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6 09:47:37慧灋

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


 

作者﹕貫明

以感恩的心接納人生中的善緣,以寬容的心善解人生中的孽緣,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會充滿歡樂。



一個人如果具有寬容忍讓的博大胸懷,就不會輕易的發怒、生氣,也不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與他人爭論不休。人世間的好人遇事經常講修養與涵養,修煉人則經常談論如何修心養性。其實不管遇到什麼事,如果養成一個慈悲祥和的習慣,就不會輕易動怒,不會因為瑣碎的小事與他人結怨。一時的禮讓,可能會給人帶來一些物質利益上的小損失,但是從長遠的觀點去思考一下,實際上得到了比失去更多的收穫。

《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章講述的是趙國舉兵的歷史故事,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藺相如的禮讓胸懷,他為了社稷之安,三次禮讓廉頗,終使廉頗心悅誠服。縱覽古今,但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不襟懷坦蕩,度量恢宏。相比之下,心眼狹窄、急功近利的人不僅於有害於他人,就是於自己也是得不到任何好處。

據《舊聞隨筆》中記載,清朝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姓吳的鄰居之間有一片空地,吳家修房砌牆越過了中界,張英的家人於是寫信報告給張英,本來想希望在朝廷做禮部尚書的張英出面制止吳家的行為。不料張英批詩一首寄回家:「千里來信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深感愧疚,立讓三尺;吳家被張家的崇高行為所感動,也退讓了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成為一段千古佳話。

「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源於唐代孟郊的《秋懷》一詩,原詩很長,「君子山嶽定,小人絲毫爭。多爭多無壽,天道戒其盈」是其中的名句。「山嶽定」並不是讓人無所作為,而是指在遇到指責、批評甚至羞辱或人身攻擊之時;仍能淡定自如而不動心;品行不高的人則會為了蠅頭小利毫不禮讓,爭執到底。佛陀就曾在辱罵面前不動如山,為世人作出了良好的表率。

有一次他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佛陀站在那裏仔細的、靜靜的聽著,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然而,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以感恩的心接納人生中的善緣,以寬容的心善解人生中的孽緣,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會充滿歡樂。世人的許多怒氣大都來自貪欲與妒忌心,鄰里之間的爭吵,馬路上的爭吵無非是為了一點小利,或者自身的利益受了一點小損害。如果能用一顆淡泊的心對待世上的功名利祿,自然就能神定心清,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得失而大發雷霆。心胸寬廣的人,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像高山那樣巍巍矗立,人生自在而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