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8 00:46:44陳雋弘

電影筆記【追殺比爾‧上集】

 

 



 

 

1、昆汀‧塔倫提諾是個天才,而他之所以是個天才的原因乃是因為他是個瘋子,多麼迷人的結合啊,天才與瘋子,都在《追殺比爾》裡了。

 

 

2、《追殺比爾》幾乎用盡了所有絢爛的方式來拍暴力,那是:以童話來拍暴力、以口哨來拍暴力、以卡通來拍暴力、以「醉生夢死」來拍暴力、以樂團來拍暴力、以及以禪意來拍暴力,貫穿其中的則是熱情洋溢的音樂(雖然偶爾轉為憂鬱),而對於每一種暴力風格都當之無愧地可稱得上經典運用。

 

 

3、《追殺比爾》共分五章,宛如樂章與詩篇,每一段落都以華麗的風格「反諷地」呈現了暴力的主題——四年前被比爾殺害未死的孕婦鄔瑪舒曼,四年後突然從植物人狀態甦醒,失去人生的她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報仇行動。然而重要的是,片名雖然叫做《追殺比爾》,但從開始到最後「比爾」都隱而未現,甚至整部電影毫不掩飾要拍續集地,結束在一連串未完成的報仇之旅上。即使《追殺比爾》真的推出了續集,我仍認為「比爾」的隱而未現對於電影的「完整性」來說有絕對必要的作用。我願說那是「因為有了比爾,我們才能展開追殺」,而這是什麼意思呢?

 

 

4、意思是說我們必須回到前面兩點。如果昆汀‧塔倫提諾是個天才、也是個瘋子,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比爾」使他成為瘋子、而「追殺」則讓他成為天才。這還必須結合第二點來理解:「比爾」給了電影復仇與暴力的主題,而昆汀‧塔倫提諾則以無比華麗的風格展開了一連串反諷式的「追殺」。因此對於電影來說,「向比爾復仇」並不是真正的重點,重點在於昆汀‧塔倫提諾為我們示範了一場「華麗的追殺」風格。換個更簡潔的說法:《追殺比爾》讓「故事」消失了,而讓「過程」得以凸現。

 

 

5、而對於這一連串的華麗追殺風格,幾乎在每一段都可以挑出堪稱經典的設計:第一段的童話般的鮮豔色彩,特別是兩個女人對峙時,血流滿身,透明光亮的落地窗外卻出現了一個小女孩背著書包放學走進家門;第二段吹著口哨的性感護士,輕揚的哨音伴隨著步步逼近的殺機;第三段以卡通的方式幫劉玉玲回憶了幼年時親眼目睹家破人亡的變態經驗;第四段那個詼諧壽司師傅,身後歪歪扭扭寫著的「醉生夢死」書法;第五段年輕女孩組成的搖滾樂團,在唱出心中熱血的同時,鄔馬舒曼也讓自己的理想遍灑成為滿屋的鮮血;特別在這一段有一場黑白畫面的設計,隨著敵人眼球的被摘除,整個畫面轉為黑白呈現。這場戲的黑白風格冷靜而且精緻,卻給人一種「偽裝的嚴肅感」,是黑白手法的又一次經典運用。最後則是以東方獨有的「滴漏」水鐘營造出單調空靈的背景音,為一連串的復仇行動,做了最好的提點。

 

 

6、女生的腳指很重要,鄔瑪舒曼有一雙爛腳,真是噁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