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牆出走到天空誰領著別的夜晚一起寬容地回家〉
第一場,三部短片聯合放映。
《小荷莉復仇記/Holly Gets Even》,有趣生動的黏土動畫形式。透過孩童之間演變成心理創傷的惡作劇,處理了到頭來變得輕巧溫暖的復仇。既稍稍嚴厲地展示純真容易導致的傷害,同時也反轉式地陳述他們的哀憫如何明亮渾然。Holly眼角滑落的淚的兩個橋段,一是淹沒了房間讓床像在大海漂流並踡曲母親懷裡如在子宮的場景,二是像是收集珍貴的藍色珠寶地拾起她的淚珠,美麗而有力的象徵手法,教人喜歡。
《拒穿比基尼/No Bikini》,我們是否太習慣於扮演既有性別,而壓制了自身的可能性呢?性別差異是否已經在潛移
《男兒身,女兒心/She’s Boy I Knew》,一部真誠地挺進內在,一再面對、檢視自己究竟是誰的紀錄片。真誠得使人發麻。越過身體的牆越過性別歧異的牆,男身的他採取具體措施,經由變性手術重新確立並實踐自己的願望:成為女身的她,並繼續愛女人。這個過程的必要與否備受質疑。但讓人驚詫的是其妻子的支持以及他/她與家人的良性溝通。我們看見了迎向恐懼的堅決與愛的行影。彷彿身體就有一塊淨土可供居宿。還有環繞著他/她共同努力克服偏見的諸多不無悲痛卻仍舊寧靜而相互尊重奧援的容顏。於是他終於是娟‧荷沃斯/Gwen Haworth,終於可以和另一個深愛她的人一同睡在愛情的簾幕之上。而這樣深切挖掘內心歸屬並付諸行動的見證,我們又怎能不安心於還有人勇於突破性別框架努力綻放花的姿態且感動莫名呢!
《艾草》是第二場。相對於《男兒身,女兒心》理性、開放的對話,《艾草》的溝通氛圍則是僵硬而諸多語言暴力。各種口舌的利箭傷得人體無完膚。那個尖酸刻薄的阿嬤和潘麗麗所飾演執意嫁給外省人的本土媽媽吳艾草,好容易就聯想起駱以軍《第三個舞者》(聯合文學出版)的我娘和我外婆。那幾乎也曾是島國上上代習見、男老女小婚嫁的共有風景。走過老一輩歧視、對外籍勞工抱持同情的吳艾草,又會如何迎接女兒宋
潘麗麗精彩的詮釋讓文本豐饒不少。扮演宋
姜秀瓊的敘事手法柔婉清暢,拍吳艾草在海堤面對夕陽與海打拳和背包客置身於一地的陌生交會,極其美好,隱隱有個東西被鬆解。好像打開了什麼。那瞬間的不必言說,導引了島國的家庭價值邁向新的路徑。融合。與及韌性更高的包容。片頭、片尾拳術的接合──在樹下,阿艾和孫女的親密傳承──可見得導演溫柔的懷抱。即使是老社會議題,姿勢仍舊寬容而帶著敏銳的理解力。
──97/10/07,午后,國家電影資料館,「2008女性影展」試片會。
(啊.....在心裡小小聲輕呼)好想看....
像這樣在異鄉獨居的生活裡,什麼都是在心底小小發出聲音........突然發現這就是生命的雛型亦或放大版本。
啊!像是耳邊捎過了一絲絲微小的聲音。
不過微小之聲特別容易讓人感覺浩瀚。
因為那真誠地從內在反彈上來。
默 2008-10-08 1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