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1 02:27:21微塵絮
知易行難亦知難行易-癮行者
在知道展覽要來之後在今藝術上稍微看過介紹,
事實上是深為宮津先生的話語給吸引著,
「忠於自己所喜歡的事物。」
因為喜歡,所以收藏,因為沒有家財萬貫,更懂得藝術交易之道。
不管是不是過於吹捧或美化,
宮津的發跡過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藝術的理解來自於自學,對於藝術家與藝術品的熱愛無人可比擬,
看著美術館或是畫廊牆上美好作品,內心總是期待著可以擁有它們。
而後由草間彌生的作品,60萬日圓的《無限的點》開始,
踏進了一條藝術收藏的不歸路。
這次展出的作品超過50件,大多是以錄像的作品為主,
傳統平面繪畫相當的少,另外還有一些像是手稿、雕塑和裝置作品展出。
對於這個展覽最愉悅的是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大多數人對於日本的當代藝術總是想到幾位較有名氣的藝術家,
而在此展覽中可以見到更多少有機會親睹其作品的藝術家,
更有甚者,包括台灣、越南到大陸的藝術家作品也在展覽中管窺。
MOCA入口處Candice Breitz和展場入口處的森山大道、Rogan,
馬上就感受到錄像創作的魅力和其中非常有趣的想法,
Will Rogan在摩托車後座的大型鏡子創作,
同時見到過去未來和過去,流動的雙重意象可以轉譯到許多層次,很喜歡!
而老妹最推Nina Fischer & Maroon el Sani的《思考未來十秒》,
是以16mm影片呈現出東京街頭年輕人與未來、思維成像,
以及眼神、思索和觀眾的猜測、對應而成的很有意思的作品。
其餘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作品。
第一間展間是展出草間彌生的六幅畫作,
但是無法理解為何不對不同作品貼上不同的說明牌。
沒有說明牌的還有Stephan Balkenhol的無題1-10。
錄像裡志賀江里子的《Canary》最引人入勝,
處理板機/快門/眨眼和光影幻滅關係、各式場景變換的剪接目不暇己,
同樣是錄像的阮初芝淳運用水做為創作主體,
好像代表的壓力、夢想和憧憬的共同體,推動著人類尋找未來和想像力。
Enlightement的作品Sprial of Dimension聯想起瑪格麗特,
上了二樓則被規劃得頗為糟糕的錄像小品播映室給嚇了一跳!
不僅展間內錯置及完全無法看懂的說明牌,就連語音導覽也是不知所云。
勉強看了幾部之後就離去,
突然得看到楊俊的作品便出現會心一笑;
而後以亞洲藝術家為主的展品許多都很有特色,
還看到了臺灣藝術家像是余政達和陳敬元的作品出現,
自己是頗喜歡陳敬元對於現代電影工業的反思,
或是也是對於觀眾的諷刺批判吧?
高木正淳的Tida美不勝收,彷彿是Sigor Ros與碧娜的合體?
結合繪畫、音樂、影像的內容流暢舒適。
最後在夢想之屋的地方看到了奈良美智,不免俗的衝上去拍了照片。
而再次回想這個展覽,
總覺得是迷離在收藏家與作品本身之間的焦慮,
或許是收藏展常會面對的問題?
既然在文案和各式文章中對於宮津的品味和收藏方向有不少的描寫,
也知道宮津就是收藏自己喜歡的東西,
反而會更想知道他為什麼會挑選這些作品進行收藏?
更有甚者是這麼大數量的錄像和裝置藝術的收藏與典型藏家有些差距,
自然會對其背後的意思感到好奇吧?
或許是擔心成為對藏家本身進行歌功頌德的展覽吧,
但看到展間裡一下子引用宮津的話和其他人士對其眼光的稱許,
作品的介紹又完全無關,
看著看著不禁覺得有些混亂呢。
整體而言這個展覽滿值得看的,
作品本身極具可看性,錄像有的詼諧有的引人深省,
傳統藝術作品雖然不多,但光看到草間彌生、島袋道浩就已經很划算了吧!
幾個大型裝置也有看頭。
只是看完這個展覽,好像不會對於宮津的眼光和收藏之道有更多的了解就是了。
最後想要抱怨一下,
MOCA不應該這樣趕人阿!
還不到六點出來居然已經把蓋章的東西收走了...
志工還開始檢查櫃子!!
感覺是有一點差就是...
這個展最近有個活動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post/27165739
為什麼是手工書呢?
因為宮津曾經買到一本他買不起的畫家所創作的個人手作書,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今藝術的訪問。
上一篇: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下一篇:2011台北藝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