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2 23:24:39wind

2014端午重讀楚辭

2014端午重讀楚辭

2014年6月2日 23:23

端午將至。

既不愛油膩黏稠的粽子, 亦不喜酷暑艷陽下的龍舟,

那麼,就應景重新翻閱「楚辭」吧!

這本是少年十五、二十時, 存下零用錢收藏的愛書。

(沒有手機、電腦、網路的遙遠年代啊~~)

始終不曾深入研究, 只是將它當成經典詩文集欣賞、翻閱。

 

 

楚辭的篇章作者頗具爭議。

讀文學史時,對這些訓詁、考據……. 未有明確定論的狀態頗感不耐。

多年後再次展讀, 書頁裡夾著的花瓣,脈絡還依稀可辨, 色澤早已從殷紅轉為黯褐。

猶記當年偏愛紅玫瑰與白色滿天星的經典花束。

這是哪一朵曾經的執著,令我起心動念將它如此保存下來?

溯迴尋思乏善可陳的年少歲月,竟已全然不可考。

相較之下,這一冊距今數千年、卷帙浩繁的史詩,

載之書簡、字句歷歷, 倒比我單薄卻模糊的個人史清晰許多!! 

 

 

洞鑒風騷之情的「九歌」

 

猶如「貝加馬斯克」的七和絃 融化在德布西的「月光」裡;

也像「馬祖卡舞曲」增二度及三度之跳躍節奏, 在蕭邦指尖下繁衍出增四度和大七度--------

當屈原放逐「信鬼而好祠」的南郢之邑、沅湘之間, 浸淫南方離奇詭麗的風土景緻,

深入洞察當地民俗氛圍裡最深邃的風情, 遂改寫當地「具詞鄙陋」的巫樂,

留下雋永的、嫵媚綺麗的「九歌」。

因此,即使當年未解其義,

我仍很直覺的便喜歡上楚辭文字裡

獨特的織體與韻律。

 

 

 

卜居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

 

女孩撕著花瓣:「他愛我、他不愛我、他愛我、 他不愛我、他愛我………」 

單數對複數,一比一的機率。 若結果不滿意,還有另一朵可供摧殘!

 

星座配對與塔羅牌、紫微斗數逐漸盛行, 彷彿出生時,便附贈了今世的天機說明書供索引。

巫毒娃娃,拜狐仙、養小人的招式紛紛出籠, 信眾對這些人造物品的魔力深信不疑。

 

最震撼的是有一回看鄉土劇, 道長指示女主角每日清晨吃下一片生豬心,

並且必須到血淋淋的事故現場引冤魂相助, 劇中的她竟然照做如儀!

最終,其下場當然是被冤魂反噬。

 

妳希望怎樣的答案? 其實早已在妳的心中, 且將在妳的行動中印證。

這些方式,恐怕都不能為你解答!!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龜策誠不能知事。-----<楚辭˙卜居>】

 

 

 

屈原與楚懷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楚辭的文句中,處處可見屈原對楚懷王的執著,

且頗多已超出君臣之義,或政治理想難伸的感懷,

為此,不乏兩者有斷袖曖昧之臆測。

 

在我看來,文中雖然對眷念君臣相知、得抒己志、

香草美人的渴慕之喻等頗多著墨,

但通篇觀之,屈原深具潔身自愛、關懷民生的本質, 當不至於此。

招人非議的情結,或許可以從心理分析的角度推測。

 

楚懷王所代表崇高的象徵地位, 對屈原產生溢乎其本身價值的,無法名狀的特殊魅力。

屈原受制於社會文化的意識型態, 陷溺在君臣關係的狹隘認同模式中不能自拔。

否則,一個昏昧無能的君主,何至於令屈原心繫經年?

 

屈原對楚懷王的周遭的讒佞新寵批判、貶抑, 是耽溺想像認同的人容易發生的現象。

事實上,楚懷王亦為獨立之主體,有其慾望運作模式,

屈原一味以自己的價值標準去套用,必定是徒勞無功的,

國君身側必定有權力鬥爭,如何與之周旋取得優勢, 原是伸張政治理念的第一步。

然而他卻只是一味攻訐、批判威脅自我的生存他者, 陷入不斷角力的想像關係之中。

 

屈原放逐之後,明知已然失落, 卻無法接受事實,沉浸在分離之前的完滿幻象,

然而,與懷王之間想像的對話是空洞的, 於是他用文學創作來再現、昇華原初的失落感。

待君主的肯定來成立自我的結果, 導致其主體存在意義的虛無, 終至引發毀滅性的投江舉動。

 

欲望無可避免地參雜想像的投射, 如果缺乏對人性黑暗面的認知,便容易墮入迷障。

只有瞭解到其中的虛幻,才能免受執念所困, 陷入想像、自戀、攻擊的惡性循環中。

勘破慾望的真相,其實是主體可以決定的, 以此逆轉被欲望才能有存在意義的幻象。

唯有明瞭象徵秩序可以通過視域轉換而改變, 方能成為具有行動力的主體。

 

 

上一篇:消失的檔案

下一篇:生命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