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07 12:17:43叢林
關山崁頂太祖祀壺信仰【原】
再談談大滿族…..
西拉雅族系包含了三個支族,西拉雅族、大滿族、馬卡道族,其中住在關山的是屬於大滿族。祀壺是族人的守護神,西拉雅族稱為「阿立祖」,大滿族稱為「太祖」,馬卡道族稱為「老祖」,彼此的祭祀儀式、日期並不太一樣。關山的大滿族主要分佈於里壠、月眉、電光、豐泉等里,他們是從清朝時期、日據時代,輾轉從西部到花蓮臺東落腳,甚至到光復初期也有少部份從恒春遷來。
位於關山鎮里壠里的崁頂,是個往中央山脈上坡的一個小小台地上,這裡住了十餘戶的西拉雅族大滿支族,此地的居民仍保有傳統的祀壺信仰。祀壺人家共有四戶,但祀壺的方示卻不盡相同,其中有一戶潘姓人家中的祀壺是由女主人所祭拜,祀壺是她的婆婆所傳下的。在大滿族的社會裡,祀壺原是供奉在家中大廳右側地上,現在則供奉在神桌上的右側,都是由女性所祭拜,而且是傳女不傳男,這跟平埔族母系社會有很大的關係。
原先的祀壺是放在地上,掃地時不方便,也曾被小孩所打破,現在的祀壺則以白色的小酒壺所取代,供奉在神桌上。壺上插著花,潘女士說什麼花都可以,而不再是族人傳統使用的芙蓉或澤蘭葉。祀壺內裝水稱為「向水」,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皆要更換壺內的「向水」,更換的時間是在早上起床後,潘女士直接就將神桌上的祀壺拿起,然後走到室外倒在龍眼樹下,再拿到廚房先清洗瓶身後裝上清水,接著放回神桌上點香祭拜。潘女士也談到,大滿族祭拜祀壺的婦女手腕上皆要繫上紅絲線,但因生活上的不便,例如不能穿過曬衣服的三腳竹架之下,因此便將手腕上的紅絲線寄放在祀壺的瓶頸上,所以現今我們看到的祀壺上都繫著紅絲線,而紅絲線只在每年農曆除夕夜更換。
另一戶潘老先生家的祀壺後方還供奉著紅糟飯,這是傳統原住民米酒酒釀,原先在每年的元宵節要重新更換紅糟飯。但據筆者探訪時,潘老太太說要更換必須有電光觀音壇的指示才可以,因此很久沒有更換了,而祀壺內的向水同樣地也許久沒有更換。另外一戶也是潘姓人家的祀壺,則是只有在在遇到大節日時才會更換壺內的向水,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雖然一樣祭拜太祖,但方式卻不盡相同。
祀壺的祭拜,在現今的社會裡已逐漸的消失,原因是族人對自己身分的認同問題,加上祀壺有許多禁忌與不便,如在祀壺之前不能放屁、咒罵、吐口水等,稍有不慎,常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勢。因此,祀壺人家常會將祀壺請回公廨或藉機加以毀棄,例如祭拜的女主人過世時,若家裡沒有媳婦願意繼承,會將祀壺放在棺材裡帶走,或者放在河中讓水流走。這裡另有一戶潘姓人家,多年以前家裡也曾供奉著祀壺,當筆者詢問毀棄的時間、地點及方式時,主人答道:「不是不跟你講,而是講出來之後,太祖就會知道回來,回來之後會更令人不安」怕的是從此家勢會不順遂。
現今的祭祀方式,雖然不能與昔日相比,或許是在時代變遷之下跟環境妥協的結果,然而「不能滅祖」這個觀念對祀壺人家來講,仍是一個永遠的堅持。 1998
照片說明:潘老先生家的祀壺後方還供奉著紅糟飯。
西拉雅族系包含了三個支族,西拉雅族、大滿族、馬卡道族,其中住在關山的是屬於大滿族。祀壺是族人的守護神,西拉雅族稱為「阿立祖」,大滿族稱為「太祖」,馬卡道族稱為「老祖」,彼此的祭祀儀式、日期並不太一樣。關山的大滿族主要分佈於里壠、月眉、電光、豐泉等里,他們是從清朝時期、日據時代,輾轉從西部到花蓮臺東落腳,甚至到光復初期也有少部份從恒春遷來。
位於關山鎮里壠里的崁頂,是個往中央山脈上坡的一個小小台地上,這裡住了十餘戶的西拉雅族大滿支族,此地的居民仍保有傳統的祀壺信仰。祀壺人家共有四戶,但祀壺的方示卻不盡相同,其中有一戶潘姓人家中的祀壺是由女主人所祭拜,祀壺是她的婆婆所傳下的。在大滿族的社會裡,祀壺原是供奉在家中大廳右側地上,現在則供奉在神桌上的右側,都是由女性所祭拜,而且是傳女不傳男,這跟平埔族母系社會有很大的關係。
原先的祀壺是放在地上,掃地時不方便,也曾被小孩所打破,現在的祀壺則以白色的小酒壺所取代,供奉在神桌上。壺上插著花,潘女士說什麼花都可以,而不再是族人傳統使用的芙蓉或澤蘭葉。祀壺內裝水稱為「向水」,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皆要更換壺內的「向水」,更換的時間是在早上起床後,潘女士直接就將神桌上的祀壺拿起,然後走到室外倒在龍眼樹下,再拿到廚房先清洗瓶身後裝上清水,接著放回神桌上點香祭拜。潘女士也談到,大滿族祭拜祀壺的婦女手腕上皆要繫上紅絲線,但因生活上的不便,例如不能穿過曬衣服的三腳竹架之下,因此便將手腕上的紅絲線寄放在祀壺的瓶頸上,所以現今我們看到的祀壺上都繫著紅絲線,而紅絲線只在每年農曆除夕夜更換。
另一戶潘老先生家的祀壺後方還供奉著紅糟飯,這是傳統原住民米酒酒釀,原先在每年的元宵節要重新更換紅糟飯。但據筆者探訪時,潘老太太說要更換必須有電光觀音壇的指示才可以,因此很久沒有更換了,而祀壺內的向水同樣地也許久沒有更換。另外一戶也是潘姓人家的祀壺,則是只有在在遇到大節日時才會更換壺內的向水,例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雖然一樣祭拜太祖,但方式卻不盡相同。
祀壺的祭拜,在現今的社會裡已逐漸的消失,原因是族人對自己身分的認同問題,加上祀壺有許多禁忌與不便,如在祀壺之前不能放屁、咒罵、吐口水等,稍有不慎,常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勢。因此,祀壺人家常會將祀壺請回公廨或藉機加以毀棄,例如祭拜的女主人過世時,若家裡沒有媳婦願意繼承,會將祀壺放在棺材裡帶走,或者放在河中讓水流走。這裡另有一戶潘姓人家,多年以前家裡也曾供奉著祀壺,當筆者詢問毀棄的時間、地點及方式時,主人答道:「不是不跟你講,而是講出來之後,太祖就會知道回來,回來之後會更令人不安」怕的是從此家勢會不順遂。
現今的祭祀方式,雖然不能與昔日相比,或許是在時代變遷之下跟環境妥協的結果,然而「不能滅祖」這個觀念對祀壺人家來講,仍是一個永遠的堅持。 1998
照片說明:潘老先生家的祀壺後方還供奉著紅糟飯。
上一篇:刀光熠熠-排灣族古青銅刀【原】
下一篇:賽嘉老VuVu【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