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1 18:57:40無非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淨空法師監製

 
【了凡四訓】【俞淨意公 遇灶王爺】影片
 

 
無非前言:


兩個影片,深入淺出,及其生活化的將佛法融入生活之中,
也正是我應盤於人的方式和想法。

只是,我還看到了,我自己之前(所沒有知解到)的地方。
加上這兩片的闡述,就完整了,以(人本)應世的基礎態度。
剩下的就是(如何因應大小境界來時)的智慧了。

這樣,就能夠是真正的(學佛)不是(做知識上的學者專家)了。

 
這是我這兩個月來的領悟,體解就要學習他們的方法。在(行門)上下功夫


故事大綱: 

袁了凡原名袁黃,字坤儀,在考科舉之前由相命之人以皇極數推測其未來功名,結果都一一應驗,因此認為命運不可改變,且命運中他將於53歲壽終,且無子嗣。然之後於1569年遇見雲谷禪師,透過雲谷禪師解說命運(數)其實可以改變之後,積極為善助人,因此改變自身的命運,不僅未於53歲壽終,且生下兒子,並於69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正是袁要給兒子的訓示:以多行善積福,使命運可以自主改變。


全冊劃分為四篇:

全冊劃分為四篇:

【立命之學】
說明人的命運是靠自己創造,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凡祈天立命,皆要從無思無慮處去感格。
      豐歉不二,可立貧富之命。夭壽不二,可以立生死之命。

【改過之法】
以義理再生之身,豈不能以感格天然之道。『夭壽不二』
      心地至誠,便能與天道相合,福之將至,觀其善必能先知
      之。禍之將至,觀其不善亦必先知之。
      
若要得福遠禍,且不論行善,先須改過。
      
改過要發三種心:恥心/畏心/勇心。     
 

【積善之方】 善有種種不同: 

       善有真/有假  有端/有曲   有半/有滿
       有陰陽/有是非/有大小/有難易 

       認善為惡,指惡為善,往往有之
       
為什麼不恨自己是非顛倒?  反而抱怨天道報應有差呢?       
       最難辨識的是
       非善之善;非惡之惡;非禮之禮;非義之義;非慈之慈

       以財濟人,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
      
是謂三輪體空,一心清淨,則斗粟可以種無涯之福,
       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善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謙德之效】
易經上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所以六十四卦中,唯有謙這一卦是六爻皆吉。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
淨宗法師顧問監製
 
編號 集數 標題 影音檔
65-18 01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 wmv影音點播 mp4影音點播  
65-18 02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 wmv影音點播 mp4影音點播  
65-18 03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 wmv影音點播 mp4影音點播  
65-18 04 了凡四訓(新電影版) wmv影音點播 mp4影音點播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
https://www.amtb.tw/#/home
 
 
【影片介紹】:
 
太好的一部電影,深入淺出於生活中的敘述。

雲谷禪師與了凡的一段精湛對話:

雲谷禪師:凡人所以不能成為聖人,只是因為被妄念相纏。
     你我靜坐三天三夜,不見你起一個妄念,這是甚麼緣故?

了  凡:我平生命運早已背人算定,榮辱死生,皆有定數。
     即使要妄想,也無可妄想。

雲谷禪師:我以為你是一個豪傑,原來,只是一個凡夫啊….


凡人,未能達到無心,無心就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外面,不會被五欲六塵,名聞利養所誘惑。
內心,不起貪、嗔、癡、欲的妄念。

達不到這個境界,終為陰陽所束縛。
不能超越陰陽、五行、數理的範圍。
安得 ( 無數 )

但是,惟有平凡的人有定數
那極善之人,數就拘他不定
而極惡之人,數也拘他不定

你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絲一毫
這不是凡夫,又是甚麼呢?


了  凡:難道這命中定數,是可以逃的過的嗎?


雲谷禪師:命由我做,福自己求

佛教經典當中說:
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這些都是事實。
妄語是佛家的大戒,諸佛菩薩,怎麼會說假話去欺騙人呢?



了  凡:可是,孟子曰,求則得之。
這是說,追求應在自己內心,道德仁義是心中本有,可以力求。
功名富貴乃身外之物,如何求的到呢?


雲谷禪師:孟子之言沒有錯,錯在解錯

六祖壇經: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只要能回頭,向自己內心裡面去求,
內心有感,外面自然有應,感應道交,沒有不通的。
那就不只得仁義道德,也可以得到外面的功名富貴。
內外雙得,這樣如理如法的去求,才真正有利益。
真正能夠得到。



●若不能反過來向內心去反省,而只有向外面去攀緣追求,
這樣,求之固然有很多方法門道,
而能夠得到的,還是原來命中有的並不是求來的
命中沒有的,還是求不到。內外雙失。

內心失去道德仁義,外面失去功名富貴。
不從內心去求,所以沒有利益。

 

----------------------------------------------

了凡四訓中,還教授了呈正的方法:功過格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中,教授了:懺悔錄

 
 
 待續........ 閱讀後
 

(真心)受困於五毒,就不能夠(清淨)了。

但,帶業的靈魂,(自性清淨的心)仍然是蒙塵而不自知的。
這就是(無明)的障蔽。


無私,與眾生同體。才能恢復自性清淨顯露(不二的真心)。
這就是我這兩個月來閉關的收穫。與諸大德分享。
 

也落實了我,以命理推展「身心靈早療」的想法。
反覆讀之,更覺慨然。

我以十數年的命理體解,來一一映照此文,再深刻不過了。
尤其是影片
前集裡大和尚所開示的。和後面大和尚所開示
的,
也在在的從佛經典中驗證了我對命理的觀照與應盤法則。

 

命之不可斷,盡在其中。  

 

---------------------------------------------------------------------

在一片宣揚正道文章字句中。仍須從(行門)中得到(正解)。
境界來時
便是考驗的當下了。


了凡四訓開始,印證了我的命理觀念,後面,又印證了我於(知見)上的體解。

此中最難穿透的就是
非善之善;非惡之惡;非禮之禮;非義之義;非慈之慈.......

也就是,我在盤中所說的
    
(命理的真貴人,和真小人是無善無惡無是無非無二相
     
不是用一般道德相來判斷)這真的很難讓人捉摸。

所謂的 
惡業惡緣裡,或許是一堆好人的因緣聚合而成




 

這篇影片的結緣,
也正是,我命理義診的一位師姐(難受孕體質症狀)。
覺得,我的應盤與此片中所闡述的理法相似。


故特別提供給我,在未來命理義診中可與大眾無限結緣
《歡迎免費索取電影版光碟片‧廣為流傳》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天命雖有所歸,立命當在自性。

 

- 行萬里公益路,盡入無為之境  -

 
七處徵心(結) 2010-02-16 00:47:21

那麼心究竟在那 ? 這是我們讀了七處徵心 , 這一段充滿詭辯
論理和邏輯的一問一答的對話後 , 所要問的答案 .

佛陀明白的告訴我們 : 要明白心的所在 ,
要先認識真心和妄心的區別 ,

妄心對外界的人事物起分別作用 ,
自無始以來 , 由於生理心理的本能活動 , 不斷的向外攀緣執著 ,

要知道這些 , 皆是由生理心理所產生的現象 ,
唯有照見這些 , 才能夠見到清淨無染的自如本性 .


以上(上)(下)(結)
http://blog.udn.com/gimi82000/3758631

七處徵心(下) 2010-02-16 00:46:14

第五 . 認為能思維的是心之辨別 : 在此段對答中 ,

佛陀舉了一個很實際的例子 .
他說假設眼睛是能看見的話 ,
你在室內 ,
試問這個室內所開的窗戶 ,
也能看見東西嗎 ?
往生的人雖有眼睛 ,
不能看見東西 .
假使身內的能知能覺的心性
並不遍滿全身
那你碰頭也同時碰到腳苦
既然頭已經感覺痛苦
足就不會感到痛
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全身碰痛全身都有感覺
因此心性無體
因外界現象的反應
心就相合發生作用是錯誤的

第六 . 認為心在中間的辨別 : 佛陀對阿難說 ,

你說 , 心在肉體物資的眼睛與外界現象 ,
發生反應的中間 ,
那你認為這個心性之體 ,
是兼帶具備物質心性兩種作用 .
還是不兼帶 .
假使有 , 心物是兩相對立的 ,

如何能說 , 心是在其中間 .
若不能兼具這兩種作用 ,
肉體是物資.是無知的 , 自然沒有知覺 .
那所說的中間是什麼狀況 ?

第七 . 認為無著即是心之辨別 : 佛陀說 , 凡是水中游的 .

陸上爬的 . 空中飛的 . 這些叫做一切 .
心並不存在這一切上 , 又無著個什麼 ?
因此 , 一般觀念認為 , 一切無著就是心 .
是錯誤的 .