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13 16:24:37雪登

闖入泰雅國度之尖石行

成員:我、小白、老爸、老媽
時間:民國94年的平安夜

尖石,內灣再進去一些,過去總覺得那是要辦入山證,出入不便的遙遠國度。其實不然,除非要去宇老、秀巒甚至是司馬庫斯、鎮西堡一帶,否則,尖石,一點也不遠。

從內灣到尖石,車行時間其實不過十來分鐘而已,在過去,到達尖石大橋之前,油羅溪上還有座北角吊橋,這是旅行作家劉克襄鍾情的景點,也是每次造訪尖石之時必到之處。由照片觀之,與內灣吊橋相比,北角吊橋樸實許多。但不幸的,93年7月的艾莉風災,北角吊橋幾近全毀,聽說目前僅存入口橋失及石獅可供憑弔,但因為我不清楚正確位置,因此緣鏗一面。有些後悔過去到內灣時未能更進一步深入尖石一探。

前行,路分兩條,左邊的路可通往尖石鄉公所,我走右邊的路,遠望公所,十分新穎,歐式風,但我不解,為何不設計較具原住民風格的建築呢?曾身為另一鄉公所公職人員的我,真希望原因不是我想的那樣,建築造型氣派之餘再融合當地風貌其實是比較洽當的。這條通往尖石的竹120線,看得出來,是最近幾年才又修築拓宽完成的,也風災曾烙印的傷口也十分明顯。

尖石大橋到了,橫跨油羅溪的大橋,分來回兩個車道,不要走錯了。在橋旁的溪床上,高聳著一座造型特異的巨石,據說這就是尖石地名的由來,歷經風災的摧殘,巨石屹立不搖,身為精神象徵,當之無愧。

若選擇走尖石大橋,可通往梅花部落、那羅部落,最遠可到宇老、秀巒、李崠山、鎮西堡、司馬庫斯等地,若要泡溫泉也選擇往此方向,有錦屏溫泉、朝日溫泉等可供選擇。若選擇直行不過尖石大橋,而續行竹120縣道的話,最知名的景點就是薰衣草森林,有某偶像劇就在那裏取景,我也不免俗的前去朝聖一番。順著指標彎入一條小產業道路,不過約莫1分鐘時間,路旁就出現車輛停放,接著就要排隊了,雖也可把車停放路旁走入上山入園,事實上我們也這麼做了,但考量媽媽的身體狀況,還是決定下次再來。

再前行,過嘉新大橋後,就是魚之鄉的入口。魚之鄉,是一個新的溫泉渡假村,小木屋還在施工中,溫泉SPA也顯得小家碧玉許多,餐飲嗎?當然也是頗有價位,會來這裏,主要是最近媒體在報導的水火同源。來此之前,在梅花山莊巧遇尖石鄉公所的祕書,他是對這個景點持懷疑態度。看了之後,頗有同感,因為這個水火同源是用水管接溫泉水過來的,並非原地自然湧出。且溫泉內含低燃點的瓦斯,泡起溫泉豈不令人提心吊膽。水火同源真假難辨,但至少替業者打響了知名度。不免俗,既然到了,當然還是要小白和這個景點合照一張。

依資料,沿竹120縣道續行下去,可接到水田道路,最近步行可到鴛鴦谷瀑布群,當然了,這麼領悟級的行程,爸媽不宜,甚至連小白可能也都面有難色,所以還是下回再探。

對我來說,跨過尖石大橋,接上竹60縣道,才是真正來到尖石,路旁偶而可見的教堂,原住民的圖騰,別具特色的陽具公園,還有馬路上嬉戲的小花與小黑,時值耶誕節前夕,部份人家還會妝點耶誕樣。錦屏大橋是個景點,也是分隔點,右上往梅花部落,甚者可到五峰、清泉,右下往溪谷,可往錦屏溫泉、朝日溫泉等。過錦屏大橋,往那羅,還可看到山壁上的原住民人像圖騰。到錦屏大橋,不妨下車一遊,橋上有許多雕刻圖騰,訴說許多原住民的傳說做事。

我們先選擇前往梅花山莊,去梅花山莊沒別的用意,純粹想找個地方吃飯,甚至泡溫泉罷了。這是間泰雅族人開的民宿,我們到時正有兩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正拿噴火器在烤鵝,小女孩十分天真浪漫,對我們的一切頗有興趣,對數位相機更是好奇,小白與她們玩得十分愉快,另有一個一歲多的小女孩也來與我們玩耍,不禁讓我想起外甥女小泡芙。梅花山莊的老闆是她們的外婆,她們是週末才會根隨媽媽一起到梅花山莊幫忙兼渡假,平時住竹東。臨走之前,也與她們相約日後見。許久未吃過泰雅風味餐了,此番一吃,其實我沒有特別的感覺,對我來說,造訪梅花山莊,最大收穫是群山環繞的美景,以及小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當然,樂在其中的小白的笑容也一樣讓我難忘。

過了錦屏大橋,那羅部落就不遠了,但先看到的是石壁上巨大的勇士石刻。勇士所指的地方就是那羅的方向。關於那羅部落,我是由【台灣的人文步道】這本書得知的。除了「老師,斯卡也答」這部電影是在這個部落拍攝之外,還得知這裏有條那羅人文步道及青蛙石等景點。搜尋的結果,青蛙石?yes!人文步道?No !

青蛙石並不難找,因為在路旁就有一個青蛙石小公園。感覺上,不像青蛙,倒像蛙蛙魚(反正都有蛙),比我想像的還要巨大,或許青蛙石有靈性吧!儘管面臨過一年半前的風災水患的襲擊,青蛙石依舊穩固如初,除了神奇,還是神奇。但是小白顯然對於青蛙石公園裏唯妙唯肖的青蛙石雕有興趣多了,想當然爾,再照一張吧!

前行,過了一座橋之後,仔細看,就在路旁,會有一個復興一坑的廢礦坑,在台灣的人文步道的一書的照片還是深藏於荒煙漫草之中,但沒想到現在已整理完畢,在路旁就看得很清楚,不過還是要感謝小白喔,四眼田雞的小白眼鏡果然不是戴假的,雖然車子速度不慢,但還是眼尖的認出。事實上,由於台灣山地面積廣大,煤礦開採業曾經盛極一時,就連台北盆地四週也常有礦場的遺跡,如果你夠細心,悠遊山林間時可試著找尋昔日礦工所遺留的點點滴滴。

人文步道及那羅吊橋是此行的主要目的,根據書中的描述,步道及吊橋應該是在河邊才對,但河邊卻處處是颱風肆虐過的痕跡,一部部挖土機正在進行著生態工法的工程,雖找到書中所說的水泥橋-那羅橋,但河的對岸卻絲毫不見任何步道或吊橋,到底在哪兒呢?車續前行,離那羅部落愈來愈遠,再往前只怕就快到秀巒了。車子調頭後猛然間,望見在河岸邊似乎有吊橋的蹤跡,雖將車停在路旁,與小白一同試圖找尋,但卻遍尋不著任何可下切到吊橋處的路。因此決定換個方式,先過那羅橋再說,河的另一岸狀況真是慘不忍睹,完全看不到像樣的路,更別說步道了,但已可清楚看到吊橋的所在。車子勉強在泥土路上行駛,可能在附近施工的工人都會覺得納悶,怎麼會有人特地開車走這個沒路的路。終於到了吊橋處。那羅吊橋可說是已經半毀了,雖然橋柱依舊,但橋面木板嚴重傾斜,橋的另一端的河床也墊高了不少,即使能通行,到另一端也無路可走。看見此情形,不只是我,小白也多所遺憾,我們來得太晚了,人雖有情,但風災無情,帶走多少美景與人情。這附近還有間那羅祕花園,歐風建築,但聯外道路不通,店家也歇業了。

時候不早了,我們決定回到內灣用餐,此行,風災的無情令我們感嘆萬分,但在梅花山莊與小朋友同樂令我們難忘。在勇士圖騰雕像附近的竹60縣道上,突遇一片美麗的楓紅,令我們驚豔不已。回顧此行,我們還是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