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3 14:46:21小白雲

宜蘭頭城「 龜山島」

2012/06/10 ~ 宜蘭頭城「 龜山島」







龜山島一名龜山嶼,位於宜蘭東方約十公里之海域,為孤懸於海中之火山島嶼,外貌酷似浮龜而得名,屬宜蘭縣頭城鎮所轄。由大里向東南看,其形最似烏龜,首朝東北,尾向西南,全島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只有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十公里。


龜山島因外形酷似烏龜而得名。主要由兩座火山體組成龜頭和龜甲,龜尾部位是一片細長的砂洲,隨著潮水漲落,就像是烏龜擺尾。

數萬年前曾火山噴發,島上留有硫氣孔和溫泉。此外,距龜山島西南約四公里,還有一個更小的「龜卵嶼」。


龜山島著名的「龜山八景」,分別是: 龜山朝日、神龜戴帽、神龜擺尾、龜島磺煙、龜岩巉壁、龜卵傳奇、眼鏡洞鐘乳石、海底溫泉湧上流。



事蹟:據文獻記載,龜山島上開始有人民定居,應是在咸豐三年(西元
1853)時,順天號漁船發現了龜山島,並發現附近海域的漁業資源豐富,故開始有人登島定居。在登頂步道的半山腰,有一個墓埤,上面刻著咸豐三年的字跡,故可驗證順天號漁船事件應屬實。


龜山島上居民均已撤離至大溪仁澤社區定居,目前僅有官兵駐守

島上的作物以地瓜和花生為主,生活環境不佳,島上最高的山有398公尺,山上設有一個3公尺的測候站,所以稱為401高地

島上的寺廟「拱蘭宮」,原先是奉祀三太子,後來加奉媽祖,故居民們撤離至仁澤社區時,一樣建了一座拱蘭宮,宮內同樣奉祀著三太子與媽祖,至於島上的拱蘭宮,因民間傳說,當廟宇內的神祀移駕荒廢時,需將廟宇的龍頭裝飾敲下,現在龜上島上的官兵都改為奉祀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