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7 14:25:01Sidar Lee
「剪」花非花‧「看」霧非霧---劉時棟
高雄市立美術館雙月刊2008年5月號
文/李幸潔(藝文工作者)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引言:
劉時棟在柔美的紙花中置入了種種不安定的元素,在看似平靜的花園裡卻隱藏著種種你我熟悉的資訊,彷拂吱吱喳喳的低語。
※民俗剪花再發現
剪紙藝術源起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中國歷史,大多是婦女同胞閒暇時間相互研究精緻的花樣圖案,用於居家生活裝飾或常見於儀式(婚禮、喪禮、宗教)的裝飾與象徵。剪紙技藝基本功~紙、剪、貼 ,傳統紋飾~團花、民間故事、吉祥圖案、人形象徵,純粹的裝飾用途使剪紙藝術成為小眾的民俗技藝。
劉時棟取材自流行雜誌、文宣、印刷品,有別於傳統剪窗花選擇單色紙張、對稱式構圖與剪法,自由裁剪出大小不一的花朵,創造出一個炫爛、迷離的花花世界,仔細觀察每一朵花裡卻隱藏著眼睛、臉孔、食物、昆蟲、日用品等影像;在這一幅幅美麗的花朵植物中,奇異的結合影像資訊的再製,破碎的圖像隱身在花形的幽默感,成為一朵朵眨著眼睛的解語花。
劉時棟的貼花作品色彩繽紛,顯現出一種童趣、浪漫並具有影像聯想性的特色。花裡的眼睛、小東西令人目不暇給,剪花、貼花的豐富層次加上選擇圖像的剪貼過程,都展現出令人驚奇的美。
文/李幸潔(藝文工作者)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
引言:
劉時棟在柔美的紙花中置入了種種不安定的元素,在看似平靜的花園裡卻隱藏著種種你我熟悉的資訊,彷拂吱吱喳喳的低語。
※民俗剪花再發現
剪紙藝術源起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中國歷史,大多是婦女同胞閒暇時間相互研究精緻的花樣圖案,用於居家生活裝飾或常見於儀式(婚禮、喪禮、宗教)的裝飾與象徵。剪紙技藝基本功~紙、剪、貼 ,傳統紋飾~團花、民間故事、吉祥圖案、人形象徵,純粹的裝飾用途使剪紙藝術成為小眾的民俗技藝。
劉時棟取材自流行雜誌、文宣、印刷品,有別於傳統剪窗花選擇單色紙張、對稱式構圖與剪法,自由裁剪出大小不一的花朵,創造出一個炫爛、迷離的花花世界,仔細觀察每一朵花裡卻隱藏著眼睛、臉孔、食物、昆蟲、日用品等影像;在這一幅幅美麗的花朵植物中,奇異的結合影像資訊的再製,破碎的圖像隱身在花形的幽默感,成為一朵朵眨著眼睛的解語花。
劉時棟的貼花作品色彩繽紛,顯現出一種童趣、浪漫並具有影像聯想性的特色。花裡的眼睛、小東西令人目不暇給,剪花、貼花的豐富層次加上選擇圖像的剪貼過程,都展現出令人驚奇的美。
※炫爛的花非花劇場
七○年代出生的劉時棟創作風格上有這個世代獨有的輕鬆、幽默感,有別於上一代尋找自我定位的焦慮與對民族意識的批判,以一種活潑的態度、多元化素材的組合,取材自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以童趣、詩意的眼光表現出對當代環境的觀察與自我再造。
1998年【放生】計畫中,集合自然保育人士、商業集團代表及文學、傳播媒體人士組織一個放生團,將他的寵物烏龜馱著兩隻小土龜帶至台灣最高峰玉山上將土龜「放生」。「放生」意為「再生」,是儀式意味濃厚的行為藝術。
2001年「七彩霓紅,閃、閃、閃」,如同主題所顯示的花俏與視覺性,劉時棟運用竹編動物雕塑加上燈光,隨意的將物件拼貼、擺置、組合,展現劇場式的場景,讓觀眾目不暇給。
2005年由廢棄汽車轉變成公共藝術「帶祿獸」,兩隻長了腳、睫毛、背鰭、身穿貼外衣的大小帶祿獸,化為歡樂與祝福的表徵,目的在引領現代人重新思考人獸之間的共處之道,以及團結一致的集體意識精神。
「獸類」、「花朵」、「再生」、「象徵」與「寓意」, 如同唐朝詩人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描寫的究竟是花不是花?是霧也非霧?忽然看見了,卻又消失了~是夢、是回憶、是獲得、是失落;劉時棟的剪花世界讓影像物件擺脫原本意義,在組合後重生對日常現實開啟嶄新視野。令人感受到似是而非的聯想空間,影像和花形組構成另一種新奇的「花語」,讀到的是破碎的影像訊息?還是奇異的花花夢境?或者遇見童話中的甜美場景?
劉時棟在柔美的紙花中置入了種種不安定的元素,在看似平靜的花園裡卻隱藏著種種你我熟悉的資訊,彷拂吱吱喳喳的低語。
七○年代出生的劉時棟創作風格上有這個世代獨有的輕鬆、幽默感,有別於上一代尋找自我定位的焦慮與對民族意識的批判,以一種活潑的態度、多元化素材的組合,取材自對社會現象的觀察,以童趣、詩意的眼光表現出對當代環境的觀察與自我再造。
1998年【放生】計畫中,集合自然保育人士、商業集團代表及文學、傳播媒體人士組織一個放生團,將他的寵物烏龜馱著兩隻小土龜帶至台灣最高峰玉山上將土龜「放生」。「放生」意為「再生」,是儀式意味濃厚的行為藝術。
2001年「七彩霓紅,閃、閃、閃」,如同主題所顯示的花俏與視覺性,劉時棟運用竹編動物雕塑加上燈光,隨意的將物件拼貼、擺置、組合,展現劇場式的場景,讓觀眾目不暇給。
2005年由廢棄汽車轉變成公共藝術「帶祿獸」,兩隻長了腳、睫毛、背鰭、身穿貼外衣的大小帶祿獸,化為歡樂與祝福的表徵,目的在引領現代人重新思考人獸之間的共處之道,以及團結一致的集體意識精神。
「獸類」、「花朵」、「再生」、「象徵」與「寓意」, 如同唐朝詩人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描寫的究竟是花不是花?是霧也非霧?忽然看見了,卻又消失了~是夢、是回憶、是獲得、是失落;劉時棟的剪花世界讓影像物件擺脫原本意義,在組合後重生對日常現實開啟嶄新視野。令人感受到似是而非的聯想空間,影像和花形組構成另一種新奇的「花語」,讀到的是破碎的影像訊息?還是奇異的花花夢境?或者遇見童話中的甜美場景?
劉時棟在柔美的紙花中置入了種種不安定的元素,在看似平靜的花園裡卻隱藏著種種你我熟悉的資訊,彷拂吱吱喳喳的低語。
※拼貼的奇幻樂園
影像訊息的大量使用是當代視覺藝術領域主流,視覺藝術脫離了台灣前輩藝術家純熟的繪畫技巧、深沉的哲思與自我意識,現代藝術擷取現成物、影像、訊息作為藝術創作語彙,畫面中呈現出破碎、不連貫的邏輯,繽紛的色彩吸引著視覺暫留,隨機的取材與拼貼在藝術家主觀的賦予意義中,傳達出意義的重組與再造。
劉時棟擅長將物質元素自由組構拼接成動物、卡通人物,結合整體空間的營造,展現出奇幻的樂園;透過這個場域~由真實的影像、物件漂浮著組織的空間,瓦解了由多重文化、物質文明所建構的現實世界,藉以嘲諷物質不斷地填塞人們的生活,卻失去精神層面的深刻意義。
西方發展於第一次大戰後的「達達主義」,隨機的意念、隨手可得的紙片、現成物等物質,都成為藝術家自由創作的媒介,物件象徵著他所具有的生活用途,在藝術家的揀選之下成為另一種語彙的代言,相對於達達主義的無意識與激進直接;以及中國傳統剪紙花圖像多為花朵、精靈、動物的吉祥、富貴等裝飾性藝術象徵;劉時棟在選擇剪花素材、圖案與貼花方式,盡情自在的創造出一個個視覺爆發的秘密花園,裡面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圖像,等著觀眾的發現與注視,花非花、霧非霧,唯有開放心靈之眼能穿透這團迷霧。
◎作品何處欣賞呢?
七彩電光琉璃花-台灣常民文化圖像轉譯
展覽日期:97年5月31日-8月3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策展人:黃文勇
參展藝術家:李宜穆、李俊賢、林正盛、侯俊明、施工忠昊、張立曄、陳三火、陳義郎、彭賢祥、劉時棟、鄭政煌、魏滔(依筆劃順序排列)
影像訊息的大量使用是當代視覺藝術領域主流,視覺藝術脫離了台灣前輩藝術家純熟的繪畫技巧、深沉的哲思與自我意識,現代藝術擷取現成物、影像、訊息作為藝術創作語彙,畫面中呈現出破碎、不連貫的邏輯,繽紛的色彩吸引著視覺暫留,隨機的取材與拼貼在藝術家主觀的賦予意義中,傳達出意義的重組與再造。
劉時棟擅長將物質元素自由組構拼接成動物、卡通人物,結合整體空間的營造,展現出奇幻的樂園;透過這個場域~由真實的影像、物件漂浮著組織的空間,瓦解了由多重文化、物質文明所建構的現實世界,藉以嘲諷物質不斷地填塞人們的生活,卻失去精神層面的深刻意義。
西方發展於第一次大戰後的「達達主義」,隨機的意念、隨手可得的紙片、現成物等物質,都成為藝術家自由創作的媒介,物件象徵著他所具有的生活用途,在藝術家的揀選之下成為另一種語彙的代言,相對於達達主義的無意識與激進直接;以及中國傳統剪紙花圖像多為花朵、精靈、動物的吉祥、富貴等裝飾性藝術象徵;劉時棟在選擇剪花素材、圖案與貼花方式,盡情自在的創造出一個個視覺爆發的秘密花園,裡面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圖像,等著觀眾的發現與注視,花非花、霧非霧,唯有開放心靈之眼能穿透這團迷霧。
◎作品何處欣賞呢?
七彩電光琉璃花-台灣常民文化圖像轉譯
展覽日期:97年5月31日-8月3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策展人:黃文勇
參展藝術家:李宜穆、李俊賢、林正盛、侯俊明、施工忠昊、張立曄、陳三火、陳義郎、彭賢祥、劉時棟、鄭政煌、魏滔(依筆劃順序排列)
漂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