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1 01:29:40wind

C小調練習曲《革命》 Op.10 No.12

        這是一首主要用來訓練左手技巧的練習曲,因"革命"而著名。1831年,離開波蘭多年的蕭邦,於返回祖國的途中,在德國斯圖加特得知了波蘭的華沙革命失敗,俄國軍隊已佔領首都華沙的消息。於是他在悲憤慷慨之餘,寫下了這首練習曲。左手奏出代表著失望與憤怒的上下行音節,似狂浪波濤般滾動,猶如同仇敵愾的熱血在沸騰;右手同時奏出壯烈的八度和音旋律,似號角般鏗鏘有力,彷彿是蕭邦自己在宣告"波蘭不會滅亡!"。!

 

http://teaweb.whps.tp.edu.tw/~art/art/music/chopin/cho2.htm#a7

http://bbs.a9vg.com/read.php?tid=708882

革命出自Etude in C minor-Étude Op. 10, No. 12 “Revolutionary”萧邦练习曲,C小调,作品十,第十二号 革命

肖邦 革命练习曲
  钢琴练习曲到了肖邦的时代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然而,使技术性较强的练习曲具有高度艺术性,还应当说是从肖邦开始。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独创性也正在于艺术性和技术性的高度结合。在技术上,肖邦的练习曲不但是提高各种技术课题最有效的练习,而且还开拓了近代钢琴技术的新天地。在艺术上,肖邦的练习曲的确是一首首精致的音乐小品,并且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钢琴演奏家,从而使它称为钢琴音乐会上最常见的表演曲目之一。

肖邦一生共创作了二十七首练习曲。1831年创作的这首练习曲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首。这首练习曲,是表现肖邦对华沙革命失败的内心感受。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肖邦得知起义的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起程回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参加战斗。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1831年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当时,肖邦正在赴西欧的途中。恶耗传来时,他几乎到来疯狂的地步。他在日记中写道:“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莫斯科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莫斯科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乐中,写出了这首著名的练习曲。

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向结合体现出来的。这首作品虽然前后连贯,一气呵成,但它仍然有着许多细微的变化。

练习曲从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开始,引出了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

接着,左右手同时并进,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好浩浩荡荡。突然间高音部出现了一个刚毅的曲调,它清澈、明亮,好像是冲锋陷阵的角号。这段音乐除了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

音乐在展开中,越来越趋向紧张,一系列的转调和变化音把全曲推向高潮。练习曲的高潮处是一个胜利凯旋的形象,它仿佛是在严峻的现实面前的片刻幻想,但又不是诗情画意的遐想,而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回忆。

在接近结尾的时候,音乐由强到弱,出现了一个悲伤的音调。它象哭泣,悲悲切切;又象诉说,发自肺腑。然而它的背景仍然是起伏汹涌的澜涛。这肺腑是肖邦对整个命运的哀哭。

乐曲的结尾又回复到自豪、刚毅的形象。音乐在很强的力度下,从高音向低音冲击,并且左、右手八度同奏,气势逼人。最后,在特强的力度下,奏出了大调的主和弦,它象征着肖邦内心的满腔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革命練習曲要點==第十二條 c小調(Op.10 No.12

_

革命練習曲要點==第十二條 c小調(Op.10 No.12
  第十二條 c小調(Op.10 No.12
  火熱的快板(Allegroconfuoco
  這首著名的練習曲被人們稱為革命練習曲,它創作於1831年,當蕭邦聽到祖國首都華沙陷落,波蘭革命失敗的消息後,悲憤與焦慮的情緒無時無刻困擾著他的心靈。在音樂中,我們仿佛看到作曲家心中的怒火在急風暴雨般的音流中燃燒,也聽到了蕭邦痛苦的呐喊和哭泣……
  技巧方面:這條練習曲看起來左手的技巧很難很複雜,但實際上右手和絃的奏法也很不容易,兩隻手在技巧上的難度可以說是旗鼓相當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分手練習。下面我們先說說左手部分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1.貼鍵練習左手先用慢速度練習,手指低觸鍵貼鍵彈,這個練習是為了加強指尖的感覺。練習時,雖然速度慢,但觸鍵動作很快,是慢速度快動作的要求,指尖要有鍵感覺。因為在快速跑動時,要想發出非常集中而清晰的聲音,指尖的靈敏度是很重要的,它快速出擊,在一瞬間就抓牢琴鍵,然後進行到下一個音符。
  2.臂力配合這首作品的力度起伏較大,只有手指與手臂相結合,才能彈出飽滿而有激情的聲
音。在練習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讓大臂力量推向指尖,指尖要住勁兒,讓臂力源源不斷地傳入琴中,一定不要讓胳臂卡住或僵硬。尤其是一些拐彎兒較多的地方,例如第29小節至36小節,這裏不僅需要大臂的協調,手腕的小動作或小感覺也很重要,一定要把力量弄順暢,無論怎麼拐彎都不會彆扭。
  
  右手的和絃在單獨練習要注意: a.觸鍵和絃要慢下鍵,下鍵前手掌要準備好,手指不能鬆鬆垮垮的,手掌心需要一種握力,下鍵後能將聲音握住。同時,下鍵後臂力要繼續向指尖傳送,不要立刻松掉,讓和絃的聲音聽起來是有後勁兒向下一個和絃傳遞的。另外,和絃彈完後手臂用類似拖起來的感覺(而不是很輕鬆地直上直下),先拖起手臂,再拖起手指(手指好像依依不捨的離鍵),這樣的觸鍵感覺都是為了能使和絃的發聲更加連貫歌唱b.組織動作右手的旋律全是用和絃演奏的,許多人彈奏起來十分費力,彈完後手臂又酸又累。其實,在彈奏時並不需要每個和絃都平均用力,下鍵的動作也不是統統向下的,我們需要組織動作,有些和絃向下推,有些和絃向上提。
  例2
  
  上面這些和絃的演奏感覺僅僅是一點兒建議,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調整,找到自己最方便的用力感覺。
  音樂方面:在很多人的演奏中,我們經常聽到彈得又重又響,這是因為大家一看到如此多的和絃就拼命用力,如果曲子被彈得吵吵鬧鬧,那作品本身的音樂內涵就變得太淺薄了。因此我們需要注意: 1.力度這首作品的整體力度是以f(強)力度為主,情緒最激烈時是ff力度(如第4149小節,65小節,8184小節)。我們要注意,儘管要積極而熱情地去演奏音樂,可是更需要理性地控制音量。這裏有一個聽覺現象需要提出,就是當一個作品的音量整體較強時,作品中那些偶爾出現的弱奏樂句就會顯得非常寶貴而且非常有音樂效果;再換句話說,如果一首樂曲的整體情緒是熱烈歡快的,那作品中某些安靜柔和的樂句反而需要特別重視,它往往會使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因此,在彈奏這條練習曲時,我們需要重視作曲家寫有p記號(弱記號)的地方,例如第一個段落兩次主題的出現作曲家就有不同的安排,第一次(第10小節)是強力度(f),第二次(第20小節)是弱起(p)。其實第二次用弱奏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它更能表達出作品所需要的壓抑而悲憤的情緒,當然,一定注意不能彈得又虛又弱,應該是輕而濃的感覺,觸鍵要深。另外,即便是一個長樂句內部,作曲家也是有明確的力度要求,如第10小節至18小節是一個大樂句,當中第一小句和第二小句的力度就有強烈的對比(樂譜上的記號是第一句f,第二句p),如果說第一句(第10小節)是音樂在放聲呐喊,緊接其後的第二句(第11小節)則是壓抑而沉悶的回答,這些細節需要我們在演奏中加以關注。
   2.氣息 這首作品氣勢宏大,速度快,力度強,音樂奔流不息。我們在彈奏時,最好儘量用大樂句、長氣息的感覺來組織句子,比如第1018小節應該是一個大樂句,中間氣息不要斷,當休止符抬起胳膊時,內心不要鬆勁兒,將句子拉住。氣息如果太短,就會使分句太小、太碎以至於動作過多等,這樣會增加雙手的技術負擔,特別是右手的八度會感覺很累。反之,如果內心的樂句組織得很好,不但心理上較為鬆弛,技術上也會相應放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