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2 13:59:50雪登
台北城隨想
寫這一則文章,我沒有任何佐證,一切只是我的想像。
去年,是台北城落成120週年紀念,耳聞最近,台北市政府以台北市與七星山的關係密切,準備舉辦七星山登山活動。台北城與七星山的關係,一切的說法是當年福建巡撫岑毓英選定建城城址,而後接手台北城建城事務的台灣兵備道劉璈以風水為考量,認為台北城應以大屯火山群為憑峙,因此將台北城原本正南北走向的格局,改成略呈東北-西南走向,也造成後來的東城牆,現今的中山南路正好指向七星山。但事實確是如此嗎?
劉璈為何更改台北城城牆的位址,沒有任何文獻記載相關原委因此已不可考,風水說或許是原因之一,但也僅供參考。以現今任何公共建設來看,位置變更是何等的大事,不只部份城外變城內,城內變城外,城門地點改變更影響商人的商機,城內外百姓進出台北城的便利。而且,七星山目標明顯,我跑遍台北縣市,看過很多道路其實都恰巧的正對著七星山,因此,台北城東城牆指向七星山或許也正好是個巧合。
最近,看過一些資料,赫然發現台北城東門除了熟知的名字景福門外,還有一個名稱叫照正門。這確實令我有些訝異,東門有兩個名字,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東門與北門一樣有外墎,照正門或許是外墎的名字。也有學者認為,或許當初的東門內外的城門上掛的匾額不同,外為照正門,內為景福門。但讓我好奇的是『照正』的意義為何?
我們都知道,南門的名字是麗正門,取義為美麗的正門,代表台北城是坐北朝南。照正呢?難道是取義為東昇旭日照耀的正門嗎?我不確定。但或許可想像,台北的緯度高於北緯23.5度,終年太陽必是從東方偏南的位置昇起,台北城或許在劉璈的規劃中是坐西朝東,以東門為正門,調整城牆走勢是為了讓東門能正對著太陽昇起的方向(或許以春分及秋分為基準)。而如此,也正好可讓台北城背倚觀音山,畢竟長久以來,觀音山才是普遍被認定的風水寶地。
但畢竟這只是我的想像,也許答案亟為簡單,當時台北勢力最大的就是大稻程及艋舺兩個商業集團,或許台北城址的調整只是應這兩個地方的商業需求或是土地取得是否便利罷了。
去年,是台北城落成120週年紀念,耳聞最近,台北市政府以台北市與七星山的關係密切,準備舉辦七星山登山活動。台北城與七星山的關係,一切的說法是當年福建巡撫岑毓英選定建城城址,而後接手台北城建城事務的台灣兵備道劉璈以風水為考量,認為台北城應以大屯火山群為憑峙,因此將台北城原本正南北走向的格局,改成略呈東北-西南走向,也造成後來的東城牆,現今的中山南路正好指向七星山。但事實確是如此嗎?
劉璈為何更改台北城城牆的位址,沒有任何文獻記載相關原委因此已不可考,風水說或許是原因之一,但也僅供參考。以現今任何公共建設來看,位置變更是何等的大事,不只部份城外變城內,城內變城外,城門地點改變更影響商人的商機,城內外百姓進出台北城的便利。而且,七星山目標明顯,我跑遍台北縣市,看過很多道路其實都恰巧的正對著七星山,因此,台北城東城牆指向七星山或許也正好是個巧合。
最近,看過一些資料,赫然發現台北城東門除了熟知的名字景福門外,還有一個名稱叫照正門。這確實令我有些訝異,東門有兩個名字,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東門與北門一樣有外墎,照正門或許是外墎的名字。也有學者認為,或許當初的東門內外的城門上掛的匾額不同,外為照正門,內為景福門。但讓我好奇的是『照正』的意義為何?
我們都知道,南門的名字是麗正門,取義為美麗的正門,代表台北城是坐北朝南。照正呢?難道是取義為東昇旭日照耀的正門嗎?我不確定。但或許可想像,台北的緯度高於北緯23.5度,終年太陽必是從東方偏南的位置昇起,台北城或許在劉璈的規劃中是坐西朝東,以東門為正門,調整城牆走勢是為了讓東門能正對著太陽昇起的方向(或許以春分及秋分為基準)。而如此,也正好可讓台北城背倚觀音山,畢竟長久以來,觀音山才是普遍被認定的風水寶地。
但畢竟這只是我的想像,也許答案亟為簡單,當時台北勢力最大的就是大稻程及艋舺兩個商業集團,或許台北城址的調整只是應這兩個地方的商業需求或是土地取得是否便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