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21:00:00九十九我魔

〈沈眠讀詩,隨手記〉96~100


 

  96
 
〈在托雷多遇雨〉
     ──Hotel Alfonso Ⅵ, Toledo,Spain
         達瑞
 
我們眼望停下來的時間/窗前是佚散已久的夢之章回,/最後的騎士穿繞雨隙而來,/留下失傳的口音,以及/未曾開啟的夢中戰役/風吹得像一則寓言,或近或遠/有貓啣去關鍵的字根,/世界的行蹤頓成大霧/看不見的遠方,看得見的彼此/而時間一句一句落下,落下/落在無人醒來的摺頁裡,/菸草受潮了,此刻善良無害/我們繼續等候一把捏造的鑰匙/開啟另一個轉折。隔壁房間/似乎有一些透明的留言,/而故事裡又再起風了
 
 
沈眠讀詩:《在此,here is》。這是攝影詩文集,大多是北海道、東京、北京、香港、倫敦、托雷多等等城市相關的照片,裡面另有三篇散文小品,以及施捨般的給了七首詩,最後一首〈因為旅行的緣故〉是組詩(共七首)。挺遺憾的,這並不是達瑞詩集。形式上來說,很難不想起陳綺貞的《不厭其煩》。差別在於陳綺貞詩和攝影分開編排,而達瑞的《在此,hereis》則是詩與照片摻和在一塊兒,營造著詩中圖、圖中詩相互映照的氣氛。達瑞的詩,總會讓我連結到羅智成、楊澤和嚴忠政,他們都有一種深邃的抒情風格,那些在其他詩人的作品裡老是接近濫情邊緣的抒情語氣和句法,他們卻能有效地節制,與天地或者更崇高的什麼接軌,並準確地顯露內在的意旨。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大抒情的表現,而不是小性情小自我的表面華麗。譬如達瑞寫著:「整座積雪是天使的練歌場/而我們極其溫暖地/預支下一場孤獨」、「最後你說,我們是零星/的盆栽,在反覆修剪的/同時,一起等候/城市的草原」、「此刻是等候被抵達的詩/你說,此後不再/有錯過的事」……都可以見得達瑞精準控制的優秀詩藝。此處選的〈在托雷多遇雨〉也有「風吹得像一則寓言,或近或遠/有貓啣去關鍵的字根,/世界的行蹤頓成大霧」、「而時間一句一句落下,落下/落在無人醒來的摺頁裡,/菸草受潮了,此刻善良無害」這樣寫得真是精彩得無以復加的句子,而整首詩也流露出某種新鮮的、並不陳舊、浮濫的哀愁之美,那遇雨的風景儼然與整個宇宙的動態密切銜合,沒有疏漏地跟著詩句移動到我們的眼球,進行美好的沾黏。那個讓我們品味「在此時在此地」的復原性工程,達瑞顯然做得十分出色。
 
 
  97
 
〈小腹〉
         陳克華
 
注定要隆起且
垂墜的
風箱
肝腸脾胃是容納慾望的機關
啟動肥腫的想像
 
他用一道動物的皮去束縛
戲稱是其中裝滿了啤酒
 
「父親式的肚子……未曾懷孕過的男人。」
以這樣的方式
 
成為父親。
 
 
沈眠讀詩:《BODY身體詩》。以某個身體部位寫真照做成的卡片,其背後都有一首該部位相應對的詩,集結成這本詩集。相當主題式的作法。陳克華的性之華,似乎愈開愈是熾爛、狂野,豪放到底啊。其中還有肛交照片(局部拍攝,但看得出來是陰莖插進肛門),尺度真是開好大,的確是超限制級詩集,相當帶種的。裡面有些詩我算喜歡,不過性的主題太明確了,總有著自己在窺淫的感覺(基本上我對別人怎麼性交這件事興趣缺缺),很容易眼睛跑很斜,讓人不由自主偏題,比如寫著「他們是我們日常的/小小的死」到最後變成「他們是我//小小的不死」的〈皮屑〉就真的以極近距角度拍攝皮膚上剝落的細屑,頗為怵目驚心,差點忘了剛剛讀過什麼。這裡選〈小腹〉,覺得有意思的除了以風箱、動物的皮束縛(像是啤酒桶)作為小腹的象徵外,還有在陳克華動物性、暴力式主動裸露書寫裡,在強悍的氣息以下,仍舊深深藏著低微的喟嘆,不曾懷孕卻仍舊有了個大肚子地成為了所謂的父親(社會位置),終究也只能是這樣子的了。
 
 
  98
 
〈沒有聲音的夜晚〉
         楊克
 
為什麼寫下這題目,我也忘了
有時我會隨手就著當時的感覺,敲下一些字句
過後自己也不明白
 
想一想,大概那時
我的綠房子裡很靜很靜
像有很多人穿著淨色衣服
閉著嘴坐在暗處,一動不動
 
可能收到一封信
一封指尖敲的從手提電腦裡傳來的信
信裡的字是一隻隻金龜子在飛
燈光下嗡嗡地響
這樣說的時候,就好像我也老了
開始陷進過去的某段時光裡
這個時候我對「聲音」和「安靜」特別敏感
一絲一線都能被我抓到
 
也可能響動來自某個詞
很奇怪啊,讀詩,比見詩人的感覺好
其實我一直覺得詩人是個不明朗的東西
沒有詩歌本身純粹
 
因為詩人的曖昧,也影響了我對詩歌的感覺
在紙上,或是螢幕上看詩的時候
我的感覺更為清晰
大概是文字把一些東西過濾了
要是寫詩的人把詩寫出來
詩跟人再沒有關係就好
把一個東西圈起來,不准打擾
 
日子靜,似乎就可以無知無覺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是在往前走
其實卻是向後的
以為自己在放棄
其實卻是在積累
以為自己是向灰暗裡墮去
卻未必墮穿地獄
 
一滴水,消失得最乾淨
就是消失在海裡
日子最無跡的,最濕潤的
就是消失在日子裡
沒有痕跡沒有邊界
 
 
沈眠讀詩:《有關與無關》。這是一本還頗為耐讀的詩集,除這裡選的〈沒有聲音的夜晚〉外,〈對一個中年男子的描述〉、〈觀察河流的幾種方式〉、〈向日葵〉、〈人民〉、〈熱愛〉、〈春天盛大的綠只瘋長在詩歌中〉、〈湘女花神〉、〈狂野的乖孩子〉、〈緩慢的感覺〉、〈春天漂流書〉,我也都喜歡。楊克的詩風最明顯的就是靜靜鋪陳開來的庶民性,彷彿他就站在底層人物的裡面,並不吶喊,也不狂烈如太陽,他只是寫實地以詩歌說出他真實的感受罷了,無論以骯髒的零錢寫人民、楚國的「屈子」到了今日仍是「屈」子、喜歡緩慢歡愉如被丟棄在路邊的跑鞋抑或「連上帝都被愛欲弄得暈頭轉向/寧肯活得像一頭牲口」等等的,可以明白讀見他對最下層者的關懷與照看。楊克在詩集裡也有不少對詩人的思索之作,〈沒有聲音的夜晚〉就是其一,緩步行來,把那無聲的什麼和心中聲響的相關性揭露開來,並抵達了:「詩人是個不明朗的東西/沒有詩歌本身純粹」的美妙結論,之後且辯證起前與後、棄與收穫、灰暗與非地獄的關係逆轉,最後且以水與日子的消融指涉了此夜晚(或者說寫詩的境界)無痕無邊的微妙狀態,相當傑出。不用說,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專注於詩而撇開詩人的說法,周夢蝶不也寫過:「我選擇讀其書誦其詩,而不必識其人。」這大概是我一直以來的閱讀態度,雖不無消極閃躲與詩人熟識的意味,也有詩比詩人更美的心理認識,但這裡更有一堅定的、客觀性的發生,亦即維持我個體讀詩的絕對主觀,無須因與詩人相熟而偏頗地維護對方或者採行圓滑的、畏懼得罪人的無意義討論策略。
 
 
  99
 
〈時間是……〉
         邱靖絨
 
時間如貓躡足
伴在你腳邊的那一秒
端看你有無抓牢 安撫 善待它
據聞它是貓科
永不老的特有種
 
但它不靠你豢養
你成了唯一倚靠它活著的鼠輩
也被它追趕
甚至擔憂被遠遠摒棄
於空無之境
即使萬物之不靈的人類
也曾
氣喘吁吁追向它
 
時間是能穿越形體的貓科,據聞
得定的詩人只消用眼神
就精準的
把這桀驁不馴者分了類
而它向我撲來的倒影
它離去的魅影
總莫名巨大
 
而貓的水晶眼神是因此而
傲人、清透的嗎
 
 
沈眠讀詩:《不斷迷路的城市》。讀這本詩集,我會想到前陣子Tanya出版的《謎》,兩位女詩人都有類似的新詩氣息與語法,但Tanya更甜美些,而邱靖絨則多了陰影般的抑鬱色彩。對我來說,她們看起來都像在夢遊,那是行走在地獄卻還能一臉仙境的飄逸模樣。這裡選的〈時間是……〉係以周夢蝶〈靜夜聞落葉聲有所思十則──時間〉之一的「時間說:我是貓科」詩句為發想源頭的致敬詩,邱靖絨予以推展,把時間貓的特性細部地發揮出來,「但它不靠你豢養/你成了唯一倚靠它活著的鼠輩/也被它追趕」,雖說是寫時間,但我總要多想一點,若是貓奴們看了這樣的文字,必然要心有大戚焉焉焉焉焉啊,自動把「它」替換成「牠」,苦苦想著深閨等待愛貓們臨幸的種種辛酸史(以上,實為我對家中二子的超真誠告白,身為貓帝與魔兒的老豆,我的確只是牠們爪下的鼠輩,有時還兼當墊子和木板讓牠們踩著打呼嚕休息和練功……)。周老的原詩異常凶猛,屬絕對吞食之姿,邱靖絨寫來卻有了愁千千結的意味,最後對貓眼神的探問,以清透相對於前段倒影、魅影之說,頗有意思地演化了時間的雙重面向。
 
 
  100
 
〈街角麵包店的樓上〉
         羅智成
 
繞過耳根就到髮際
繞過眼前就到思想
我的嗅覺完全被一個芬芳的思想攫住了
像赴死的蜜蜂
整個思想就是一團蜂蜜
 
       ──選自《夢中邊陲》,二00八年一月,印刻出版。


沈眠讀詩:《青春無敵早點詩》。楊佳嫻與鯨向海合作的選詩集,我喜歡早點詩,可以吃早點,也可以是早吃一點,但我更熱愛「早點濕」,如果人生可以早一點潮濕,我總覺得是非常美麗而詩意的事,無論是身體濕(以愛情實踐色情),還是靈魂濕(拒絕大旱,保持靈魂結構的柔軟靜好),都是相當不錯的。至於青春無敵嘛,倒是相當可疑,現在的青春只是販賣機,已經跟無敵沒有關係了(不過關於青春的幻想也真的是無敵沒有錯),而且還很糟糕的被大人們與企業拿來兜售給永遠不想長大的偽大人們還有自以為已經長大但實際上還停留在嬰兒期的偽青少年們,熱血和夢想都是,多麼淒涼的青春(哀悼曲)啊。而關於詩選,我更在乎那些沒有被選入的詩人與詩作,比如零雨,為什麼是〈水火〉,而不是其他的,也許不需要挑〈野地系列〉、〈縫隙〉等名作,但怎麼偏偏是這一首?或者說是為什麼是《木冬歌集》,而不是《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特技家族》?比如夏宇,為什麼沒有這位開啟後現代詩浪潮的繁花聖母居然連一首都沒有?還有啊,比如顧城、嚴忠政、假牙、周夢蝶、黃荷生呢?又或者為什麼商禽、楊牧、敻虹、楊澤、陳育虹、羅智成、陳黎、鄭愁予這幾位重複選了兩首?……我個人以為詩選有意思的應當是,詩不選,即詩選沒有選到的部分,恰恰足以讓我們多想上好些宇宙的步伐經過。我覺得這個更有趣,一切顯然攸關選詩者的品味與判斷標準(楊、鯨二位也在序裡自剖了)。我在這裡做功課般的讀詩、寫讀後感,幾乎是隨機,帶著莫名其妙的率性,並不根據文學史或主流價值,而純粹是個人解讀,但這麼做便逐漸起了建構品味系統的作用,且更能認識自身的傾向,確立或者變動其後的方向,我想這才是所有選集最初的精神吧,或許每個人都應該下手評寫自己的詩選(又或者實際上每個人在閱讀之際心中便已有了這樣一本選集)。《青春無敵早點詩》裡面選的我非常喜歡的有隱匿〈寫詩是可恥的〉(雖然我可能會徘徊在〈寫詩者的功課〉、〈幾個彈指〉、〈很愛寫〉、〈詩不是一種文體〉、〈土地公與詩〉、〈雲〉也不壞吧的為難局面裡)、鴻鴻〈太多〉(要命,自從陳綺貞改編了這首詩以後,簡直讓鴻鴻其他詩作都失色了,但我覺得後來的〈少女〉、〈有人只在快樂的時候跳舞〉、〈陽台外的手〉、〈女孩馬力〉、〈壁拔少年〉、〈甜蜜與卑微〉等等根本毫不遜色)、楊澤〈在台北〉(只能按讚了)、孫維民〈病〉(這世間有誰不病?),其他如陳黎〈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神剩的,簡直是新世紀對愛情最好的註解)、向陽〈小滿〉(順逆的組合正是我喜愛的技法)、羅葉〈溫泉〉、孫梓評〈山路迴轉壽司〉(這首讓我想到劉欣蕙將花蓮山川化成美味煮食的〈饗宴〉)等等也都很不賴。最讓我驚喜的是楊佳嫻選的羅智成,《寶寶之書》我有特別愛的其他首,但挑中《夢中邊陲》,就很佩服了,主要是我完全沒有注意到這首詩,呃,其實是因《夢中情人》、《夢中書房》讀得相當倦累,根本沒有讀完,遂將《夢中邊陲》自動跳過,這顯然是我的大誤大霧大惡太惡惡──〈街角麵包店的樓上〉真好,當然我完全偏愛蜂蜜意象,在遇見夢媧以後,我徹底地被蜂蜜的存在擊倒,何況夏宇不也說過嗎:「已經是上個世紀/我們存的一大罐蜂蜜」,夢媧和我存載著的蜂蜜大概正從上個世紀延續到此世紀,我想下輩子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於是我毫無疑問一面倒地支持蜂蜜,而羅智成厲害處在於以嗅覺為蜂,以思想為蜜,在極短詩行裡,揭露了麵包芬芳的生猛、強烈,完成不可思議香氣之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