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3 13:37:44雪登
白米甕、瑪鋉及康熙台北湖
這是我在登山補給站中,回覆山界前輩獨行俠對於白米甕、瑪鋉的由來,及康熙台北湖的存在與否的不同意見,放在新聞台,或許有人會有興趣吧!
Dear 獨行俠兄:
關於您的說法,我有幾點意見:
關於白米甕砲台:
(一)我所能蒐集到的資料顯示,西班牙傳教士曾於基隆的Parian興建過教堂(St. Joseph),未聞西班牙曾在Parian興建過砲台,不知您的資料來源為何?西班牙在基隆地區曾興建過的城砦,在很多西荷日的文獻資料都找得到(當然國內學者的學術論文也有),您可參考比對。我的認知,西班牙人沒有在Parian興建過砲台,也沒有以Parian為名的砲台,所以您對白米甕砲台就是Parian的推論,我認為一概不成立。
(二)翁佳音先生認為白米甕砲台是西班牙的St. Millan(白米甕(Bí-àng)≒ Millan),在東水道的入口處。但我看村上直次郎先生的翻譯,老覺得翻譯文指的好像在和平島上,可能我沒慧根。
(三)白米甕砲台是西班牙人所建造的決定性證據是來自1942年荷蘭人隊長Joost de Hont所寫的《Rapport van Joost de Hont vanwegen den wegh van hier naer Quelangh over landt te gaen, hoe deselveheeft bevonden》從淡水林子到雞籠的報告中所提的第三天後半行程:『越過山之後,見到一片水域,我們從那裏走中間之路,共花費半小時之久而抵達Specken所拆毀的Songo角面堡。十一時抵Quimaurij,下午從該處橫渡Salvador城堡。』Songo指的就是白米甕砲台,Specken是譏諷西班人是豬仔兵。他可沒講Parian。
關於瑪鋉:
(一)我認為該地最原始就叫瑪鋉,而非瑪鍊,理由同樣來自Joost de Hont的報告,不過是第二天後半的行程:『我們爬過一座山,來到一沙灘地,盡頭有一條叫做Basa的大溪。當晚因天候不良,我們不得不夜宿在一間小獵屋裏。』這條叫Basa的大溪,我認為就是瑪鋉溪,Basa就是瑪鋉的起源。而他們夜宿的小獵屋,也極有可能就是淡北外八景的瑪鋉番房。若當地有Parian漢人社區,大可去向漢人藉宿,何苦擠在小獵屋。但他也沒提到當地有Parian漢人社區。
(二)19世紀清法戰爭前後,法國人所繪製的地圖把現今翡翠灣一帶標明為Masou,再一次證明瑪鋉才是原名,瑪鍊是筆誤。附帶一提,有關『鄭氏在驅趕荷蘭人後,在今日萬里的核二廠屯兵防守,此後該地便叫「國聖埔」』套句劉還月先生所說的話,「那只不過是個美麗的傳說」。
(三)『惟此處也被當地居住的凱達格蘭族稱為「VA SAI」』,請問獨行俠兄,出處為何處?
關於康熙台北湖:
(一)康熙台北湖成立的三大證據:郁永河的裨海記遊記載,諸羅縣志的「山川總圖」其中的「干豆門」、「靈山宮圖」,以及雍正台灣輿圖。裨海記遊是記載康熙33年(西元1694年)發生地震,諸羅縣志是1717年出版,雍正台灣輿圖則推估約在雍正5年至12年間繪製(西元1727至1734年),但不可忽略的是康熙皇帝為完成皇輿全覽圖,曾於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4月18日至20月20日,派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J.B.Regis)、馮秉正(Jos.de Mailla)、德瑪諾(R.Hinderer)等三人到台灣及澎湖,用三角測量法完成了台灣部份的「皇輿全覽圖」。三名傳教士很詐,除了把圖送回北京交差,也把圖賣給法國廠商出版世界地圖。但不管是皇輿全覽圖還是世界地圖,台北盆地都清楚繪出淡水河、基隆河及新店溪,完全沒有台北湖。皇輿全覽圖的真實性無庸至疑,那郁永河的記載及雍正台灣輿圖豈不大有問題,除非康熙台北湖發生過二次,剛好避開三名傳教士來台期間,但太不可能了。附帶一提,雍正皇帝沒派人來台灣量測地圖。再附帶一提,沒有康熙台北湖的「康熙台灣輿圖」依學者最新研究,繪製時間約在康熙31年到43年間(西元1692至1704年),若真正的繪製年代在1694年後(機率是蠻高的),那裨海記遊寫的是不是康熙台北湖,那就大有問題了。
(二)大地雜誌那篇我也有看過,不過記得國中時地理課本所說的,台北盆地的最低點是板橋,那,發生康熙台北湖或是海水上升,竟然都淹不到板橋,甚至康熙台北湖消失而板橋還是最低點,那豈不怪哉。不過,在以前提到康熙台北湖時是把板橋列入淹沒區沒錯,因為那時武澇灣社還被認定在新莊,尹章義教授寫的新莊市歷史也是以此為出發點,但後來武澇社確認是在板橋江子翠地區,因此才把板橋從淹沒區除名。雍正台灣輿圖中看不到劍潭山,劍潭山被淹沒了,但板橋沒事,實在太不合理了。此外台北盆地過去有許多埤也不能代表什麼,納莉颱風一來,要多少埤就有多少埤,台北本來就是低窪地。桃園的埤塘數量是勇冠全球,但可沒人說以前有桃園大湖。
(三)出現康熙台北湖,是何等重大的事件,但只有郁永河寫出來,康熙台北湖消失,這也應該是大事,卻沒人提,大家只以湖泊淤積消失輕輕帶過,豈不怪哉。
(四)現在地質資料顯示台北盆地曾是湖泊,但無法證明康熙時代有形成大湖,要證明康熙台北湖存在,恐需多些證據才行。
Dear 獨行俠兄:
關於您的說法,我有幾點意見:
關於白米甕砲台:
(一)我所能蒐集到的資料顯示,西班牙傳教士曾於基隆的Parian興建過教堂(St. Joseph),未聞西班牙曾在Parian興建過砲台,不知您的資料來源為何?西班牙在基隆地區曾興建過的城砦,在很多西荷日的文獻資料都找得到(當然國內學者的學術論文也有),您可參考比對。我的認知,西班牙人沒有在Parian興建過砲台,也沒有以Parian為名的砲台,所以您對白米甕砲台就是Parian的推論,我認為一概不成立。
(二)翁佳音先生認為白米甕砲台是西班牙的St. Millan(白米甕(Bí-àng)≒ Millan),在東水道的入口處。但我看村上直次郎先生的翻譯,老覺得翻譯文指的好像在和平島上,可能我沒慧根。
(三)白米甕砲台是西班牙人所建造的決定性證據是來自1942年荷蘭人隊長Joost de Hont所寫的《Rapport van Joost de Hont vanwegen den wegh van hier naer Quelangh over landt te gaen, hoe deselveheeft bevonden》從淡水林子到雞籠的報告中所提的第三天後半行程:『越過山之後,見到一片水域,我們從那裏走中間之路,共花費半小時之久而抵達Specken所拆毀的Songo角面堡。十一時抵Quimaurij,下午從該處橫渡Salvador城堡。』Songo指的就是白米甕砲台,Specken是譏諷西班人是豬仔兵。他可沒講Parian。
關於瑪鋉:
(一)我認為該地最原始就叫瑪鋉,而非瑪鍊,理由同樣來自Joost de Hont的報告,不過是第二天後半的行程:『我們爬過一座山,來到一沙灘地,盡頭有一條叫做Basa的大溪。當晚因天候不良,我們不得不夜宿在一間小獵屋裏。』這條叫Basa的大溪,我認為就是瑪鋉溪,Basa就是瑪鋉的起源。而他們夜宿的小獵屋,也極有可能就是淡北外八景的瑪鋉番房。若當地有Parian漢人社區,大可去向漢人藉宿,何苦擠在小獵屋。但他也沒提到當地有Parian漢人社區。
(二)19世紀清法戰爭前後,法國人所繪製的地圖把現今翡翠灣一帶標明為Masou,再一次證明瑪鋉才是原名,瑪鍊是筆誤。附帶一提,有關『鄭氏在驅趕荷蘭人後,在今日萬里的核二廠屯兵防守,此後該地便叫「國聖埔」』套句劉還月先生所說的話,「那只不過是個美麗的傳說」。
(三)『惟此處也被當地居住的凱達格蘭族稱為「VA SAI」』,請問獨行俠兄,出處為何處?
關於康熙台北湖:
(一)康熙台北湖成立的三大證據:郁永河的裨海記遊記載,諸羅縣志的「山川總圖」其中的「干豆門」、「靈山宮圖」,以及雍正台灣輿圖。裨海記遊是記載康熙33年(西元1694年)發生地震,諸羅縣志是1717年出版,雍正台灣輿圖則推估約在雍正5年至12年間繪製(西元1727至1734年),但不可忽略的是康熙皇帝為完成皇輿全覽圖,曾於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4月18日至20月20日,派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J.B.Regis)、馮秉正(Jos.de Mailla)、德瑪諾(R.Hinderer)等三人到台灣及澎湖,用三角測量法完成了台灣部份的「皇輿全覽圖」。三名傳教士很詐,除了把圖送回北京交差,也把圖賣給法國廠商出版世界地圖。但不管是皇輿全覽圖還是世界地圖,台北盆地都清楚繪出淡水河、基隆河及新店溪,完全沒有台北湖。皇輿全覽圖的真實性無庸至疑,那郁永河的記載及雍正台灣輿圖豈不大有問題,除非康熙台北湖發生過二次,剛好避開三名傳教士來台期間,但太不可能了。附帶一提,雍正皇帝沒派人來台灣量測地圖。再附帶一提,沒有康熙台北湖的「康熙台灣輿圖」依學者最新研究,繪製時間約在康熙31年到43年間(西元1692至1704年),若真正的繪製年代在1694年後(機率是蠻高的),那裨海記遊寫的是不是康熙台北湖,那就大有問題了。
(二)大地雜誌那篇我也有看過,不過記得國中時地理課本所說的,台北盆地的最低點是板橋,那,發生康熙台北湖或是海水上升,竟然都淹不到板橋,甚至康熙台北湖消失而板橋還是最低點,那豈不怪哉。不過,在以前提到康熙台北湖時是把板橋列入淹沒區沒錯,因為那時武澇灣社還被認定在新莊,尹章義教授寫的新莊市歷史也是以此為出發點,但後來武澇社確認是在板橋江子翠地區,因此才把板橋從淹沒區除名。雍正台灣輿圖中看不到劍潭山,劍潭山被淹沒了,但板橋沒事,實在太不合理了。此外台北盆地過去有許多埤也不能代表什麼,納莉颱風一來,要多少埤就有多少埤,台北本來就是低窪地。桃園的埤塘數量是勇冠全球,但可沒人說以前有桃園大湖。
(三)出現康熙台北湖,是何等重大的事件,但只有郁永河寫出來,康熙台北湖消失,這也應該是大事,卻沒人提,大家只以湖泊淤積消失輕輕帶過,豈不怪哉。
(四)現在地質資料顯示台北盆地曾是湖泊,但無法證明康熙時代有形成大湖,要證明康熙台北湖存在,恐需多些證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