。就像有人說發表在bbs上或網路上的私人日記其實都是為了讓人家看到才寫的﹝笑﹞。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被人注意,也渴望被了解跟肯定,藉以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會有人到處去發表自己寫的感想,也會連結自己的網站希望吸引很多人來看自己寫的東西,說是要大家「批評指教」,但其實都是希望得到讚美吧?我們小時候不是對於有些一直要舉手回答問題或主動幫老師做事的人多少有些不悅,覺得他們是「愛現」嗎?現在想起來,與其說是愛現,不如說是一種尋求肯定的心理吧?別人稱讚、鼓掌,就肯定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不停去展現自己,不停說給別人聽,就是要別人看見自己,尋求別人的注視,以獲得成就感。這是莫名的虛榮感,卻也是人類無可避免的性格,只因我們都需要被接納才能自信地走下去。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著什麼吧?不論尋找著什麼,跟人或自己都是脫不了關係的。不論是探索別人的故事,或是尋求別人的肯定,都是為了確定自己並不孤單、也有長處。經由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因為別人的鼓勵知道自己的優點。尋求上司的肯定證明自己工作做得好、尋找朋友家人的支持證明自己做的事是對的,或是尋找一位終生的伴侶以感受自己如何被愛以及愛人,尋求真理、意義等等,都可能是我們不停在追尋的事情。就像在這樣的新聞台中寫著自己的感想,也是探索自我的過程吧?對我來說,能夠被別人肯定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我卻不會主動告訴身邊認識的人「大家來我的新聞台逛逛呀!」這樣的話。或許一個新聞台就像是個小小的星球,在這個「主機宇宙」中,有幾萬顆小小星球依循自己的步調無聲地運行著,每個星球都有不同的型態,我也在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鋪陳著自己的故事,尋找著自己的步調跟本質。也可以說這個空間就像一個海岸,我將自己的想法放在一個個玻璃瓶中,三不五時來到這裡將小瓶子拋向大海,並不期望誰撿到哪只瓶子,只是單純地想將自己的想法傳送於無際的大海罷了。如果有人撿到了瓶子,閱讀了瓶中信,有了些微的感想,就是一種緣份,這或許也是我所追尋的一種「偶然」的微妙感覺吧?﹝笑﹞
他舉例說在一間滿是小孩子的房間裡,亂哄哄的一片讓人不知如何讓小孩子安靜下來,如果只是一昧地喊叫根本不會有小朋友理會,可是如果這時開始對他們說:「我跟你們說一個故事喔,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話,現場不久就會一片寂靜,小朋友全部都會圍坐過來,全神貫注聽你說故事。為什麼會這樣呢?侯文詠邊沉思邊說著,可能是因為人是很寂寞的動物吧!在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喜歡旁敲側擊知道別人的故事,藉以抹去人與人之間那條無形的界線,從別人跟自己相似的故事裡感覺找到同伴,知道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這麼想來,人們為何喜歡談論別人的事的心理就不難理解。藉由探查別人的事情,知道別人也跟自己一樣脆弱時,就會覺得心安,因為自己不是一個人。想藉別人的際遇來感覺自己的存在,所以就算談論的人事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人們還是喜歡說長道短。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在做什麼事變得很重要,因為知道了這一切就感覺跟這個世界產生連結,自己不是脫序的,而是一個群體的一份子。所以為什麼有些人很喜歡擠進人家的話題中,就是因為怕被排擠、怕被忽略吧?在茶餘飯後的話題中、在親朋好友的八卦裡,找尋有趣的故事慰藉自己。
除了藉由探索別人的事以排遣自己的孤單外,也有人是會到處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藉由別人的肯定以得到自我認同感。語言學家Thompson & Hopper(2001)分析人類日常對話時就發現我們說話的內容大部分不是在於描述事情的發展過程,而是在表達自己對某事的看法或自己的價值觀。就像有人說發表在bbs上或網路上的私人日記其實都是為了讓人家看到才寫的﹝笑﹞。也就是說,我們都希望被人注意,也渴望被了解跟肯定,藉以證明自己的價值。所以會有人到處去發表自己寫的感想,也會連結自己的網站希望吸引很多人來看自己寫的東西,說是要大家「批評指教」,但其實都是希望得到讚美吧?我們小時候不是對於有些一直要舉手回答問題或主動幫老師做事的人多少有些不悅,覺得他們是「愛現」嗎?現在想起來,與其說是愛現,不如說是一種尋求肯定的心理吧?別人稱讚、鼓掌,就肯定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不停去展現自己,不停說給別人聽,就是要別人看見自己,尋求別人的注視,以獲得成就感。這是莫名的虛榮感,卻也是人類無可避免的性格,只因我們都需要被接納才能自信地走下去。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著什麼吧?不論尋找著什麼,跟人或自己都是脫不了關係的。不論是探索別人的故事,或是尋求別人的肯定,都是為了確定自己並不孤單、也有長處。經由別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因為別人的鼓勵知道自己的優點。尋求上司的肯定證明自己工作做得好、尋找朋友家人的支持證明自己做的事是對的,或是尋找一位終生的伴侶以感受自己如何被愛以及愛人,尋求真理、意義等等,都可能是我們不停在追尋的事情。就像在這樣的新聞台中寫著自己的感想,也是探索自我的過程吧?對我來說,能夠被別人肯定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我卻不會主動告訴身邊認識的人「大家來我的新聞台逛逛呀!」這樣的話。或許一個新聞台就像是個小小的星球,在這個「主機宇宙」中,有幾萬顆小小星球依循自己的步調無聲地運行著,每個星球都有不同的型態,我也在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裡鋪陳著自己的故事,尋找著自己的步調跟本質。也可以說這個空間就像一個海岸,我將自己的想法放在一個個玻璃瓶中,三不五時來到這裡將小瓶子拋向大海,並不期望誰撿到哪只瓶子,只是單純地想將自己的想法傳送於無際的大海罷了。如果有人撿到了瓶子,閱讀了瓶中信,有了些微的感想,就是一種緣份,這或許也是我所追尋的一種「偶然」的微妙感覺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