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3 20:39:21陳雋弘

電影筆記【ET外星人】

 

 



 

 

 

1、《ET外星人》之所以成為永恆經典的原因,是它表達了我們心中共同的夢,也因為如此,它是神話,只是被移位成了科幻的形式。

 

 

2、正如小男孩所說:「只有小孩看的到他,大人是看不到的。」這證明了ET或許不來自宇宙遙遠的彼方,而正來自我們的內心。容格不也說了嗎,當代對原型的渴望成為了外星人神話的真正來源,雖然他的陳述更集中在「圓形」意象與「飛碟」傳說的關連上。「只有小孩看的到他,大人是看不到的」,這個主題性的斷言也將電影分成了兩個世界,一個屬於紅色、一個屬於藍色。

 

 

3、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電影裡的藍色世界是屬於成人的,並且以「鑰匙」作為精彩的強調,它代表了監禁與控制;而電影裡的紅色世界是屬於小孩的,它主要以片尾ET死而復活的「心臟」作為強調,它發出紅光、並且在那裡有一座真正的宇宙,當然,它代表的是想像與更新。我們可說整部電影是從藍色逐漸到紅色的過渡,片頭與片尾的太空船場景的藍紅對比已經清楚地展現了出來。我願說那是「飛逸」,從監禁與控制的成人世界往想像與更新的「宇宙」(那才是真正的「宇宙」)彼方的飛逸。那是史蒂芬史匹伯創造出來的經典畫面——小男孩騎著腳踏車,車籃裡裝著ET,兩次以剪影的姿態橫越過天空。一次在夜晚、一次在白天,一次是月亮、一次是太陽,一次屬於藍色、一次屬於紅色,一次美好而孤獨、一次更進而呼朋引伴終於獲得光榮的勝利。

 

 

4、電影裡這組顏色的母題最好的一次對比是:小男孩裝病在家,與ET在浴室裡玩水;突然電話鈴響,媽媽打來關心男孩病情。在這個場景裡,紅色與藍色清楚切分了兩個世界,浴室裡滿溢著紅光,而當小男孩衝出浴室接起電話時,他便「回到」了藍色的世界。在「電話」的母題上我們也看到同樣的暗示,小孩世界的電話總是紅色的,而成人的電話則屬於藍色。當然它也遍佈整個電影世界,大多隨意使用,但只要是重要的時刻,它總是回到各自的神話意義上。

 

 

5、但史蒂芬史匹伯精彩的地方更在於,他不讓「藍/紅」成為「冷酷/溫暖」的一對一表達。我的意思是,電影從頭到尾瀰漫著一股奇異的光彩,這光彩來自紅色、也同樣來自藍色。藍色並不因為屬於成人而令人生厭,雖然它始終伴著鑰匙的哐瑯聲響,也表現了某種監禁與控制,但本質上卻並不可惡。電影最後成人世界的大舉涉入,為ET進行急救,並且安排了穿著太空頭盔的男人對小男孩說著悄悄話——請注意這個鏡頭,小男孩的身影映現在男人黑色的面罩上;我對此的解釋是:我們都曾經是那個見過ET的小男孩。也因為如此,藍色的成人世界雖然充滿了監禁與控制,但那也只是表面的,它並不「冷酷」。與其說藍色與紅色是「對立」的關係,倒不如說它們是「互補」的關係,紅色是一個「被我們遺忘的世界」,無論它是從內心或外太空帶來了消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身體就會飛起來。

 

 

6、當然這組顏色的母題來自庫伯利克《2001太空漫遊》(在它之後,還有誰能不受到影響呢),它飽滿而濃豔,塗抹於現實又超越於現實。不只顏色來自《太空漫遊》,音樂也是的,那股奇異之光不只來自顏色、也同樣來自音樂。電影從頭到尾充滿自由與活力,雖然畫面大多黑暗、前方也總是充滿未知,但卻毫無詭異氣氛,這是因為音樂始終為我們帶來了「明亮」的感覺。尤其是電影最後半個小時,幾乎沒有一句對白,全然以光榮音樂來表現——光榮音樂,這不也是《太空漫遊》諸多經典的成就之一嗎?

 

 

7、電影最後將藍色「讓渡」給紅色,並且我們都跟隨著小男孩與ET一同飛了起來。其實只要一次飛翔就夠了,但第二次的飛翔更讓人訝異。第一次是小男孩孤獨的奇異之旅,幾乎在所有的童話故事裡我們都曾經與心中的「小男孩」經歷過這樣的飛行;然而史蒂芬史匹伯讓小男孩二度起飛了,並且這一次帶領著更多的小孩,在所有成人的「見證」之下,如此奇異又如此肯定地,飛了起來。這便與孤獨品嚐童話的滋味不同了,它更現實、也更童話,我的意思是:它更明確地「邀請」了整個成人世界,「見證」這場奇蹟,或者更好地說——「重新想起」這場奇蹟。也因為這第二次的飛翔,讓電影不再只是孤獨的美好,而成為了光榮的勝利。請注意我前面說的是「飛逸」,避免了「逃」這個字眼,因為沒有人需要逃,世界並不可惡,這場勝利將屬於所有的人,因為我們都曾經是那個見過ET的小男孩,儘管此刻我們已經長大。

 

 

8、最後分離的場景,ET說:「跟我走」,小男孩說:「留下來」;ET心臟的紅光此刻轉移到了指尖之上,他輕輕點著小男孩的額頭,說著:「我永遠會在這裡」。這個經典意象來自米開蘭基羅的《創世紀》,更遠則來自於聖經神話,亞當與上帝幾乎快要觸及的指尖,兩者間的「空白」成為了永恆的「奧秘」。如果真如容格所說,這一切都來自於我們的潛意識深淵,則不管那是神話、宗教、或外太空,它都是我們共同的夢。「跟我走」、「留下來」,多經典的兩句台詞,這麼平易簡單、又幾乎毫無解決的可能,讓不同世代的所有人對其困惑、著迷,依依不忍離去。



9、最後要再提一下一個無關電影卻關乎重要意義的片段,那是外星人第一次與小男孩見面時,「模仿」了小男孩的一舉一動。這個安排太精彩了,亞里斯多德說:「人類天生喜歡模仿」,又說:「人類自模仿中得到快樂」,且不管這個論斷後來經歷了怎樣複雜的辯難,它都是一個謎。「模仿」,動機是什麼呢?心理是什麼呢?作用是什麼呢?幾乎都沒有定論。當外星人模仿著小男孩的一舉一動時,他「感覺」到了什麼呢?在兩者之間又有什麼發生了呢?也許就是這個「謎」使得外星人與小男孩之間產生了神秘的關連,從身體乃至心靈。電影最後他們都生病了,並且腦波疊合為一;如果我們結合文學、宗教、心理學,「模仿」會不會像「夢」一樣,也是一種「認知的想像遊戲」呢?在這過程裡,我們參與到一個情境之中,進行多元的組合與嘗試。在看似無用的活動裡,得到創造自己的機會。果真如此,則「模仿」的對象當然就是那「另一個自己」了,在模仿的過程中,我們與另一個更廣大的中心進行交流,借用柏拉圖的概念,進而「回憶」起我們是誰。無論如何,「模仿的遊戲」太過神秘了,我更願意說它與亞當和上帝指頭之間的空白相當,那裡必定有一個秘密,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揭曉它的意義,但所有意義都從它產生。

 

 

※一定要囉唆地提一下,《康熙來了》片頭便有挪用這個經典畫面歐:)

 


 

 

 

 




蒼蠅水 2020-01-11 03:11:02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09-10-06 19:00:34

應該也還好
偶爾手邊有什麼就看什麼囉

剛好朋友回來
要去吃飯

coastline 2009-10-05 22:37:37

最近看電影的速度真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