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處徵心(結)
那麼心究竟在那 ? 這是我們讀了七處徵心 , 這一段充滿詭辯
論理和邏輯的一問一答的對話後 , 所要問的答案 .
佛陀明白的告訴我們 : 要明白心的所在 ,
要先認識真心和妄心的區別 ,
妄心對外界的人事物起分別作用 ,
自無始以來 , 由於生理心理的本能活動 , 不斷的向外攀緣執著 ,
要知道這些 , 皆是由生理心理所產生的現象 ,
唯有照見這些 , 才能夠見到清淨無染的自如本性 .
以上(上)(下)(結)
http://blog.udn.com/gimi82000/3758631
七處徵心(下)
第五 . 認為能思維的是心之辨別 : 在此段對答中 ,
佛陀舉了一個很實際的例子 .
他說假設眼睛是能看見的話 ,
你在室內 ,
試問這個室內所開的窗戶 ,
也能看見東西嗎 ?
往生的人雖有眼睛 ,
不能看見東西 .
假使身內的能知能覺的心性
並不遍滿全身
那你碰頭也同時碰到腳苦
既然頭已經感覺痛苦
足就不會感到痛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全身碰痛全身都有感覺
因此心性無體
因外界現象的反應
心就相合發生作用是錯誤的
第六 . 認為心在中間的辨別 : 佛陀對阿難說 ,
你說 , 心在肉體物資的眼睛與外界現象 ,
發生反應的中間 ,
那你認為這個心性之體 ,
是兼帶具備物質心性兩種作用 .
還是不兼帶 .
假使有 , 心物是兩相對立的 ,
如何能說 , 心是在其中間 .
若不能兼具這兩種作用 ,
肉體是物資.是無知的 , 自然沒有知覺 .
那所說的中間是什麼狀況 ?
第七 . 認為無著即是心之辨別 : 佛陀說 , 凡是水中游的 .
陸上爬的 . 空中飛的 . 這些叫做一切 .
心並不存在這一切上 , 又無著個什麼 ?
因此 , 一般觀念認為 , 一切無著就是心 .
是錯誤的 .
七處徵心
楞嚴經中 , 阿難曾回答佛陀 ,
心在身內 . 在身外 . 在根 . 在內外明暗之間 .
在思維 . 在中間 . 在無著處 .
然而佛陀都一一的加以反駁 , 使得阿難苦思 , 遲遲無法作答 .
但事實上 , 心是無所不在的 .
因此 , 要把剎那剎那間的妄念找出來 , 是相當不容易的 .
因為我們無明眾生起心動念 , 往往落在相對境界之中 ,
過去 . 現在 . 未來心皆不可得 , 變幻不定 , 非絕對真心 .
第一 . 心在身内的辨別 : 當阿難回答佛陀 , 心在身内時 ,
佛陀便反駁說 , 心如果是在身内 ,
應先看到身内的心肝脾胃等活動 ,
縱使不可見 , 至少亦應當明明白白 .
事實上 , 有誰能夠看見身體内部狀況 .
阿難為之語塞 .
第二 . 心在身外的辨別 : 佛陀告訴阿難說 ,
你說這個明明白白 . 能知能覺的心 ,
存在於身體 , 但身體不一定能感覺到 .
如果感覺在身上 , 心就不能知道 .
既然身體一有舉動 ,
你心内就有知覺的反應 ,
何以認為心在身外 ?
第三 . 心在生理神經根的辨別 : 佛陀反駁阿難 ,
如心能向外面 , 看外界的景象 ,
卻不能同時看見自己的眼睛 ,
那所說的能知能見 .
了了分明的心 ,
潛伏在眼神經的根?
與眼睛戴上玻璃眼鏡的比擬 ,
根本是錯誤的 .
第四 . 心在見明見暗的作用上之辨別 : 佛陀分析一般觀念 ,
認為心存在於開眼見明 ,
閉眼見暗的作用是錯誤的 .
閉上眼睛所看見暗味景象 ,
並不一定是見内 .
佛陀對此問題 , 分別舉出 ,
在內在外八點事實來解釋 .
Jacques
2009/07/22 10:21
達賴。一直的說[Non-Judgemental]。就是這個重點。他天天說。
只有[懂得人懂]。。只有一種能量(可變物質)。
一種基本宇宙神靈。一個光明的境界。一個真理。。
所有的物質。都是由無形的慾望(頻率)。製造出來的。
一切都是電磁的幻影。。
但是已生為人。就會被[有限的感官]而控制。
電影[Matrix]。講的就是。
有少數人。能有英雄的[勇氣]去打破。幻境。
而瞭解[真實]是連續的。不分晝夜。。。
知道是幻境。但是還是要當成真。
因為那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影像。。
剛看完大陸天文臺。重慶的全日蝕。。真是奇觀。。錢塘大潮。要開始了﹗
Jacques
2009/07/22 10:13
無非
對喔﹗ 意識是34小時真實的存在。我們進入睡眠的狀態。
不是就不存在的假了。。
西藏的大師。全天把意識集中。所以能夠了解。夢。。也能了解從一個夢。。。
到下一個夢的變化。。從回朔前世短短的記憶。
知道幾乎每一個自己輪迴的過程。
進入坐定的時候。明關每一刻意識。
檢視從心靈生出的念頭。滅掉[貪懼XX]的執著
而能。跟隨自然(能量)的移動。而取用。
所以要修行九種[定]意識的瑜伽。。
和妳的覺是一樣的。。
開悟就是能合一。。離開兩極的凡夫心態。
別來無恙
2009/07/22 12:46
宇宙的真理是一,不是二,
真心是一,不是二。
(假)如何能證(真),(假)是(失真)。
而(真)是唯一。
” 一 ” 那來的兩端可執?!
一向只有(真),連(假)都是(真)
只有(一)
如
如來
別來無恙,別來無恙
版主回應
一邊工作,一邊聽《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影片。我已經聽了二十遍以上。
每次都會聽到一些之前沒注意道的地方。昨天聽的是《淨空法師金剛經講記》
剛剛突然靈光又閃現一下 :
佛說 :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金鋼經》
===============================
一直以來,看到許多的文章,聽到所有的說論,
都在說 (空/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哈哈!! 我看出端倪了
佛只說(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
我現在看一切都是(真),連(夢境)都是(真)。
生命的恆常,就是一條光(光明)的軌道。
生命中所有一切,都是(真),沒有(假)
(夢)是真,(幻影)是真。(電)是真,(露)是真
(夢醒)是真,(影滅)是真,(電消)是真,(露失)是真
一切皆(真)。
會有(假),是因為眾生(顛倒夢想)。
大多數的人都強調(人生如夢)是(假)。
反過來強調(沒有一樣是真實的)
所以,本末倒置了。
所以,知見依然迷障(說著似是而非的道理)
所以,越學人越糊塗。
宇宙的真理是一,不是二,
真心是不二,是一不是二。
(假)如何能證(真),(假)是(失真)。
而(真)是唯一。
” 一 ” 那來的兩端可執?!
一如始信,信始如一
==============================================================================
想起國一數學老師,叫我「傻瓜」,我反而很高興。
我的數學是班上數一數二,但,就是就常常會在上課時
問一些(零分之零)之類的傻問題。
一個乘數/除數 Ax B=Cx D 的基本算數觀念
可以讓我跟老師舉手發問掉半堂課。
因為,我會問老師,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
站在課堂中對著老師,對著問題發呆。
所以,老師都會笑著叫我(傻瓜)
然後,我就像現在這樣(ㄉㄧㄤ)!!靈光一閃。
懂了,喔!喔!喔! 對齁,自己想通了。然後,坐著傻笑。
襲明章
老子道德經 - 【襲明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跡;
善言,無瑕謫;
善計,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是謂要妙。
版主回應
今天我看懂了,年前( 王爺廟所給我的指示 )
我不需要特別發甚麼願,我只需要依照我自己發想的去做
我自然就可以得到許多的路子,凡人發願後,太過用力,
反而失掉了( 清淨平等的心 ),做得太過了。還搞不清楚,
真正的慈悲作用,太想要去搞慈悲,反而心不清淨,有偏
我原來一直就在做命理義診時候的那種心,就是清淨平等的心
已經接近了(無緣慈悲),反而因為後來因為不懂(依教奉行)
的真意,起了刻意的發願,反而錯得離譜,所以這兩年來的遭遇,皆因攀緣(自認為是發心/發願/立下決心),因此,反而失去
清淨平等的智慧,所以錯用了婦人之仁當成慈悲,迷障連連。
無為而為,清淨平等,真正的智慧才會生起
我只需要繼續做我原本就在做的,雖然我之前的確是,無感於
(慈悲)兩字,自認為自己沒有,對外去找(慈悲心),但因,
錯用了力道,反而適得其反。
此篇,重摘,先放置此處。
而我對外求的,其實,從小就已經根植在我這輩子的(自性)中,(行為)中,(念念)中。只是我不知道那是甚麼,也不知道(慈悲)是甚麼?我認為那都是(婦人之仁)
至今知道了 - 慈悲心
菩薩和王爺都已經跟我說過了 ●平常心
只是,我當時無知於....世人的標準
心念無轍跡
無非 2009-01-05 11:33:58
人的功德,早落實在平日的心念行為之中。不是刻意的,反而純然。
末法時代了,世間所有的事情(人/事/物)發生的速度也加速。
所以,現世報(好報/惡報)都快了。
人在心念中種下去的福份,是無法用世間法來論斷的。
只有在遭遇會逢時才能看到徹跡,是心念無徹跡。
刻意累積出來的,都還是屬於有「妄」念的一種。
我們自以為的(善),就不屬於(妄)念了嗎?
細微的情感來自(思惑),累自於多生多劫與無始名之。
*
心念無徹跡。是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
*
有沒有「負」的,看自己的生命流程,就可以查覺一些。
在「補漏」的過程中,(不管是前世或今生所延伸出的),因緣果不斷循環而出。
沒到最後,很難蓋棺。甚至,連蓋棺都不能論定。大自然的生息,存有就是實相。
只是,我們受限於眼耳鼻舌身意,正如「瞎子摸象」,那看不到的部分,只有真的覺悟者能夠穿透。所謂的,見諸相非相,其實是很深度的查察與覺悟。
當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無法直接傳達出一個實象時。
‧我們會怎處理自己的心念?
‧誰又會給誰留下甚麼樣的「因果關係」?
‧這就是遞延作用所產生的效應?
‧我們能控制嗎?會不會失控?...
‧反射出的能量,能維持在妙善的象限嗎?
密宗也有這麼一說,度盡自己心裡眾生,可度者度。不可度者,善逝。
起心動念中,栽植種子。
慈悲心
當知發大慈悲心,便是開此智
依教發心,分別心已融,我見潛消。
故令發無上菩提心
滅度所有眾生入無餘涅槃
實無眾生得渡滅
並忘其為菩提心,直令向一念不生處契入
從發大慈悲心做起
『 慈悲為本,方便為門 』→清淨平等的慈悲
◎愛緣慈悲
一般眾生有的,喜歡才有慈悲,不喜歡就沒有慈悲了,完全是感情。
才慈悲有條件的慈悲,有條件就不清淨不平等了。
◎眾生緣慈悲
我喜愛我的家人,我把這個愛心擴大,所以叫博愛,我也能愛護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都慈悲。
◎法緣慈悲
是根據佛所講的道理明白了,能夠以平等觀察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是為法緣慈悲。聽了佛法開悟了,佛叫我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依教奉行。
●無緣慈悲 - 大慈大悲
如來果地上的大慈大悲,無緣的慈悲,沒有條件的。必需要做到無條件,心清淨平等,沒有條件,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才叫做根本修。
大慈悲無條件,就跟清淨心相應,就跟真如本性相應。
般若智慧從這裡而生
依教發心
分別心就沒有了,我見沒有了,四相不離(自然)就沒有了。
【謙德之效】
易經上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所以六十四卦中,唯有【謙】這一卦是六爻皆吉。
.....................................................................................
易經謙卦上說:
天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
而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
地的道理,不論什麼,凡是驕傲自滿的,也要使他改變,
不能讓他永遠滿足;而謙虛的要使他滋潤不枯,就像低的
地方,流水經過,必定會充滿了他的缺陷。
鬼神的道理,凡是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受害,謙虛的便
使他受福。
人的道理,都是厭惡驕傲自滿的人,而喜歡謙虛的人。
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與了凡的一段精湛對話:
雲谷禪師:凡人所以不能成為聖人,只是因為被妄念相纏。
你我靜坐三天三夜,不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甚麼緣故?
了 凡:我平生命運早已背人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
即使要妄想,也無可妄想。
雲谷禪師:我以為你是一個豪傑,原來,只是一個凡夫啊….
凡人,未能達到無心,無心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外面,不會被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所誘惑。
內心,不起貪、嗔、癡、欲的妄念。
達不到這個境界,終為陰陽所束縛。
不能超越陰陽、五行、數理的範圍。
安得 ( 無數 )
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數
那極善之人,數就拘他不定
而極惡之人,數也拘他不定
你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絲一毫
這不是凡夫,又是甚麼呢?
了 凡:難道這命中定數,是可以逃的過的嗎?
雲谷禪師: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佛教經典當中說:
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這些都是事實。
妄語是佛家的大戒,諸佛菩薩,怎麼會說假話去欺騙人呢?
了 凡:可是,孟子曰,求則得之。
這是說,追求應在自己內心,道德仁義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
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如何求的到呢?
雲谷禪師:孟子之言沒有錯,錯在解錯
六祖壇經: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只要能回頭,向自己內心裡面去求,內心有感,外面自然有應
感應道交,沒有不通的。
那就不只得仁義道德,也可以得到外面的功名富貴。
內外雙得,這樣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
真正能夠得到。
若不能反過來向內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緣追求,
這樣,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門道,
而能夠得到的,還是原來命中有的,並不是求來的。
命中沒有的,還是求不到。內外雙失。
內心失去道德仁義,外面失去功名富貴。
不從內心去求,所以沒有利益。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