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9 17:20:59蔡蟳

同志社寫景---2

。Amherst館---1921年創辦人新島 襄的母校Amherst College百年校慶,該校發起派遣學生赴同志社交流的運動,紀念他們偉大的前輩新島 襄,以聯繫兩校親密的學誼。學生自發的募集到兩千美元,Stewart Burton Nichols為學生代表擔任第一次的交流重任。Nichols君表現果然極為優異,高尚的品德深深影響了同志社的學生。兩年任期結束他返美考入Union神學校,隔年卻染上肺結核不幸去世,時年僅二十五歲。Nichols的母親悲痛之餘,寄望此種交流能夠持續下去,於是捐出25,000美元贊助此項活動,未料此舉造成熱烈響,應該校的校友紛紛樂捐,總共收到65,000美元作為建築基金獻給同志社。

Vories參考了Amherst College校園裡的一棟建築物,蓋成此一新英格蘭式的Amherst館於1932年竣工,獻堂式選在1935年同志社創立六十周年的校慶舉行。這棟學生宿舍,採用選考的方式來徵選住宿生,可以說是菁英校友的培養所。

。靜和館(Pacific Hall)---作為同志社女子高等學校.女子中學校教室的靜和館,曾是同志社女生部裡最古老的校舍。美國太平洋婦人傳道會樂捐20,000美金,委由當時也在同志社任教的武田五一博士設計,校方為表敬意,沿用Pacific取名“靜和館”在1911年落成啟用。這是一棟左右對稱的英國式二層樓磚瓦建築,東邊另設有方形的高塔屋亭來增加美感,人們也可登上這屋亭來眺望風景。

。James館---1914年竣工的此館,由James母子捐款100,000 美金中的部分款項蓋成。兒子的A﹒C﹒James自Amherst College畢業是新島 襄的學弟,後來擔任過Amherst College的理事會議長。源于他在學生時代聽學校的校長說過,同志社的教育方針及創立者新島 襄的理想,二十五年之後,終於促成了這一段母子共同捐款給同志社的逸話。

設計者的武田博士考慮到校園的整體景觀,所以採用了同靜和館一樣諧和的設計,英國式二層樓磚瓦的建築物,是同女大校園裡最有歷史性的校舍,為國家登錄的有形文化財。

。榮光館---位於James館和靜和館之間的“榮光館”也是武田博士的代表作,設計的靈感,採自美國西海岸出身的女學校教師Denton故鄉的加州學校建築式樣。建築資金來自三方面:三分之一是美國友人Fowler小姐紀念他的父親捐贈的公債本利、三分之一是同志社女生部的畢業生及在校生的踴躍捐疏,剩下的三分之一由同志社本部提供。本館完成於1932年,館名出典於舊約聖經的哈該書『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光)』特殊的地方是建築物的上頭有一個八角形塔,此館也是國家登錄的有形文化財。館中的大講堂冠以「Fowler講堂」是同志社的畢業典禮、彌撒、演唱會…等聚會活動裡最常使用到的場所。

一字排開的同大啟明館、同女大的James館、榮光館及同女校的靜和館,是今出川通最美麗優雅的建築群。只要是坐公車經過這裡,我都刻意的選擇靠此側的窗戶,以便欣賞這幾棟風華獨具的古董級建築物。可惜的是,靜和館於1991年改建成新的大樓,往後只有在記憶裡回憶了。

。Learned紀念圖書館---位於京田邊同大校園的此圖書館,前面有一廣闊的草坪,愈顯得此棟建築物的親近與典雅。圖書館的玄關上刻著首任大學校長Dwight W﹒Learned愛詠的座右銘“Learn to Live and Live to Learn”他的一生其實就是生活即教育的最好寫照。而學生們看書看累了,三三兩兩的在館前的草坪上或坐或躺或臥,可真是愜意的很呢!

。Davis紀念館---這一棟綜合體育館位於京田邊的同大體育設施圈裡,可容納五千餘人的此館,為紀念美籍傳教士Jerome Dean Davis在新島 襄創立同志社給予的長期幫助得此命名,門口刻著“My Life is My Message”的句子,是Davis奉獻宗教教育的生涯遺言。

在同大的此體育設施圈裡面,幾乎網羅了所有的運動項目,要是開個國家運動會也不無可能!球類運動場個別就有:硬式棒球場、軟式棒球場、壘球場、磚土及塑維龍網球場、排球場、曲棍球場、足球場、美式足球場、橄欖球場、手球場。標準競賽用的田徑競賽場、游泳池,以及特殊的運動場地:射箭場、日本弓道場、射擊場、馬術場、高爾夫練習場、汽車練習場。

另外建構的兩棟室內體育練習場,是羽毛球、桌球、籃球、相撲、角力、柔道、擊劍、劍道、體能訓練…等的個別教室,以及集訓使用的宿舍群、體育醫療大樓也配置在內。

。良心碑---從今出川校地的同大正門進入,眼前即可看到此一良心碑。此碑文是節錄自新島 襄寫給學生信文中的一段『良心ノ全身ニ充滿シタル丈夫ノ起リ來ラン事ヲ』(全身充滿良心的漢子起來吧!)新島他抱持著自由主義與基督精神,一心要為日本的近代化培育出有用的人物而創立同志社;當時的時空環境,政府實施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效忠天皇、國家的忠良臣民、高級官僚為主。兩相對照,新島 襄有著自己的價值尺度,要教育出秉持良心做個自治自立的人民為優先。這一段簡短的話,可說包羅了他的教育觀及人生觀。

此座良心碑矗立於1940年同志社創立六十五週年的校慶,香里校地、京田邊校地成立後也各設立一座;另外新島的故鄉群馬縣安中市,與同志社關係極為良好的新島學園,和新島的美國母校Phillips Academy的校園內,分別都由同志社校友會寄贈「良心碑」給這兩所學校,以茲紀念這一位良心的教育家---新島 襄。

。寒梅碑---在同志社禮拜堂的前庭有一刻著『真理似寒梅 敢侵風雪開』碑文的石碑。這是紀念同志社創立一百周年,同志社中學校的同窗會獻立的。真理似寒梅的句子,最早是出現在新島 襄寫給學生深井英五的彩紙上(與新島同故鄉的深井是同志社普通中學校的畢業生,後來出任過日本銀行總裁)之後,新島 襄在晚年時期才寫下了以此為題材的漢詩---

庭 上 一 寒 梅 笑 侵 風 雪 開

不 爭 又 不 力 自 占 百 花 魁

服膺真理宛如梅花傲雪一般,最是執著不過!深有心得的新島 襄留下這段名詩,流傳給同志社的學子們。同志社的校園裡,因此不僅植栽梅樹,連設在Clarke館北鄰茶道社團的茶屋,茶道大師的千 宗室校友,也把此屋命名為「寒梅軒」,以得名符相實。

。今出川校園的草木---早期同志社的校園裡種有大片的三葉草,是西日本地區最早種植此植物的場所,構想來自於外籍教授的祖父,他認為紅磚的建築,配以綠色的草地,一定非常突出。果不其然,當時的校園是美不勝收。後來學生增多,校舍跟著加蓋,三葉草的生存空間被剝奪,漸漸的也少見他們的蹤跡了。日後以此「三葉草」命名的同志社有關團體,倒是不少,像是台灣的日藉校友們的團體會名即取名「同志社台灣三葉草會」呢。

綠色的植物可以洗滌心靈煩憂,消除眼睛疲勞,尤其是在校園裡,更有必要廣植此物。從烏丸通的西門進入今出川校園,兩旁栽種的行道樹以樟樹和松樹為主,和古色蔥蘢的建物外觀搭配起來,相當悅目。其中最為有意思的是擋在馬路正中央的一顆銀杏樹,銀杏是樹木的活化石,原產於中國大陸的東北,當年俄國老毛子嫌她的果實太臭,燒盡俄、清邊境的這款樹林,清朝因此還與他打了一仗,來劃分彼此的疆界。明治時期,日本大量引進栽種,銀杏樹於是在日本繁衍開來,至於同志社的這棵銀杏樹,想必也是屬於奶奶級的樹齡了。每當秋天她的果實(去除果肉、果核後即為茶碗蒸內使用的果仁---白果)就會掉落一地,校工為了防止人車雜踏,總是小心翼翼的將果實一顆一顆檢起來,免得臭味四散。

當我走過這樹旁,看到校工檢拾的畫面,都會想到“尊重與盡責”尊重樹木繞道而行,不去砍伐,盡責維護,不斷檢拾,年復一年的實踐教育是什麼?

。京田邊校園的櫻花樹---在國際高等.中學校的東、西側圍牆邊,種植著將近五十株的櫻花樹,櫻花滿開的時候,粉彩濃煙增添彩校園景色無數,這是校友土井多賀子眾議員的後援會轉贈的樹苗,百忙之中的她還返回母校親自栽種。如今京田邊校地繁花似錦綠葉成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真是鮮活的印證啊!

。同志社的校園夜景---除了明德館、Clarke館設置了建物輪廓照明,將這兩棟建築物的塔頂「造色」外,每年十一月底的EVE校慶起,校園無不洋溢著耶誕節的氣氛,燈飾是這一段期間的重頭戲,用來妝點聖潔祥和的校園。彰榮館前的一顆逾九十樹齡、高達二十公尺的喜瑪拉雅杉樹會掛上千百個燈泡,這可是全京都唯一最高最華麗的聖誕樹!

。舊皇宮---與今出川校地一街之隔的舊皇宮,算是同志社校園的延伸。面積廣大樹木參天,學生在此打球、慢跑、讀書、沉思,是非常良好的場所。每年春、秋兩次的一般公開,人們可以入內參觀皇居庭園,配合著超大作品的插花展,隔著好幾十公尺遠眺,氣勢宏偉異常,通常我都不會錯過這個賞花觀葉的好機會。同志社的學生有此得天獨厚的校園位置,就又不得不感謝校祖的眼光了。

。校外的紀念碑、屋---新島 襄一生走過的足跡,同志社都加以維護,並且還與活動配合將此發揚光大。如誕生地的安中藩江戶公館---即現在的東京都千代田區的神田錦町,立有新島誕生之碑;在函館出走日本的搭船碼頭,設有海外渡航乘船之碑;也保留了新島在群馬縣安中市的老家,及京都寺町通的舊邸;以及在新島病逝的神奈川縣大磯的「百足屋」原址,立有新島終焉之地的石碑;在京都東山的若王子共葬墓園,除了埋葬校祖新島 襄和夫人八重之外,一些對同志社有功績的往生者,也共葬在此墓園內。

每年暑假學校舉辦的“函館生活營”則是活動之中最得學生人氣的一項。除了參訪渡航碼頭,體會不惜違反幕府禁規出奔國外,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氣外,還與當地的校友交流,舉辦演講、座談會等活動。該碑文裡除了記載新島渡美的經過,以及後來如何創辦同志社外,壯志凌雲的新島 襄吟詠的漢詩“男兒非遠行千里,不知營家之辛苦,春風吹雨之夜,故國之花尚在夢裡”決死一行的校祖氣魄也如實的顯現在碑上。

一鐘一琴一聖樂 洗滌心靈的音標

。鐘鳴向學心---今出川校地彰榮館的鐘塔,原來設有一口吊鐘,用以控制上下課的時間,不過在我就學時已經不使用了,電子鐘取代了敲打的鐘聲,聽起來就是沒有那種獨特的味道,音標的記憶裡,因此欠缺當時學長們的耳福!後來同志社是新設置了一座鐘塔,在同女大新島紀念講堂的這個鐘塔高40公尺,位於京田邊校地的中央,塔鐘採用電動搖鐘的方式,有大小兩個組鐘分別將高、低音混成絕妙的合音來告知課堂時間,學子們聽了看是要拔腿就跑或者收腿就坐?旋律想必非常獨特是吧。待哪天重遊母校一定要仔細的聽聽這“Soundscape”(聲音景觀)的音標,體會一下“睽違母校聽鐘聲”是何等的意境?

。管風琴悠揚---不像鋼琴那般響亮的管風琴,音色深厚低濛,音量可比交響樂團,具有空靈的效果,最適合在宗教場合演奏的樂器,是同志社學生特殊的音標記憶。同志社第一座的管風琴,甚至可說以是日本正式的第一座管風琴,即安裝在本學園的榮光館Fowler講堂裡,這是美國的友人、Fowler小姐、太平洋婦人傳道會等三方面共同出資,為了表彰同女校的教師M﹒F﹒Denton奉獻日本的教育五十二載,於1941年專門訂製贈送給同志社的禮物。這座管風琴經過近40年的使用,老朽故障不能維修的情況下,才在1980年6月功成身退;同年的8月換置了加拿大製造,具有巴洛克與羅馬派折衷特徵的新管風琴。另外,同女大還有一座西德製的中型管風琴,1973年起原置於今出川校地的頌啟館(現改名頌美館)供音樂系的師生使用,後來京田邊校地啟用,才將這改置在音樂系的新大樓頌啟館內。

在同大有兩座小型的管風琴,一是1977年購入的,放置於神學館的禮拜堂內,另一是2001年購置在琵琶湖Retreat Center的教堂內。至於同志社學園裡聲勢最為壯觀的管風琴,是2001年設置在新島紀念講堂的那一座法國製的管風琴,高7.2公尺,設有三層手鍵盤、踏板42支音栓3,214支大小音管,可演奏古典曲目至浪漫的近現代作品。1988年竣工的新島紀念講堂,是同志社創立111周年紀念事業中的一項建設,為全同志社共用的禮拜堂,也是設施最齊備的一棟多用途會館。

。聖樂處處飄---同志社的大小聚會上都要吟唱聖歌,這種能夠洗滌心靈的歌詞音符,就連不是教友的我都深受感染,覺得是非常享受的一種難得經驗。有此淵源的風氣下,學生社團裡不乏「詩歌班」的組合,看是要男聲、女聲、混合聲的樂團那是相當眾多,在開學、校慶、畢業、彌撒…的式典上,天籟般的歌聲成了同志社聚會不可缺少的重要音標。

同志社學園裡的音樂表演會,還有兩項特別的音標︰形式特殊的是每年的耶誕節,學生們手持蠟燭,聚集在榮光館前報佳音的「全同志社燭光會」這也成為京都市民的一個參觀景點;氣勢壯觀的是「全同志社合唱會」除了幼稚園的十個學校現役合唱團員,以及十五個所屬合唱團的畢業校友,集合一千八百餘人的大合唱,聲勢澎派洶湧,相當驚人!
Shih-Yin,Tsai 2011-10-24 21:35:49

先生描寫關於同志社大學的美麗,晚生有幸到過今出川校區見識,真的很美。
至於其他活動倒是沒有參與過,有先生的生動描述,彷彿參加過一樣,相當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