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
十二月。
距離畢業僅剩短短六個月。
玩了許多日子,作亂了許多日子,教了許多日子。
一直以來藉著忙碌沖掉感性而不知所云的日子,似乎也不賴。
教書是學習日文後的一大突破。
用的是以前學習的方式,教法裡有老師的影子。
第一次嚐到一次手寫一百多個日文漢字是什麼樣的感覺。
第一次嚐到出問題給人寫需要花費多少心力與時間。
看著曾經自己寫的8.90分的考卷,心頭只有一句感謝。
老師,謝謝妳們,妳們的用心良苦,學生感受到了。
透過教學,一方面讓自己漸進更為理性。
少了感性的角度,因為很多事情不見得是感性就能取代一切。
正如一段感情不能全是感性主導,少了理性只是死路一條。
很多事情我們會藉由書籍或媒體等多方面接收訊息,以至於我們會認為很多事情都像小說或電影般地發展下去。
舉例來說,有不少部小說都曾將書店視為情感發生點,因為漂亮的女孩子都會去書店看書,坐在那裡一個下午,拿著書本就是有氣質的代表。
但那終究是小說裡的世界,現實裡拿著書坐在書店裡的不見得一定是漂亮的女孩子。
自從在書店上班後我明白一件事,就是即使打了噴涕挖了鼻屎,客人仍會抝書吃著早餐並在店裡看書。
當然,絕對不是漂亮的女孩子。
這便是現實,真正漂亮的女孩子只會把書買回家看。(或者只會買文具)
隨著年紀增長,明白的事理越多。
這似乎是個不爭的事實,但相對的心中的某個區塊似乎也逐漸死去。
我不再能看一個電影單純地覺得它好棒好感人,希望也能像電影一樣。
取而代之的是他是怎麼拍攝?用什麼?考慮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的劇情?
男主角心態是什麼?為什麼原作者要這樣設定?
猶似個機械,但偏偏又正確無誤,無可反駁。
我感謝一切曾經遇過的人,曾經發生的事。
沒有你/妳們的因,無從造就這樣的理性,這樣的鐵石心腸。
慶幸的是還有支筆,還有個說創作就創作的腦袋。
這樣就好,用個不斷學習的腦袋去面對將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